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41章 3.4

  • 豈獨無故
  • 智襄子
  • 2664字
  • 2021-03-04 17:25:00

【權值】

【每天三件事】

第一件事:現在1顆星,目標20顆星,截止日期是11:30(復習,超額完成)

第二件事:已看完45%,目標看完一本書,截止日期,12:30(即便已經超時,13:23,未完成,不過進度變為了88%)【也不錯】

第三件事:現在七顆星,目標100顆星,標準:不主動完成任務,截止日期是下午3:10(提前完成)

【睡前閱讀】

《社會靜力學》:進步不是一種偶然,而是一種必然。文明并不是人為的,而是天性的一部分;它和一個胎兒的成長或一朵鮮花的開放是完全一樣的。人類曾經經歷和仍在經歷的各種改變,都起源于作為整個有機的天地萬物之基礎的一項規律。只要人種繼續存在,事物的素質保持原樣,這些改變必然會以完美告終。正如可以肯定地說,單獨聳立的一株樹長得粗壯,而在群樹中的一株樹就長得細弱;可以肯定地說,鐵匠的臂膊長得很長,勞動者的手皮膚粗糙;可以肯定地說,水手的眼睛往往會變得遠視,而學生的眼睛則往往會變得近視;可以肯定地說,辦事員會獲得寫算的速度;可以肯定地說,音樂家能學會在別人覺得嘈雜的聲音中覺察到一個半音的差錯;可以肯定地說,一種激情被放縱時就要增長,受約束時就要減弱;可以肯定地說,被人漠視的良心會變得遲鈍,而被人遵從的良心會變得活躍;可以肯定地說,諸如習慣、風俗、慣例這類名詞都具有意義——同樣可以肯定地說,人類的各種機能必然會訓練成完全適合于社會性狀態;可以肯定地說,邪惡和不道德必然要消失;可以肯定地說,人必然要變得完美無缺。

【概念】

參考點依賴是指人在決策時喜歡尋找一個參考點,并將需要決策的事項與這個參考點進行比較。參考點像“錨”一樣,影響人們決策,因此其產生的影響又稱錨定效應。而理性人進行決策是沒有參考點的。

什么是套利?簡言之,一買一賣就是套利

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在處理信息的整個過程中都會存在認知偏差。人對事物的認知過程分為四個階段: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輸出和信息反饋。

心理學研究顯示,事物的可想象性、新近性、顯著性和生動性等因素會影響人的記憶。

其中可想象性是指能想象出來的事更容易讓人認為是真的,不能想象的事無法從記憶中提取,從而不會被認為是真的。

新近性是指剛剛發生的事更容易從記憶庫里被提取出來,從而影響人的決策。

“首因效應”,指人們在做決策時,傾向于為首次到達的信息賦予最大的權重。

“近因效應”,該效應指最后到達的信息被賦予了最大的權重。

“無交易定理”,意思是在沒有什么新信息的情況下,理性人對金融資產價格的判斷沒有分歧。

神經科學家保羅·麥克萊恩(Paul MacLean)提出的“三元腦(triune brain)”模型。按照在動物演化歷史中出現的先后順序,大腦可以分為三層——

第一層大約可以叫“自動控制層”

