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衛(wèi)國來意
- 大虞三百年
- 小犇犇
- 3117字
- 2020-10-12 23:38:52
衛(wèi)國及南方三國使者正往虞都趕來,雖是打著吊唁的旗號,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醉翁之意不在酒,八成是沖著公主菲而來。去歲,衛(wèi)侯乘興而來,聽聞菲公主美貌無雙,傳于諸國,又是肅侯長女,頗為受寵。本想為其長子提親,但前來與肅侯一晤時,竟然驚為天人,改變了初衷,趁著酒勁,提出迎娶菲公主。肅侯不悅,借言宋侯醉了,婉拒了他。
衛(wèi)侯自繼位以來,倒也算是個守成之君,其國方圓千余里,大小城池八十余座,帶甲之士三十余萬。雖沒有什么拓土之功,但也安穩(wěn)了二十余年沒有戰(zhàn)爭,且在虞國正南方,封鎖著虞國稱霸中原的道路。虞國在肅侯前期只為厚積薄發(fā),也安穩(wěn)了二十余年。只是肅侯二十年至二十五年,與諸國大戰(zhàn)四方。至于虞國為什么不南下,而是竭力攻打西方的宋國,乃是肅侯和宋侯的過節(jié),陳年舊事,早不為人所知。近些年,燕國國力大漲,也曾與虞國夾擊宋國,宋國不斷式微。章虞之戰(zhàn)失敗的另一原因,則是燕軍未能按計劃到達,反告知肅侯不日到達。肅侯因此輕敵冒進。肅侯受傷而歸后,燕宋議和。燕國得城池八座。反倒是虞國,不但國君受傷,還被占了幾座城池。
此次吊唁,宋國也曾聯(lián)系衛(wèi)侯,只是衛(wèi)侯垂涎菲公主,不想與虞國關系搞得太過生硬,反而不美。特派使臣,以援虞為名,得公主入衛(wèi)為實。又恐虞國新君耍小孩脾氣,強硬回絕。所以聯(lián)系了楚,唐,晉三國,為自己搖旗吶喊。其老謀深算,可見一斑。這樣只需口頭承諾出兵,費些金銀財帛給三國,把公主接入衛(wèi)國,到時候,虞國生死,關衛(wèi)國何事?我大衛(wèi)三十萬兵甲,也不是擺設。
“大夫此去,不必太過相求,現(xiàn)在他們自顧不暇,再把我們得罪了,哼,我們也揮師北上,到時候,破虞都,照樣得美人。只是,怕得不到美人的心了”想著衛(wèi)侯臨行前的叮囑,使臣黃皓就有了底氣。黃皓此人雖官拜上大夫,但也是臨行前封的。他本是衛(wèi)侯身邊之人,巧于言辭,只會阿諛奉承,揣摩上意。此事風險不大,得利豐厚,也是自己拖了許多關系才得到的好差事。“怪誰啊,只怪趙語太彪悍,樹敵過多。此次虞國見了我,還不得低聲下氣,大禮奉上?”黃皓小聲嘟囔著。“黃大人,想什么呢?”楚國大使問道。楚國與諸國官制不同,自成體系。來者官居五品,雖不算高,也算一方大吏,和虞國郡守平級。何況只是吊唁,又是給衛(wèi)國搖旗吶喊,不必派什么重臣。
“沒什么,咱們何時可到虞都?”黃皓本就對楚國這五品小官不甚感冒,自己雖然是剛封的上大夫,但是在楚國,也算是正二品了。花了這么多錢,楚王就這么吝嗇?楚國是第一個稱王的國家,但是一開始列國并不認同。趙國,晉國,閩國還曾聯(lián)合衛(wèi)國唐國,五國呈三面包圍之勢,共擊楚國。無奈楚國多水路,地廣而人稀,五國又各有心思,最終在楚都彭春一戰(zhàn),楚國掘大河分割諸軍,以舟船之利,大敗五國聯(lián)軍。雖然楚國損失不少,五國聯(lián)軍撤軍之時又對楚國燒殺搶掠,但,畢竟楚國勝了。雖然大家對楚國稱王一事嗤之以鼻,終究還是陸續(xù)承認了。
“黃大人,明日就到了,先行隨從已經(jīng)只會虞國官員了。”楚使屈升迎合道。他本就來混日子的,楚國離虞國尚遠,中間又隔著一個衛(wèi)國。本就和虞國沒什么來往。此次衛(wèi)侯遣使來楚,奉上重金,也說明了來意。楚王對衛(wèi)侯這種老牛吃嫩草的行為,雖看不上,但是誰和錢過不去?派了二十名官員隨從,給自己小金庫換點金銀,還是很劃算的。他也得到囑咐,一切以衛(wèi)國使者馬首是瞻,畢竟收了禮,也要露露面啊!至于與虞國是否交惡?無所謂,本來就沒啥交情。何況有衛(wèi)侯這個出頭鳥呢!晉國和唐國的使者也大多是這個意思,品秩也不高,隨從也少,就是帶著國書來湊數(shù)。何況三國皆不與虞國接壤,也不在乎得罪不得罪。此次宋國動作這么大,虞國不死也要扒層皮,奄奄一息的人,誰會怕他?虞國新君只是個十四歲的黃毛小兒,列國使臣皆至,還不懷好意,嚇都嚇哭了吧!要是再給趙語十年時間,情況估計就要反過來了,列國到時候就是真得朝拜去了。可惜嘍!
