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12月18日,刑名之學
- 豈獨無故
- 智襄子
- 930字
- 2020-12-18 18:09:15
昨天,我對她說:剛才沒有任何理由,我突然想哭(以下是可以說的:剛剛我似乎想到了刑名之學。然后想到了:幾天前,我對實行它的信心很充足)
她說:表情包安慰“咋滴啦想到啥了想哭”
我回復道:“突然就想哭了,同時我自己也下了“不找原因”的決心!”
【二】
我在問同學數學題的時候,不小心使我的筆把他的衣服染色了。
數學測試80分,我知道有一個題我做出來的結果和答案選項一點都不一樣。
但是另一個題是哪一個呢?
【三{
午餐有些辛辣,這對皮膚不好。
【唯】
我對TA說:
“我打算從現在開始實踐刑名之學了。并且也把我的這一計劃告訴輔導員,因為這將是一個新經驗。探究“形”和“名”的關系的學問,就叫“刑名之學”。翻譯成白話,就是“考察概念和概念所對應的內容之間的關系的學問”。
現在我要說一些細節了,不許說不聽哦
首先要設定目標,而且必須很少。公孫鞅管理秦國面對紛繁復雜的事物,只設定了兩個目標。
鑒于我還想不到什么非常好的目標。用哲學書里的一句話代替目標——與處在進化駕駛儀上的另一個自己進行競爭。
有了目標就需要再設置標準。
把時間設置為標準。這樣容易衡量。
下一步是與標準無關的項目,全部砍掉。
呃,感覺我設定的目標有一點難以衡量。這一步先跳過。
最后明確意義。首先這是為了提高效率,然后這會犧牲公平。
顯王十年,壬戌
衛鞅欲變法,秦人不悅。衛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論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謀于眾。是以圣人茍可以強國,不法其故。”甘龍曰:“不然。緣法而治者,吏習而民安之。”
杜摯出來發言,也是滿嘴對聯:“利不十,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無過,循禮無邪。”
杜摯的意思貌似比甘龍退了一步,說變法不是不可以,但只有變法帶來的好處10倍于以前,這個法才值得變,這就像使用工具,舊的工具用順手了,并不是絕對不能換新工具,但新工具帶來的好處必須足夠大,才值得換。
只不過事實會證明,公孫鞅的變法給秦國帶來的利益何止十倍百倍。
衛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學者溺于所聞,以此兩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與論于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賢者更禮,不肖者拘焉。”公曰:“善。”
秘密措施:所有同情反對派和不支持變法的人被認為是傻瓜。
這一條,好吧,雖然有些不情愿,但唯。無論誰同情變法的反對者,都會被所有人當成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