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7 秦穆公二三事

 

秦穆公是春秋時代繼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之后旳霸主,在他的領導下,地處偏遠又比較落后的秦國,得到長足的發展,國力很快得到提升,原因很多,但跟他優秀的政治品質有關:

 

一、思賢若渴,招納賢才

當初,處于秦國東面的戎王派由余到秦國觀察國情,由余來到秦國以后,發表了許多政治見解,切中秦國的時弊。秦穆公沒有料到狄人中還有這樣的賢人,就想把由余挖過來,為我所用。首先他向由余打聽戎人的地形和軍隊的情況,以了解戎情。同時又利用戎王的猜忌心理,離間戎王同由余的關系,故意散布許多對由余夸獎的話,以引起戎王的猜疑,還故意拖延由余的歸期。后來,由余只好投到秦人的懷抱,為秦穆公所用,秦穆公對由余的前來,以上賓的禮儀對待他,并跟他商量滅掉西戎的計劃。在用了反間計之后,秦穆公又將秦國能歌善舞又漂亮的女子送給戎王,讓戎王終日沉醉于酒肉聲色之中。

公元前623年,秦穆公突然向西戎發動進攻,當秦兵到來的時候,戎王酒醉還沒有醒。自打敗西戎以后,東面從陜西、山西的交界處黃河起,一直到遙遠的西方,都為秦國所控制,這次戰爭的勝利,結束了中國西部支離破碎的分裂狀態,為戰國末年整個秦朝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隨著秦穆公在西部的稱霸,“秦”就成為海外民族對中國的稱呼。有關專家研究,成書于公元前四五世紀的古波斯《弗爾瓦丁神贊美詩》中稱中國為“賽尼”,古代希伯來人的圣經《舊約·以賽亞書》中稱中國為“希尼”,直到今天,外國稱中國為“支那”“china”,都是“秦”的音譯。

百里奚原是虞國的大夫,在晉獻公滅掉虞國的時候成了晉國的俘虜。晉獻公要把女兒嫁給秦穆公的時候,把百里奚作為陪嫁奴隸送往秦國。在途中,百里奚逃跑了,卻被楚國人逮住了,成了楚國人的奴隸。

秦穆公聽說百里奚有德有才,想要用重金贖回他,又擔心楚國人了解到百里奚的才能后,不放他走。就派人對楚國人說:“我們的陪嫁奴隸現在逃到你們那里了,我們想用五張黑色公羊皮贖回他,行不行?”楚國人答應了。當百里奚到了秦國的時候,已經是一個七十多歲的老頭了,秦穆公親自把他放出囚籠,并和他交談國家大事,連續談了三天,隨后封百里奚為大夫,委以國政。因為百里奚是用五張羊皮換來的,時人戲稱他為“五羖大夫”。百里奚又向秦穆公推薦蹇叔,認為蹇叔的才能在自己之上。秦穆公一聽,就把蹇叔請到秦國來,封為上卿,他們兩個人互相支援,共同掌管秦國大政,使秦國很快強大起來。

秦穆公重視賢才,還表現在大膽地重用不是秦國的賢人,除百里奚、蹇叔外,有從晉國來的丕豹、士會,從西戎來的由余,帶兵的將領孟明視、白乙丙、西乞術等也都不是秦國人,他們都為秦國的強盛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寬容大度,得到好報

秦國在西方強盛起來,就打算向東方拓展,第一個目標是鄭國。公元前628年,秦穆公得到報告,原先派到鄭國的杞子等三人得到鄭國掌管北城門的鑰匙,希望秦兵前來里應外合,這就是“北門鎖鑰”典故的來歷。秦穆公找蹇叔商量,遭到蹇叔的反對,理由是“勞師遠征”,怎么偷襲?穆公不聽,派孟明視率領兵車三百輛前去偷襲鄭國。

當大軍從北門出發時,蹇叔和百里奚哭著對出征的將士說:“我們只能看見你們出去,再也看不見你們回來了。”蹇叔對孟明視說:“晉國人必定在崤山(今河南洛寧縣西北)攻擊你們,那里有兩個險峻的山嶺,我將在那里收殮你們的尸體。”秦穆公很生氣地罵道:“你知道什么,如果你六七十歲死了,你墳上的樹木已經合抱了(言外之意是你這個老不死的)。”

