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外聯動:在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
-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
- 3427字
- 2024-03-28 12:02:49
一 廣東在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的基礎與短板

歷史總是在時代的轉折點賦予廣東改革發展新使命。改革開放40年來,廣東敢為天下先,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廣東奇跡”;而且每每在關鍵時刻,廣東總是成為黨實踐重大理論與開放發展的沃土,以先行一步的經驗為全國提供重要的借鑒。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導致落后。開放是廣東發展的底色。早在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就強調,廣東在全國改革發展大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肩負著光榮而艱巨的使命。他希望,“廣東要努力成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排頭兵、深化改革開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學發展的試驗區,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斗。”
2017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強調要把握好“四個堅持、三個支撐、兩個走在前列”的要求。其中,堅持改革開放是“四個堅持”之一,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支撐是“三個支撐”之一。
2018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參加審議,深刻指出,“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我國昂首邁進新時代、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的關鍵節點,對廣東開創對外開放新格局的殷切囑托和最新指示。
眼界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廣東要以更寬廣的視野謀劃對外開放新格局,才能不辜負習近平總書記新囑托、繼續推動全面開放,在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續寫對外開放新輝煌。
(一)廣東在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的基礎
廣東開放型經濟發展基礎很好,在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轉型升級等方面在全國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
2018年3月7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在擴大對外開放上,廣東條件充沛、基礎很好,也積累了豐富經驗”。廣東要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高的目標要求、更有力的舉措推動全面開放。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全面深化粵港澳合作,推動外經貿向高端突圍,發揮自貿試驗區和“一帶一路”的“雙輪驅動”作用,提升廣東配置和整合全球資源的能級,體現了廣東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的政治自覺,為廣東在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注入了強大正能量。
1.肩負改革開放排頭兵使命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堅持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綜合運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重視國際國內經濟聯動效應,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更加積極主動融入全球發展,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與歐美發達國家經貿聯系,深化粵港澳合作,在全國復制推廣廣東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經驗,在構建開放發展新格局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1)爭當開放發展的“領跑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開放型經濟逆風起飛。面對依然復雜的國際經濟形勢和經濟下滑壓力,廣東外貿進出口總額連續5年超6萬億元,有效穩住了國際市場份額;外貿結構不斷優化,一般貿易額超過加工貿易額,服務貿易加快發展。2013—2017年累計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256億美元,一批優質外資項目落戶廣東,廣東開放型經濟水平顯著提高。
在我國昂首邁入新時代的同時,廣東又開啟對外開放新征程,繼續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領跑者”,開放型經濟規模不斷壯大。以2017年為例,廣東貨物進出口總額6.82萬億元,占全國的24.5%,規模居全國第一;廣東引進外資以高科技型企業為主,新設立投資總額超1億美元的大項目近200個,空中客車、蘋果、英特爾、思科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紛紛來廣東投資;廣東“走出去”加速走向實體經濟,2017年廣東制造業對外協議投資增長達50%;涉及歐美創新資源的并購備案項目金額達54.4億美元。
(2)形成開放發展先發優勢。
廣東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不斷拓展對外貿易新格局,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推進貿易強省建設;探索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的改革自主權,扎實推進一批重大互聯互通、經貿合作項目落地實施,對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引領帶動作用。
廣東的開放實踐充分證明,始終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就能不斷破解發展難題;始終堅定不移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不斷提升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就能不斷拓展發展空間,贏得開放發展新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形成的廣東開放發展先發優勢,為我國擴大全面開放、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奠定了堅實基礎,也增強了我國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的能力。
