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一山二虎
- 刁民,你們的皇帝回來了
- 可樂不要加糖
- 1927字
- 2020-11-01 00:49:56
“肯定是李恪!我非殺了這狗賊不可!”
長孫無忌下令追殺李恪,自己前往大理寺卿的府上興師問罪。
等他到的時候發現大理寺卿已經死了。
原來是李恪在這些巡邏兵感冒的時候就派人去埋伏在大理寺卿的家附近,以大理寺爆炸聲作為信號,一旦得手立即處死大理寺卿,隨后就出妓女,給了些銀兩讓她回鄉下過日子了。
長孫無忌這一仗敗的一點脾氣沒有,先是自己準備處死的大臣被救走,大理寺被毀,大理寺卿又被殺。
“四處打探李恪的下落,只要是找到人就給我殺了他,提人頭來見我,保你幾世榮華富貴?!?
長孫無忌真是下了大手筆,同時自己到處征兵,年輕力壯的都直接抓回了軍隊里,并以家人相威脅,這些百姓無奈只能乖乖聽命。
李恪等人回到了涼州,自知這一次惹怒長孫無忌,長孫無忌必定會報復,自己要想辦法應對。
營救回來的大臣們也很快投入到新朝廷的建設中。
拓跋海再次向李恪承諾只要殺了拓跋尚,不僅是北方被吐谷渾人侵占的土地,自己可以出兵援助李恪。
對李恪來說這樣的條件太誘人了,如果拿回北方土地,自己將會有空間來屯兵積累糧草,大規模練兵也不會被長孫無忌發現,而且拓跋海會幫助自己。
只是自己手里一點戰斗力都沒有,又怎么去撼動一個地位比長孫無忌還高的吐谷渾皇帝。
長孫無忌派出去的人中有人帶回了柳悅在聶家莊的消息。
“太好了,聶家莊本是江湖勢力,四海鏢局在江湖上也是聲名遠揚,如果貿然進攻肯定會受到百姓譴責?!?
“如果是窩藏罪犯的女兒,我想該不會有人再說閑話了?!?
長孫無忌集結一隊人馬,攻向聶家莊。
柳家依靠地形優勢,艱難防守,出去給聶良報信尋求支援。
長孫無忌攻了兩天兩夜,柳家人死了一批又一批,終于還是被長孫無忌沖破了大門。
“為了一個朝廷要犯的女兒賠上了整個山莊兄弟們的性命,這買賣值嗎?”
“柳鳴一心為民,努力賑災,理應受天下人愛戴?!?
沒想到長孫無忌話音剛落聶良竟然真的趕了回來。
“你還敢回來送死?!?
長孫無忌以為聶良是自己回來的,沒想到跟著的還有拓跋海和一隊弓弩手。
“這是李恪剛招上來的人嗎?這個看起來還像點樣?!?
拓跋海高大的身材總是那么引人注目。
“不管你是什么人,我今天的目的就是取你性命!”
拓跋海開動連弩,箭箭射向長孫無忌,長孫無忌也沒有閃躲,因為那些箭都被他接住了。
“這武器還蠻新鮮的,可惜沒有一點作用?!?
長孫無忌的武功依舊是在所有人之上,聶良和拓跋海一起都招架不住。
“不可戀戰,柳家人已經得救了,我們快撤。”
兩人脫戰后,聶良扔出一枚彈丸,落地后爆出刺鼻的粉末,掩護拓跋海和自己離開了。
“總算是有驚無險?!?
李恪看到所有人安全凱旋,終于露出一些笑容。
也許是再看到柳悅的喜悅。
幾個月前柳悅想問的那句話終于問出口。
“為什么把我關起來,又要救我出去?”
語言里充滿著傲嬌。
“關你,是因為你刺殺朕,放你,是因為朕開心,想做什么做什么。”
“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就不會丟了長安跑來這里。”
一句話戳中李恪的痛點。
“來人,把這臭丫頭給朕關起來,不給吃不給喝,讓她再跟朕叫囂。”
柳悅相比蕭妃,少了些許柔情,多了幾分俏皮。
王安那邊的宮殿已經建設的差不多了,雖不比紫禁城的宮殿金碧輝煌,但是這個宮殿布滿著機關,觀風殿里發生的事再也不會在這個宮殿發生。
李恪為了紀念凌風,也表彰王安建殿之功,賜名凌安殿,并籌劃幾天后登基稱帝,昭告天下。
一天后,李恪不忍心再餓著柳悅,前去探望。
“臭丫頭,還不來拜見朕。”
“你的皇位都丟了,還在我面前擺架子。”
柳悅輕蔑的看了李恪一眼,又把頭轉了回去。
“朕不僅依舊是皇帝,我還有冊封你做朕的王妃?!?
聽到這話,柳悅氣的跳了起來。
“誰要做你的王妃,我就算餓死在這屋里,都不會嫁給你!”
李恪無奈的搖搖頭,從食盒里取出自己親手做的炒飯。
李恪這輩子就會做兩個飯,炒飯和泡面。
可是這炒飯可不同,現在的食料搭配,加上古代原汁原味的食材,瞬間就讓柳悅的房間飄香四溢。
柳悅咽了口吐沫,不僅僅是餓,這香味她也不曾遇到過,她還以為是皇宮特有的美事,畢竟有些東西,百姓是吃不到的。
“沒想到你居然想餓死自己,可惜了這份珍珠炒飯,也不知道誰會有這等口福?!?
李恪故意陰陽怪氣的把飯放下就離開了。
柳悅見李恪走出門去,端起碗筷大口大口吃下去。
李恪從門縫里觀察著,笑了笑。
誰也逃不過真香定律,古今皆是如此。
接連幾天,李恪每天都送炒飯過去,柳悅每次都吃的碗都不用刷。
每次李恪嘲諷她,她總是說自己沒吃,都拿去喂老鼠了,可這一切都被李恪看在眼里。
也許這個男人沒那么壞。
柳悅漸漸的接收李恪,可是嘴上依舊是不依不饒。
終于,李恪宣布登基,立蕭妃為皇后,同時迎娶了柳悅,立為貴妃,柳鳴,沈飛兩位國丈特地趕回來參加登基大典,而后繼續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治理災害,水渠已經完全鑿通,只剩一些收尾的工作和工錢的發放了。
自此,天下正式形成了以李承乾為皇帝;和以李恪為皇帝的兩朝對立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