公元前627年,當秦國的軍隊進到滑國(今河南偃師縣)的時候,由于鄭國商人弦高給秦軍送來四張上等皮革和兩頭肥牛等禮物,并聲稱鄭國國君知道秦國軍隊的行動。秦軍以為偷襲鄭國已經不可能,就班師回朝。誰知到達崤山的時候,遭到晉國和姜戎聯軍的襲擊,全軍被壓縮在狹小的山谷里,猶如甕中捉鱉,全被殲滅,秦國的三個將領都被活捉。

由于文姜(秦穆公的女兒,晉襄公的母親)的營救,孟明視等三人得以回到秦國。秦穆公聽說三個將領平安回來,身穿白色衣服親自到郊外迎接,并沉痛自責沒有聽蹇叔、百里奚的忠告,使三將蒙受恥辱,錯在自己,主動承擔失敗的責任,還恢復了孟明視等三人的職位。三將決心以更大的成績報答秦穆公不殺之恩。

公元前622年,孟明視在接受兩次失敗的教訓以后,率軍進攻晉國,當秦軍渡過黃河以后,他下令把所有船只燒掉(可謂中國戰爭史上第一次破釜沉舟),決心不勝利不回國。結果一舉攻下晉國的郊邑(今山西運城縣)和王官(今山西聞喜縣),取得重大的勝利。這一仗的勝利,也是秦穆公寬容打敗仗的孟明視等將領的成果。之后,秦穆公下令從茅津(今山西平陸縣茅津渡)南渡黃河,掩埋崤山中五年前秦軍敗亡的尸骨,全軍在此哭祭三天。秦穆公看到累累白骨,自責道:“我們要牢記,古人辦事常同長者商量,所以很少失敗,我因為不聽蹇叔、百里奚的勸阻,才造成這樣重大犧牲,希望后人記住這一教訓吧!”全軍將士都為秦穆公自責的誠實精神所感動,秦軍將士更加團結一致。

公元前645年,由于晉國發生饑荒,秦國給晉國輸送糧食,后來,秦國也發生饑荒,向晉國求助,晉國不給。不但不給,反而趁機出兵攻打秦國,于是秦晉兩國在韓地(今陜西韓城西南)打了起來,戰爭中,秦穆公在追擊晉惠公的時候,反而被晉國的軍隊包圍了,秦穆公受了傷,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候,曾經在岐山下偷吃秦穆公喜歡的好馬的三百多個鄉下人,不顧危險騎馬沖入晉軍,晉軍的包圍被沖開,不僅讓秦穆公脫離危險,而且還活捉了晉惠公。

當初,秦穆公丟失了一匹好馬,被岐山下的三百多個鄉下人一塊兒把它抓來吃掉了。有關官吏要加以嚴辦。秦穆公說:“君子不能為了牲口而傷到人,我聽說,吃了馬肉,如果不喝酒,會傷人。”于是賞賜他們酒喝,還赦免了他們。當他們知道秦穆公被包圍的時候,爭先死戰,終于救了秦穆公,以報答秦穆公的恩德。講到這里,使我們聯想起楚莊王的故事:

楚莊王有一次設酒宴招待群臣,并叫王后作陪。大家都喝得酩酊大醉。那時已經很晚,只能點上燭火照明。一陣輕風,把燭火吹滅。有一位大臣偷偷地用手摸了王后的身體,王后隨手把那位大臣頭上的帽結撕了下來,并要求楚王在點亮燭火以后,把那個耍流氓的人揪出來。楚莊王卻命令在座的人都把頭上的帽結撕掉,從而讓那位大臣躲過一劫。后來,在一次與吳國的戰爭中,有一位大臣不光保護了楚莊王,還英勇奮戰,立了大功。楚莊王問這位大臣,您為什么對我那么好,大臣回答說:“我就是那位那天被王后撕掉帽結的人。”

《韓詩外傳》最后引用《小雅·小弁》“一泓池水深又深,水邊蘆葦密密生”詩句后說,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具有宏大心胸的人,是一個能夠包容的人。

 

三、一首哀悼三良的《秦風·黃鳥》詩

秦穆公在公元前621年離開人世,用了一百七十七人為他殉葬,這是古書記載中用人殉葬最多的一次,被人們稱贊為“三良”的子車氏的三個兒子奄息、仲行和針虎都在其中。秦國人對他們的死深為痛惜,作了《黃鳥》一詩,哀悼他們:

黃雀咬咬聲凄涼,

飛來落在棗樹上。

誰從穆公去殉葬?