第二層叫“邊緣系統”,負責情緒

第三層叫“新皮質”,是大腦在演化中最晚出現的部分。新皮質負責高級功能,比如認知、記憶、抽象思維、決策等等

杏仁核屬于第二層,它負責產生恐懼、焦慮、攻擊沖動和憤怒這些情緒。

杏仁核又分為“中央杏仁核”和“基底外側杏仁核”兩部分。中央杏仁核更古老,負責先天就會的恐懼

歸因就是追溯事情產生的原因。自我歸因偏差指的是,人們容易把好的結果歸因于自己的能力,而把壞的結果歸因于他人或客觀原因。

“后見之明”指的是,當結果出現后,人們誤以為自己早就知道結果的一種幻覺。

認知失調指的是,當事情的結果與預想不一致時,人們會感到一種不協調的痛苦,為了避免這種痛苦,可能會對事實選擇視而不見或故意歪曲。

確認性偏差指的是人一旦形成某種觀念,會從肯定自己的一面尋找證據,而不傾向于從否定自己的一面尋找證據。

神奇式思考是將相關性誤以為是因果關系而導致的

人們在決策時,內心對利害的權衡不均衡,賦予“避害”因素的權重遠大于“趨利”的權重,這被稱為損失厭惡或損失規避。

賭場錢效應指的是,當錢來得很容易時,人們會輕視風險。

錯判概率導致的決策偏差。也就是說,人在決策時,內心給予一件事情的權重并不等于它的實際概率,這和理性人的做法完全不同。

狹隘框架就是形容人在決策時沒有全局觀。按照傳統金融學理論,理性人的認知不存在取景框,他們的視野是全局的

【筆記】

前景理論最著名的觀點是,人的決策依賴于參考點

首先,參考點與歷史水平有關。而理性人則是“往前看”,看未來。

其次,參考點還與期望水平有關。期望水平指的是人們的心理預期水平

再次,參考點與身邊人的決策有關。將決策的參考點定為同行或朋友的決策,被稱為決策的同群效應

傳統金融學認為人都是討厭風險的;而行為金融學認為,人討厭風險這個特征只在面對贏利時顯現,在面對損失時,人會表現為喜歡風險,更傾向于賭一把,看有沒有機會絕處逢生。

馮·諾伊曼是20世紀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被人們稱作“計算機之父”和“博弈論之父”。他提出的期望效用理論認為,人們關心的不是財富的絕對值,而是財富所帶來的效用。

演化已經把最可怕的東西編碼寫進了我們的中央杏仁核之中。

多巴胺使人產生愉悅感,多巴胺是大腦對我們從事各種行為取得成功的獎勵。

神經科學家發現,在猴子還沒有得到葡萄之前,在它剛剛得知即將得到葡萄的那一刻,大腦就已經開始大量提供多巴胺!這說明大腦不但獎勵你得到的報酬本身,而且更要獎勵你對報酬的預期——對于非常有把握拿到葡萄的猴子來說,追求葡萄的過程才是真正的快樂,葡萄,只不過是個附加的贈品。

有效市場假說的基本結論是,金融資產的價格總是正確的,即價格總是等于價值。而行為金融學認為,價格通常與價值不符,會產生錯誤定價。

傳統金融學認為:在認知過程中,人可以正確認識決策對象;在選擇過程中,理性人會選對自己效用最大的選項,這叫預期效用最大化。

在傳統金融學看來,套利有三個條件:零成本,無風險,正收益。

行為金融學的回應是:真實市場的套利不可能零成本、無風險、正收益。真實的套利是有限制的,被稱為有限套利。

理論上的“零成本”是指,一買一賣,賣出的錢剛好可以用來買入,所以不需要成本;理論上的“無風險”是指,本質上相同的東西其價格會逐漸靠近,不存在不確定性;而理論上的“正收益”是指,套利的收益在初期就能確定。

【感恩日記】

(一)

幾十分鐘前,我又有一個想法:【情境】下雨中,我行走在道路上。【事實】我判斷了一下水的聚集程度,選擇了雨水較少的那條路。【情緒】有些沾沾自喜【反轉】可是還有更好的選擇——改變下雨的天氣,或者改變自己的穿著打扮

(二)

另一件事:幾分鐘前,我收到了一個短信。然后我受著好奇心的驅使,下載了那個軟件。

首先,我沒有想到:進入那個軟件后,它竟然給我的另一個手機發了一個短信。

最后我帶著一絲不舍之情刪除了那個軟件

PS:可是這很沒道理啊!幾分鐘前才認識那個軟件,有什么不舍之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召县| 三穗县| 正阳县| 南平市| 北流市| 昭苏县| 峨边| 遵化市| 依兰县| 桦川县| 磐安县| 太和县| 泗洪县| 邳州市| 申扎县| 崇州市| 襄樊市| 福鼎市| 沧州市| 甘肃省| 泸州市| 桦甸市| 永川市| 许昌县| 肃宁县| 英超| 两当县| 岳池县| 建湖县| 子长县| 五华县| 根河市| 新兴县| 鸡泽县| 新安县| 金寨县| 红河县| 龙江县| 望城县| 巍山| 诸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