2023年10月9日,星期一,陰22°
雖是周一,因此前連著上兩日班,感覺好像周三。
不過,依然感恩,有工開,有收入,有飯吃。
工作的意義,于蘇青羽而言,不僅關乎生計,還在于讓生命過得充實,能夠維持思維的敏捷,保持頭腦的清醒。人若渾渾噩噩、不知索然的過一生,活著的意義又在哪里呢?
每當一早起來,不想上班,不想腳踏入單位的時候,蘇青羽會如此提醒自己。
有時,事情本身并不復雜,復雜的是人心。偶爾,不想上班,并非因為事有多復雜,也有可能是因為復雜的人際關系。
也許每個人都想逃離,卻始終在網中。
上班不過三日,已有兩個同事先后給蘇青羽講了同一個同事的不是,而且是很多年前的事。真假難辨,蘇青羽也懶得追根溯源,就當故事聽,只好奇為何最近老有人講這位同事的不是。
2023年10月10日,星期二,陰22℃
小白昨日第一次月考,英語成績晚上就出來了,全班第五。蘇青羽一高興、一激動,出車庫前雖掃了碼卻忘了點擊付費,等道閘不抬桿才想起,手忙腳亂準備重新掃碼,還是小白淡定,“媽媽,剛剛的頁面我沒退”。
下午休了半天假,去醫院打九介第二針,隊伍排得很長,先排隊登記領單據,再排隊繳費,最后才是打針。蘇青羽從兩點半排到4點15,還沒能繳上費。
上午請假時,蘇青羽對主任開玩笑,說下午要去打苗苗,一千多元“居”一針,還爭先恐后“居”得很歡樂。可見,這世上,懂得愛自己的女人愈來愈多了。
2023年10月11日,星期三,陰22°
“11歲那年,她因為經常在中國歷史課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而被同學抵制和排擠,沒有人愿意跟她說話,沒有人愿意坐在她旁邊,學校集體履行的時候沒有人愿意跟她同坐,她只好自己跟自己同組。16歲那年,她因為指出同學的錯字被一幫同學排擠,她們嘲笑她,說她自以為是作家。這個就是我。從小習慣被排擠抵制,我知道那種痛苦和孤獨,但我現在比那些抵制我的人都活的好。并不是所有不能打敗我的使我強壯,而是我知道我不需要跟別人一樣。你也不需要跟別人一樣。”
——張小嫻
“理直氣壯地活在這個世界,別在意別人的看法,因為這是你的人生。”
——朱德庸
蘇青羽趁著午休時分,將在微博上看的兩句話,摘抄下來,打算留給小白看。
初中生活滿一個月,小姑娘遇到點兒煩心事——同桌不知為何不愿理她。昨晚晚自習回家路上,小白絮絮叨叨和蘇青羽講,還問蘇青羽有沒有遭遇過。
“怎會沒有呢?”蘇青羽笑。
“過去有,現在也有。”她坦言。
蘇青羽剛上班時,希望所有的人都喜歡自己,所以遇到對自己冷言冷語的、不理不睬的、在背后說閑話的,心里那叫一個難過,還可以糾結好久,諸如“她為什么這樣對我?“、“他們怎么可以在背后這樣亂說我?”、“是我做錯什么事了么?為何她不再理睬我?”,“為什么她們一起吃飯卻不叫上我”等等,結果如何呢?大部分不了了之。時光匆匆,人們步履亦匆匆,沒有誰會為蘇青羽的情緒買單,除了她自己。
人會痛苦,也會成長。漸漸的,蘇青羽不再糾結,因為她發現,在單位許多年,尚未發現有人背后沒有點兒閑言碎語的。領導有、中干有、普通職工有,“誰人背后無人說”——某日,蘇青羽看到這句話,瞬間釋然。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何況她這樣一個塵世間的小小凡人。
她不再討好,不再為了融入放低身段,興致來了,聊上兩句,事情來了,專心做自己的工作,日子久了,反倒在紅塵中活出點自在安逸來。人情世故,尤若一張網,既然不在網中,又為何非要勉強自己往里面“拱”。
是的,“不管在學校、職場或社會,都不要違背心意的一味討好別人。”
“站該站的位置,說該說的話。”
——摘自微博《人情世故是怎么慢慢學會的?》
2023年10月13日,星期五,陰雨19°
小白昨日回家路上,喜笑顏開,心情不錯。
蘇青羽問她:“過得好嗎?”
“相當不錯”,小白一邊啃毛毛蟲面包,一邊開開心心的回答,“我還被英語老師表揚了。”
蘇青羽:“哦?”
小白:“英語課情景表演,老師夸我演得好。”
蘇青羽:“確實演得好。”
小白:“你咋知道,你看了?”
蘇青羽:“英語老師發QQ群了。”
三個同學一組表演見面時的情景,說“很高興遇見你”時,小姑娘連蹦帶跳,完美地闡釋了什么叫做“高興遇見”,那是真高興啊。
好容易到了周五,興奮打卡連續上班第七日,總算等到了周末,希望明、后兩日能有好天氣,可以和小白出去走走,散散心。
主任昨日下午告訴蘇青羽,公公生病住院,今日上班多半來不了。蘇青羽特別能理解,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班要上工要開,誰人能閑得下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