子車奄息有名望。

說起這位奄息郎,

才德百人比不上。

走近墓穴要活埋,

渾身戰栗心發慌。

叫聲蒼天睜開眼,

殺我好人不應當。

如果可以償他命,

愿死百次來抵償。

……

這首詩主要是在控訴吃人的殉葬制度,與已經閉眼的秦穆公關系不大,有史料記載,“三良”的陪葬是自愿的。這首詩很有感情,一個力敵千鈞的勇士,臨近被活埋,還那么害怕,更說明殉葬制度的罪惡。人生沒有回程票,人們甘愿用自己寶貴的生命換回“三良”的生命,也寫出殉葬制度的滅絕人性。全詩哀怨動人,震撼心靈。

參見《史記·秦本紀》《左傳·僖公三十年》、王貴民等《春秋史話》、程俊英《詩經譯注》等

 

百葉窗

1. 秦風

秦國的詩歌,共十篇,具有自己的特色。像《無衣》那樣豪邁奔放的英雄主義詩歌,在《詩經》中獨一無二,像《黃鳥》那樣譴責野蠻殉葬制度,也只有《秦風》才獨有。《小戎》是一首婦女思念征夫的詩,“言念君子,溫其如玉。在其板屋,亂我心曲”寫得柔情似水,《蒹葭》則是一篇有象征意蘊,又有深刻內涵的詩篇,而《權輿》是一篇自悲自嘆的詩,風格各異。總之,《秦風》在《詩經》十五國風中是獨具一格的,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2. 秦穆公二三事

至于殉葬的的事情,還有一個故事,說的是戰國時代,秦國宣太后病危時交代說:“我下葬的時候,一定要讓我喜歡的男寵魏丑夫陪葬,不然我死不瞑目。”魏丑夫很害怕,找了大臣庸芮向太后規勸道:“你認為死后會有知覺嗎?”太后說道:“人死了當然沒有知覺。”庸芮又說道:“既然明知死后沒有知覺,何必用生前喜歡的人,陪葬沒有知覺的死人呢?如果死后有知覺,那么,先王(指宣太后丈夫秦惠王)能和你的男寵在陰間一起生活嗎?”太后聽了,只好作罷,這個故事說明當時有許多人是反對殉葬的。

 

3. 結草報恩

據《左傳》記載,魏武子生病時,交代兒子魏顆說:我死后,一定要將我的愛妾祖姬嫁出去。可是到了病危時,他卻說一定要讓愛妾殉葬。魏武子去世后,魏顆便把祖姬嫁人了,理由是人到病重時,神志昏迷,會說胡話,我應當聽從父親清醒時候的交代。后來魏顆在一次戰斗中發生危險,在千鈞一發之際,他看見一位老人把草打成結,絆倒了敵方主帥杜回,讓他成了俘虜。當天晚上,魏顆做了一個夢,夢見老人說:我是您所嫁女人的父親,您按父親清醒時候的話辦理,讓我女兒撿回一條生命,我用“結草”報答您的恩情。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百色市| 陆川县| 宝鸡市| 张家界市| 阿拉善盟| 台中县| 宜丰县| 泸定县| 报价| 天镇县| 宁明县| 敖汉旗| 宜兴市| 南漳县| 保靖县| 渝中区| 潼关县| 菏泽市| 龙井市| 玉屏| 通江县| 潮州市| 留坝县| 荆州市| 交城县| 慈溪市| 阿拉善盟| 额敏县| 常德市| 开鲁县| 遂平县| 睢宁县| 娱乐| 奉节县| 衢州市| 新乡市| 长治县| 固镇县| 仙桃市| 麟游县| 新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