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時,延禧宮上空火紅一片,熊熊火焰吞噬著樓閣殿宇,燒的整個廂房嗶啵作響,赤紅的火焰從殿內倒卷而上,滾滾濃煙夾雜著嗆鼻的氣味沖向了月色皎潔的夜空,緩緩擴散開來,儼然形成一個巨大無比的灰褐色幕布,恐怖異常。
蓼風軒院落內人聲鼎沸,宮女內監們手忙腳亂的撲著大火,清椀與汐檸聲嘶力竭的站在殿外喊著:小主!小主!
蓼風軒執掌內監周福安匆匆趕至毓慶宮,請求面見皇上被拒。
“江公公,此事非同小可,還望公公通傳。”周福安不死心繼續游說著。
“怎么了?”皇上內監鄂羅哩聞聲趕來,“打擾了圣上,你們有幾顆腦袋頂?”手甩拂子,揮向了倆人。
“鄂公公,蓼風軒走水了,嫣小主恐怕是......還望公公通傳圣上,貽誤了時機,我們都擔待不起啊!”周福安見是鄂羅哩,趕忙稟告。
鄂羅哩聽罷,臉色倏然劇變,此事十萬火急,看來必是要打擾皇上清夢不可,想罷連忙向毓慶宮寢宮走去。
“啟稟皇上,蓼風軒走水,還望皇上明示。”鄂羅哩見沒有動靜,繼續道:“啟稟皇上,蓼風軒走水,還望皇上明示。”
“呃。”殿內發出一聲響。
鄂羅哩眼見殿內燭燈亮起,不一會兒,皇上皇后便一前一后從寢宮中走了出來,一行人趕忙去往延禧宮·蓼風軒。
各宮嬪妃聞之,也都紛紛趕往。
與蓼風軒慌亂形成強烈對比的莫過于旖淇館,靜謐中竟有一絲涼意,此時蓼風軒執掌宮女姜云奚跪于箬筠身前,欲將延禧宮有關事宜娓娓道來。
“小主有所不知,這延禧宮在東六宮中,是一座比較冷僻的宮院,近百年間,這里頻頻發生(1)祝融之災,令人驚異。宮中人只得借用陰陽風鑒之說來詮釋,其實不然,這里眾多新晉宮嬪住入不久便都殞沒,不是天災,是人禍啊。”
姜云奚停頓了一下,繼續道;“而此次小主住入蓼風軒是受了貴妃娘娘提點的,因小主風頭過甚,恐會后來居上,所有從小主一進宮便開始算計上了。即使發生祝融之災也會借用陰陽風鑒之說來詮釋,而并不會牽至他人過失。即使是見有端倪也無從查起。”
“為何?”
“只因延禧宮是蒼震門內西行南向的第一座宮院,蒼震門是宮中太監和匠役勤雜人員出入內廷的唯一門戶,所以關防難以嚴密。”
“那皇上額娘為何會居住于此?”
“這正是奴婢接下來要說的,因延禧宮頻頻出事,當令皇太妃還是令妃時便搬進了延禧宮,以此來破陰陽風鑒之說,說來也巧,至此后便再無祝融之災發生。”云奚繼續言道:“為了以防萬一,太上皇特意下令于蒼震門內兩邊增建板房和屏門影壁,以祛邪風來護令皇太妃周全。”
箬筠聽完姜云奚的回話,對令皇太妃敬佩不已,不禁想起《詩經·大雅》中的佳句:“如圭如璋,令聞令望。”,想來是令皇太妃人品貴重才會得此“令”封號。
繼而環視旖淇館殿內,正北雕有梨花木的墻壁上方,掛有太上皇御題的“慎贊徽音”匾額,西壁張掛“曹后重農圖”,東壁張掛太上皇御撰的、大臣梁詩正敬書的“曹后重農贊”。
箬筠抬眸沉思,宮訓圖“曹后重農”,表現的是北宋仁宗曹皇后重視稼穡的德行。
宋仁宗皇后曹氏是北宋大將曹彬的女兒,也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賢后,她嚴于律己,處事理智、公正,關心民間疾苦。她在自己居住的宮殿前后,栽種五谷,親自耕耘,而且養蠶織布,以示她對農業和農民的尊重。
可見當今太上皇在贊譽令皇太妃可與曹皇后比肩吶!這是何等殊榮!
“奴婢見過令皇太妃幾面,可謂風華絕代。”云奚感慨道。
箬筠不語,默默看著跪于自己面前姜云奚,微微啟唇,轉言之:“云奚,你為何救我?不怕貴妃娘娘遷怒于你嗎?”
“奴婢賤命一條,死不足惜,可是貴人您就不同了。且貴人已知奴婢不忠,卻不曾怪罪于奴婢,可見貴人胸懷寬廣,心有定數。必是旁人比不得的,倘若換作別的主子,奴婢怕是已死過千遍萬遍了。”
“那么現在呢?”
現時姜云奚雙手伏地,頭深深埋下。言道:“奴婢定是要忠心于貴人,以報貴人寬宏之恩。”
半響,箬筠才言道:“云奚,你且起身吧,你我主仆現已算是患難之交,我已然知足。”箬筠意味深長的看向了姜云奚。
“是。”姜云奚緩緩起身。
“貴妃此用意皇后豈非不知?”箬筠繼續詢問道。
“皇后娘娘雖為中宮之主,風頭卻被貴妃娘娘壓了過去,貴妃娘娘為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家世顯赫,氣質出眾,深得皇上寵愛,皇后娘娘自然不敢挑刺。況且貴人是新晉宮嬪還未得寵,皇后自是不會為了貴人而去得罪于貴妃娘娘。”語畢,云奚伏在箬筠耳邊低聲言道:“貴妃當年初進王府沒多久,誠妃娘娘長子便殞沒了。此后誠妃娘娘郁郁寡歡,漸漸不得寵,而貴妃娘娘卻是榮寵日益。”
“貴妃娘娘果真是這般毒辣?”箬筠竟不信當今有如此妒惡之人。
“奴婢豈敢妄言。”姜云奚弓著身子俯首,頓了一頓,繼續道:“貴人初進宮那晚,素玉便出了事,奴婢不明說,貴人也知素玉是被人設計致死的。雖說是個小宮女,可是相貌還是出眾的。貴人有所不知,那慎刑司黃公公雖說是半截身子快要入土的老太監,然卻是個實打實的大淫|魔,素玉不過是貴妃用來拉攏黃公公的厚禮罷了......”
箬筠越聽越覺得暈乎,貴妃那樣說,姜云奚又這樣說,真是讓人費腦筋,可是當下卻又不好說什么,只默然將信將疑的聽著姜云奚的回話。
而此時,蓼風軒庭院內各宮嬪妃已陸續趕到,眼見皇上皇后駕到,都忙著行禮。
“皇上萬福金安。”“皇后萬安。”
“都起身吧!”皇上手一拂,立身注視著火光四射濃煙漫漫的蓼風軒,不免搖著頭,還未近之,一股熱力便已匆匆襲來。
此刻看著火舌兒洶涌著冒著,皇上心里竟有些刺痛,雖自己與這位新晉貴人無過多接觸,卻已是放在心上之人,如就這般白白送了性命,豈不是自己害了她!
想到這里,便又百股作氣,惆悵的看向了燃燒著的蓼風軒。
注釋(1)祝融之災:中國古代對于水災、火災的說法是極為含蓄的,水災稱之為共工之禍,火災稱之為祝融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