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楔子
書名: 當代嶺南文化名家·姚璇秋作者名: 黃劍豐編著本章字數(shù): 1082字更新時間: 2020-10-28 09:48:08
第一篇 姚璇秋傳略
黃劍豐
2016年5月6日上午,位于汕頭市潮護路的廣東潮劇院排練大廳響起了古老的潮州音樂曲牌四朝元,這里正在熱火朝天地舉行經(jīng)典潮劇折子戲《掃窗會》的傳承活動。2016年“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藝術傳承發(fā)展計劃”戲曲專項扶持項目“名家傳戲——當代戲曲名家收徒傳藝”工程入選名單公布,廣東省有四位名家上榜。潮劇著名表演藝術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潮劇代表性傳承人姚璇秋以及廣東粵劇藝術大劇院藝術指導、國家一級演員關國華,國家級廣東漢劇代表性傳承人梁素珍,陸豐市正字戲傳承保護中心藝術指導、國家級正字戲代表性傳承人彭美英分別上榜。其中,姚璇秋是潮劇界唯一獲此殊榮的代表。來自廣東潮劇院下屬三個劇團的青年演員正在這里認真進行傳承學習,82歲高齡的姚璇秋不顧炎熱天氣,用心地為弟子們指點著。
“老師,您坐一下,不要太累了!”姚璇秋的徒弟李莉心疼地看著年事已高的老師,扶著她坐在一旁的椅子上。
“我不累,”姚璇秋笑著又站了起來,“習慣了,這樣走來走去正好活絡筋骨。我一點都不累!來,剛才那句‘正是愁人來聽見寒蛩語”這一句重來……”在《掃窗會》古老緩慢的曲牌聲中,姚璇秋認真地為學生們糾正聲腔,她輕輕扶了一下眼鏡,口中輕輕地跟著哼唱,突然眼前朦朧起來,腦海里浮現(xiàn)了當年她初入劇團,楊其國、黃蜜、陸金龍三位老師手把手,一板一眼地傳授她演唱《掃窗會》的場景。正是《掃窗會》這個戲,墊定了她整個演藝生涯的基礎。60年前,她帶著這個戲到省城廣州參加全省戲曲匯演而一炮打響,接著又帶著這個戲到北京、上海、武漢、杭州等地巡回演出,在全國戲曲界引起轟動。1957年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演出,受到了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也得到首都藝術界的高度贊揚。60多年來,姚璇秋代表了潮劇,讓這個地方劇種跨過長江越過黃河,讓潮音唱響大江南北,正是她,代表了劇種,使得新中國改革后的潮劇漂洋過海,讓有潮汕人的地方都響起潮劇,讓有潮汕人的地方都記住姚璇秋。
屈指一算,從正式踏入劇團,姚璇秋從事這個劇種的表演與傳承已經(jīng)67年了,67年的時間,在潮劇近600年的歷史長河中,不過滄海一粟,而對于姚璇秋來說,卻幾乎是大半生。67年的歲月在轉眼之間逝去,姚璇秋從當年那個嬌滴滴的妙齡少女,變成如今白發(fā)蒼蒼的老人。2000年,在退出潮劇舞臺之后,姚璇秋依然為潮劇的發(fā)展和傳承嘔心瀝血。67年的歲月,她的生命與這個劇種已融為一體。她從藝的67年與解放后潮劇67年的發(fā)展是重疊的,她親身見證了潮劇廢除童伶制之后的蓬勃發(fā)展,經(jīng)歷了劇種在“文革”期間的萬馬齊喑,親眼見證“文革”后潮劇的短暫復興,改革開放之后的逐漸蕭條,以及在網(wǎng)絡時代的新一輪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