虞國朝廷雖有計策,不過是針對宋國串聯(lián)的這幾個已經(jīng)陳兵邊境線的國家,衛(wèi)國的來意雖然都知曉,但現(xiàn)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八成的貴族官員也傾向于把菲公主送去。畢竟,一個女人嫁誰不是嫁,雖然是做不了正室了,但也算榮華富貴了。又可以解決燃眉之急,一舉兩得啊!只是君侯未必同意啊!費大夫已經(jīng)說過此策,君侯給否了。還是太年輕啊!眾官員三三兩兩的談論此事。虞國新敗,國主又未整頓好新軍便薨了。三個月,召集的后備軍都還沒形成戰(zhàn)斗力呢!哪怕肅侯再挺個一年兩年的,虞國根本不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
“ 君侯至!”內(nèi)官喊道,各官員分文武,分列兩旁。
“大家都說說吧,衛(wèi)國來使應當如何應付?不要老是在底下說的那么起勁!”趙雍單刀直入。這些天,滿耳朵都是送姐姐入衛(wèi)國,仿佛不把公主送出去,虞國立刻就亡了似的。我虞國立國也近二百年了,歷代君主,或英明,或守成,或中庸,就算是昏聵的,也沒有和親的。聯(lián)姻是有,那是兩國平等協(xié)商的啊!哪像衛(wèi)侯,大有不給,我就來搶這么硬來的?更何況,現(xiàn)在是國勢頹廢,憑女人帶來的和平,又能安穩(wěn)幾年?天下大小十五國,我還沒有十五個姐妹送出去呢。今次答應衛(wèi)侯,明日呢?
“衛(wèi)使此次前來,其行已昭然若揭,現(xiàn)我虞國面臨生死關節(jié),望君侯三思!”上大夫洪祥說道。
“我等附議”“我等附議”眾文官近八成附議,更可氣的,還有幾位武將。
“把那幾個武將的名字給我記下來”趙雍小聲的對內(nèi)侍說道。肅侯生前最大的功績,對趙雍而言,就是把貴族和大臣的權力都大幅度削減,王權集于一身。只要是趙雍不點頭,大家就死耗著吧!但衛(wèi)使翌日就到,這也不是辦法啊?到時候,君臣不一心,不但被看了笑話,也被列國看輕了!現(xiàn)在的趙雍很是頭大。在國家社稷面前,把菲公主送去衛(wèi)國,絕對是最劃算的。但年輕的君王覺得,此風不可漲。往后每逢國難,就推女人出來,我大虞男兒,還有沒有氣概?列國當怎樣看我這個虞侯?在女人的裙帶下茍活著?
“臣有異議!當此國難,朝堂之上,幾十位重臣,不思食君之祿,為君分憂解難,反倒是寄希望于把公主奉上,以求安康。君等可曾臉紅?”大殿門檻邊緣處,站出一個身影。
“是誰出言,上前來!”趙雍仿佛在陰雨中見到一絲光明。“臣,王邯,中大夫。”虞國官制與列國相近又自成一體,肅侯曾改革官制。在中央,三公九卿制。三公一般都是榮譽稱號,具體由九卿分職責分管。九卿皆為長大夫,其次上大夫,再次中大夫。中央以下,為郡守,縣令,鄉(xiāng)長,亭長。中大夫看似職位不算低,但在朝堂之上,也幾近居于末席。
“中大夫所言甚合孤意,繼續(xù)說”趙雍大喜。“臣以為,衛(wèi)國并未做好與我國戰(zhàn)爭準備,也是趁火打劫。楚,唐,晉三國,也只是逢迎故事。倘若我們被其恫嚇,其狼子野心,必會得寸進尺。而且衛(wèi)侯并未整軍備戰(zhàn),即使我們送公主入衛(wèi)國,衛(wèi)侯食言,我們豈不是賠了公主,更難以立足于列國。”“那當如何?”“我當悉發(fā)城中之軍,嚴陣以待。以保護衛(wèi)國使臣為名,列陣相迎,昭示我國軍力。并言辭拒絕其過分要求。現(xiàn)費大夫以啟程,成公子即將入趙,諸國對我軍事威脅已有對策。我無須仰人鼻息,更可嚴告衛(wèi)使,莫要火中取栗。否則,待我國度過難關,必將懸虞戈于衛(wèi)都之上!”“好好好,中大夫所言有理,接待衛(wèi)使,交由中大夫安排。圓滿解決后,再論功行賞!”趙雍終于放下心來。看出問題的本事,大部分人都有,但看出問題,又能解決,這才是本事。朝上諸官并非看不到這點,只是國勢危殆,都想往容易的道路上走。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沒人愿意攬。衛(wèi)侯既然拉攏三國逼親,萬一不像猜測的那樣,精蟲上腦,提兵來攻,誰又說的準啊!
衛(wèi)國使臣吊唁一事,由趙雍安排王邯接待,諸官各安其職。
趙雍退朝后,看著由衛(wèi)人李恪曾經(jīng)提交的改革官制疏,想著王邯的話語,嘟囔道“看來先父來不及的改革,要由我來辦了。現(xiàn)在是國富了。但軍政,太頹廢了。立國二百年,磨平了他們的斗志啊!燕人的改革很有成效啊!我們再這樣下去,恐怕就要落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