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微微亮。龍吟風睡不著,想著爺爺吩咐的事務,便一躍而起。挑水劈材,忙完后天才全亮。此時是四月的天,南方早已回暖,躺在地上休息,好不愜意。夏老爺子起來,見龍吟風臥倒在地,知他已干完活,滿意的笑了笑,道:“孩子,早上地氣陰濕,別著涼了。”飯后,夏老爺子與龍吟風拿了弓箭便上山去。“別急著出手,屏住呼吸,集中精力,對,慢慢的,慢慢的,把弓拉滿,注意看它下一步往哪走。”夏老爺子和龍吟風盯著不遠處的獐子,嗖,一支箭飛出來,釘在草地上,嚇跑了獐子,可跑不了幾步,它便倒在地上,一動不動。“哇,爺爺好厲害。”龍吟風夸道,他知道,那是爺爺的箭發出去的,一箭致命。那只獐子跑的如此快,卻終究難逃。“走,咱們看看去。”夏老爺子道。“爺爺,它身上的箭哪去了。”龍吟風問道,是爺爺的箭射倒了獐子,但是它身上卻沒有箭鏃的蹤影,好不奇怪。“跟我來。”夏老爺子帶著龍吟風來到一棵樹旁,指了指手,龍吟風順勢看去,只見得那箭已沒入三分,自己用力也不能拔出,沒想到爺爺身材矮小,手勁卻如此大。夏老爺子心里明了,知龍吟風所想,道:“這是外勁,只要你肯吃苦干活,也能如此。而真正難學的,是內勁,巧勁,以小博大,四兩撥千斤,體內猶如深淵大海,勁力源源不斷,以慢制快,穩扎穩打。當然,一身外勁也好,可以以快打快,以快打慢。”“爺爺,你說的這些都是武學要點吧,爺爺也是個武師嗎。”龍吟風問道,龍門鏢局雖不說人才濟濟,但練舞之人大有人在,龍吟風從小便耳濡目染,對武學一道也略知一二。“爺爺以前練過些招式。”夏老爺子回道。“爺爺,那究竟是快好還是慢好。”龍吟風不明就里,爺爺說的云里霧里,想不透究竟是快打慢好還是快打快好又是慢打快好。夏老爺子點了點龍吟風的頭,笑道“好好想,不要被迷住了。”龍吟風恍然大悟,喜道“爺爺,我懂了,你希望我不要執迷于此,要因地制宜,想到變通手段是嗎。”夏老爺子呵呵道“你自己心里能悟得通透便好。在高手面前,這些都只是形式罷了,無論你什么招式,都傷不到人,那又如何。所以,在那些武學高手面前,快慢無異。”“是”龍吟風道。“走吧,咱們把獐抬回家了,今晚弄大餐。”夏老爺子道。“好耶。”龍吟風拍手叫道。到得晚上,夏老爺子果然拿了書來,教龍吟風識數認字。“爺爺,這個字怎么讀。”龍吟風指著那字道。“這個讀遙,這三個字即逍遙游,這本書是古人莊周和門下弟子所作,比較苦澀難懂。我一個一個字教你。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飡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你照著讀一遍吧。”龍吟風依言,照讀一遍,遇到不會的就請教夏老爺子。如此讀的幾遍,畢竟孩子天性聰明,倒也記得大概。“爺爺再跟你講講它的意思,北邊大海有條大魚,叫鯤,它可以化鳥,稱為鵬,它要到南方大海里來……再說水匯積不深,它浮載大船就沒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處,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給它當作船;而擱置杯子就粘住不動了,因為水太淺而船太大了。風聚積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負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夠。所以,鵬鳥高飛九萬里,狂風就在它的身下,然后方才憑借風力飛行,背負青天而沒有什么力量能夠阻遏它了,然后才像現在這樣飛到南方去。寒蟬與小灰雀譏笑它說:“我從地面急速起飛,碰著榆樹和檀樹的樹枝,常常飛不到而落在地上,為什么要到九萬里的高空而向南飛呢?”到迷茫的郊野去,帶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還是飽飽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時間準備干糧;到千里之外去,三個月以前就要準備糧食。寒蟬和灰雀這兩個小東西懂得什么!小聰明趕不上大智慧,壽命短比不上壽命長。怎么知道是這樣的呢?清晨的菌類不會懂得什么是晦朔,寒蟬也不會懂得什么是春秋,這是短壽。”夏老爺子洋洋灑灑講完,只留得龍吟風還沉浸其中。“爺爺,蟬和學鳩為什么要取笑大鵬鳥呢,明明大鵬鳥那么厲害,有志氣。”龍吟風問道。“他們無知,目光短淺,不知天高地厚,以為世界只是它們眼中所看,卻又不知謙虛,全無畏敬之心,實在是小小二蟲。可笑可笑。你以后莫要當了兩只小蟲了,世界能人異士頗多,要心存敬畏。”“是,爺爺。”“好了,爺爺把這個留給你,你好好品讀。”夏老爺子把書放下后下后,便離去睡覺。到得夜深,龍吟風左思右想,終究覺得此書博大精深,尤其是那幾句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讀到此處又不忍睡去,便又從頭讀起。只等到油脂點完,才上床去。第二天待得龍吟風起床,天早已亮了,心中暗呼糟糕,忙穿著出門。去到缸前,發覺缸里,木桶里都是水,再去拿刀劈材,材也劈完。龍吟風知道是爺爺把活干完了,心里慚愧,忽聽的廚房有響聲,便往廚房去。“讓我來吧,爺爺。龍吟風蹲在灶前,拿著材木正往灶里放。“你起來了啊,沒事,爺爺來可以的。昨晚你睡的晚,再休息會不妨。”夏老爺子道。“爺爺。”龍吟風聽的又慚愧又感動,忙道:“我以后一定會早早起來的,爺爺。”“好孩子,爺爺兩鬢斑白之際還能有你照顧,爺爺很開心”夏老爺子喜道,龍吟風天性善良,又體貼對人,聰明伶俐,著實討人喜歡。“跟爺爺說,爺爺昨天教你的,你都會了嗎。”“嗯,爺爺”于是龍吟風把昨天教的逍遙游給默了一遍,有幾個錯處,夏老爺子也指了出來。“識得古文,卻又不知其何解,倒不如不學,免增困惑,其意思你都明了嗎。”夏老爺子又道。“爺爺,有些我能理解,但有些卻怎么也想不透。”龍吟風把自己所能理解的表達出來。“這篇文章關鍵在那積字,讀此文章要悟,你已經能悟到豁達開朗,悟到了要眼界開闊,悟到了要心存敬畏,但你沒悟到其表達的積水成海道理,小河匯積成江海,跬步積累致千里。你也沒悟到借力的道理,扶搖之上九千里,靠借力直飛。好了,吃完飯過后,咱們先不上山,趁天早,到海邊打坐吸收日月精華,有助于你領悟。”龍吟風如醍醐灌頂,醒悟不少,忙應承夏老爺子。此后每天,夏老爺子都教龍吟風道家著作,于房中詩詞歌賦,自身武學招式卻從來不提。如此過得兩年。夏老爺子平日里教龍吟風讀書狩獵打坐講大道理,龍吟風肯用功吃苦,身體變得健壯,學識也漸淵博。每天如此,生活倒也過得樂此不疲,無憂無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