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鉆赴任國民集團后,以渠道總監身份,對外簽署的第一協議便是國民保險與創保科技之間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在BJ出差間隙,夏成才受邀參觀位于長安街的國民保險大廈,順便與老領導商討了合作方向。
近年來,國民保險也在積極探索互聯網保險、保險科技的突破創新。但,由于體制和觀念的差異,也由于主要業務模式差異,國民保險的互聯網保險業務尚處于起步階段。
常鉆接手渠道總監后,集團領導期待在他的帶領下,公司的渠道戰略、業務策略上先破再立,盡快彌補公司在互聯網保險和保險科技發展中的短板。
基于在省級機構、深圳機構及基層多年的業務開拓經驗,常鉆敏銳意識到,互聯網保險發展已進入中后期階段,不能再按照既往的渠道管理方式去支撐新的新的業務發展了。
具體來說,國民保險應該積極拓展和培育有持續場景粘性的渠道,對于既往那種“快進快出”的純碎片化、流量型業務,應該持辯證的態度。既不能完全否定、排斥,也不應該去迷信、依賴。
在國民保險大廈的八樓會客廳,夏成才再次見到了老領導常鉆。
常鉆身著中山裝,發型在發膠的支撐下往后卷起,略顯低調的老式機械表在右手腕上若隱若現。央企總部大干部的派頭十足。
一番寒暄后,兩位昔日同事再次就“醫藥場景保險+服務”的話題展開了合作探討。國民集團各子公司領導都聚集在此,在常鉆的指引下,他們與夏成才展開了積極討論。正因為有這樣當面的交流,大家對于“藥+險+服務”的模式表現出了極大興趣。他們都覺得國民保險與創保科技的合作具備巨大想象空間。
最后,夏成才與常鉆分別代表公司,簽署了“醫藥+保險+科技”合作共建的戰略框架協議。
這份協議簽署得特別及時。十頁紙張的協議,架起了“國民保險轉型升級”與“創保科技的戰略加持”的連接橋梁。
在BJ大學的活動很順利,除了與邱老師介紹的朋友見面之外,夏成才進行了專題分享。
夏成才在保險科技領域的知名度達到前所未有的突顯。讓他意外的是,就連BJ大學經管學院的院長都單獨約見了他。雙方討論了共同開展學術課題研究的可行性,暢想了“共同建場景保險研究暨實踐基地”的可行性。
這種局面來之不易。
放眼整個保險圈子,無論是官員下海后轉型的董事長,還是巨鱷資本催化下走向成功的大老板,鮮有人能得到BJ大學的校方合作邀請。
也正是這次邀請,創保科技的市場影響力與發展潛力再次得以彰顯。邱老師聽說了創保科技的發展近況后,連連稱贊,倍感欣慰。
記得當年研究生入學剛完成注冊,邱老師召集大家去他家中,一邊品著美食、一邊召開“新學期讀書規劃交流會”。在會議上,邱老師提出了一個足以改變夏成才法律學習軌跡的要求,即,閱讀五十部法哲學書籍及一百個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件后,撰寫不少于十萬字的案例分析。
自此,師生間的關系變得融洽起來。每逢節假日或閑暇時間,只要邱老師有任何重要的研討活動,他都帶著夏成才前往。幾個重大的研究課題,邱老師也都委以夏成才重任,讓他在整個課題中承擔著重要角色。
正是這段經歷,讓他學會了研究的方法,這也將是讓夏成才受益終身的收獲。
在機場候機時,夏成才接到了單大康的電話。張莉離開這個世界了,帶著深深的不舍。
整個飛行途中,夏成才悲痛萬分。
一種欲哭無淚的無力感,將他包裹。想要怒吼,卻又無力張開嗓子。他難以想象此時此刻單大康的心情,也不知自己應該做點什么。
此時此刻,單大康的心境也是怎樣的呢?假若缺乏同樣遭遇,又怎能感同身受呢?
時間是最好的“療傷藥”。
也許,對于一個內心陷入巨大悲傷的人,倘若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沖洗“傷口”,旁邊任何人的安慰,聽起來就像“不入耳、不走心”的雜音般,只會讓煩者生憂。
正是這段艱難的時光,夏成才得以遠離資本。
可是沈昊反倒加強了與創保科技的聯絡。自從閆煙所行之事暴露后,沈昊就徹底劃清了他們的界限。他不再為既往的得失費任何神了,仿佛與從前相戀的那個心理大師間的種種,只是一個已經醒來的白日夢。
夏成才多待沈昊的態度也發生了微妙變化。
在他內心,證交所對創保科技而言,雖然不是助推器,但也絕非摧毀劑。
假若合作得當,創保科技可得以整合優質資源,可以打造出業務生態閉環,最終提升服務的核心競爭力。繼而,創保科技才十分有可能迅速成長為行業的領導者。
在創保科技成長的快速道上,時而上下坡,時而轉個彎,夏成才再一次站在繁雜的十字路口。他應該如何抉擇,才能揚長避短、銳意進取呢?又要怎樣取舍,才能銳不可當、碩果累累呢?
也許,答案就在每個追夢人的內心最深處。
夏成才,這次要抉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