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學原來可以這樣學:初中篇
- (日)西成活裕
- 1065字
- 2020-10-15 17:13:30
文科生實際上也要使用“邏輯”!

我明白了,數學原本就是植根于生活的一門學問,但我對心算就特別頭疼。每次看到別人“噼里啪啦”心算的樣子,我就特別后悔為什么沒有好好學數學……

不不,你誤會了,心算和數學一點關系都沒有。

什么?完全沒關系?

我認識的數學家中,有一位就特別不善于心算。每次大家聚餐結束,AA 制算賬的時候,他總算不清每個人該出多少錢(笑)。

每當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大家都會嘲笑他說:“喂!你可是數學家啊!而且專業方向還是代數(數和式)!”他總是解釋說:“不,我的專長是n次方,一次、二次我不擅長?!?/p>

太意外了!難道使用的大腦部位不同?

不是的。說到底,心算是一種特殊能力,只要下功夫掌握快速計算的技巧,誰都行。
舉個例子,學過打算盤或珠心算的人,在計算的時候頭腦中就有個算盤,所以心算速度比較快。再比如,每天在公司接觸財務報表的人,對數字也比一般人更敏感。

嗯,這倒是!

掌握了計算的技巧,能夠快速算出正確結果,就能解決復雜問題嗎?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一個數學家,像心算高手那樣“噼里啪啦”地就把復雜問題的解決方案給出來的話,那這個方案中肯定有不對的地方。
相反,只有那些小心謹慎、喜歡思來想去的人,才更適合成為數學家。

是不是說,對于數學,重要的不是“計算速度”而是“嚴密”?

對。對數學來說,最重要的是“嚴密、細致的思考”。

感覺有點像寫文章的時候,思來想去,反復推敲,選擇合適的詞語?!斑@個詞讀者看后,會產生什么樣的反應?”“我寫這個論點的根據是什么?”就像這樣,必須縝密思考。
那么,寫文章的思考過程,是不是和數學的思考過程差不多?

是一樣的。
語文也好,數學也罷,底層都是邏輯。
就拿一句“早上好”來說,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們的頭腦已經經過了一系列的邏輯思考。
現在還不到上午十點,所以應該說“早上好”。對方的地位比我高,所以不能只說“早”,而是要說完整的“早上好”。
這就是邏輯思考。


說到這兒,我想起來,現在的大學入學考試,好像考試內容也大變樣了。
聽說與以往的死記硬背相比,現在更重視思考能力、判斷能力。而且,更重視考核考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所以主觀論述題的數量增加了。

沒錯。所以,與死記硬背公式相比,理解公式的含義、培養“理論性思考”的能力將越來越重要。
有些人說:“我是文科生,所以邏輯思考能力比較差……”我會告訴他:“理論,用‘語言(自然語言)’寫出來就是語文;理論,用‘記號’寫出來,就是數學?!?/p>
我認為,數學課上學的“公式”和語文課上學習的“語言”是一樣的。

原來如此。
文科也好,理科也罷,底層都是邏輯,這一點是共通的。不同的只是表現形式不一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