2.確立對外開放先行地的戰略定位
2015年以來廣東把握自貿區建設的重大機遇,推進廣東自貿區在探索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深化粵港澳合作等方面先行先試,有力發揮了自貿區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方面的作用。
(1)加快自貿區開放創新。
2015年4月21日,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國務院批復的《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明確了其戰略定位,即廣東自貿區依托港澳、服務內地、面向世界,將其建設成為粵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樞紐和全國新一輪改革開放先行地。
作為廣東以開放促改革的“頭號工程”,廣東自貿區努力提高開放層次,對接更高水平的開放,降低貿易壁壘,苦練“內功”,有效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廣東自貿區已經成為我國以開放和創新促進持續發展的又一先行地。
截至2017年6月,廣東自貿區累計新設立企業15.8萬多家,位居中國各自貿區首位。各類金融企業入駐廣東自貿區超過4萬家,成為我國內地最大的創新金融和類金融企業集聚地。世界500強企業在廣東自貿區投資設立340家企業。此外,跨境電商、融資租賃、航運交易、金融資產交易平臺等建設初具規模。在廣東自貿區內,中遠海運、中鐵建、中交建等大型企業設立了300余家總部型企業。2015年以來,廣東自貿區共形成385項制度創新成果。
(2)吸引外資呈集聚效應。
廣東借力自貿試驗區和內地與港澳《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吸收外資及港澳臺資金大幅回升。2017年,廣東新設立境外商家投資企業15528家,同比增長90.3%;實際利用外資達1383.5億元,同比增長6.4%。新設立(含增資)投資總額超1億美元的大項目達191個,同比增長13%。融資租賃、科技研發、創業投資、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高端產業向自貿試驗區集聚的態勢明顯。特別是廣東在吸引港澳資本參與廣東自貿區建設方面已取得了明顯成效,服務業已經占據香港在粵投資總額的半壁江山。
(3)增強自貿區引領作用。
逐步成熟的廣東自貿區開放格局,也成為廣東珠三角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推動力。在珠三角的產業版圖上,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貫通粵港澳,以一個類“A”字形架構,支起大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金三角”。三大自貿片區以前所未有的國際視野,著力創新與突破,以高起點、高標準謀劃產業發展,帶動珠三角全局,激發廣東開放發展的新動能。
(4)打造粵港澳大灣區。
在全面開放新格局中,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是黨中央、國務院立足國內外發展新形勢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十三五”規劃綱要將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深化內地與港澳合作的重要內容寫入其中,明確建設世界級城市群,使之成為中國參與全球競爭與國際分工的地域單元;建設開放創新轉型升級新高地,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經濟區。這要求廣東在服務國家戰略中主動作為,在打造國際一流灣區中發揮引擎作用。
3.擔負引領開放合作新格局重任
借助“一帶一路”機遇,廣東以更開放的姿態,全面參與全球經濟合作和競爭,加快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強化內外聯動,提高開放水平,構建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形成了廣東參與國際競爭的新優勢。
廣東率先出臺參與建設“一帶一路”實施方案,提出將廣東打造成為“一帶一路”的戰略樞紐、經貿合作中心和重要引擎的定位,這意味著廣東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將引領我國全面開放合作新格局。
(1)提升“走出去”的層次和水平。
廣東企業“走出去”的質量效益不斷提升,層次逐步提高,投資不斷向價值鏈高端延伸,而且研發機構對外投資成為新熱點。以深圳為例,2017年深圳在境外投資的企業和機構共314家,實際投資額43.22億美元,約占廣東對外投資的50%。企業“走出去”已經成為深圳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新特征。目前,深圳企業已在全球137個國家和地區,累計直接投資設立企業和機構6004家,其中一部分企業在歐美發達國家建立起研發中心。在東莞,手機品牌vivo已排在印度手機市場的前三位,OPPO、vivo已憑借中高端產品及文化輸出在當地廣受贊譽。宇龍酷派已將旗下的大神系列手機推向印度市場,還計劃在印度城市班加羅爾設立研發中心和手機生產工廠。
(2)形成外經貿發展新動能。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廣東外經貿找到發展新動能,眾多粵企開始受益于“一帶一路”建設紅利。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廣東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際投資為17.2億美元。而到了2016年,廣東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實際投資超過40億美元,同比增長65.3%。同時,歐美許多發達國家對廣東的投資勢頭強勁,投資額快速增長。
在對外貿易方面,廣東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出口呈現爆發式增長。2016年,廣東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進出口1995.6億美元,占全國比重達20.9%,占全省進出口的20.7%。而2017年1—6月,廣東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為1067億美元,增長25%,占同期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的23%。
近年來,廣東民營企業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整體呈增長趨勢,成為投資主力。截至2017年3月底,廣東共有309家企業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其中民企111家,占全部投資家數的35.9%,投資金額為8.8億美元,占比49.1%。
(3)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粵港合作落實“一帶一路”倡議是廣東發展的又一重大機遇。廣東應加強與香港特區政府溝通,落實好雙方簽署的“一帶一路”合作意向書,攜手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互聯互通和便利往來,特別是發揮粵港聯合招商推廣合作機制的作用,共同組織赴“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國家和地區考察、推介及招商引資,探討投資合作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