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據庫系統原理及MySQL應用教程
- 李輝等編著
- 484字
- 2020-10-23 14:25:09
4.8 知識點小結
本章介紹了數據庫設計的六個階段,包括系統需求分析、概念結構設計、邏輯結構設計、物理設計、數據庫實施、數據庫運行與維護。對于每一階段,都分別詳細討論了其相應的任務、方法和步驟。
需求分析是整個設計過程的基礎,需求分析做得不好,可能會導致整個數據庫設計返工重做。
將需求分析所得到的用戶需求抽象為信息結構即概念模型的過程就是概念結構設計,概念結構設計是整個數據庫設計的關鍵所在,這一過程包括設計局部E-R圖、綜合成初步E-R圖、E-R圖的優化。
將獨立于DBMS的概念模型轉化為相應的數據模型,這是邏輯結構設計所要完成的任務。一般的邏輯設計分為三步:初始關系模式設計、關系模式規范化、模式的評價與改進。
物理設計就是為給定的邏輯模型選取一個適合應用環境的物理結構,物理設計包括確定物理結構和評價物理結構兩步。
根據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的結果,在計算機上建立起實際的數據庫結構,載入數據,進行應用程序的設計,并試運行整個數據庫系統,這是數據庫實施階段的任務。
數據庫設計的最后階段是數據庫的運行與維護,包括維護數據庫的安全性與完整性,檢測并改善數據庫性能,必要時需要進行數據庫的重新組織和構造。
推薦閱讀
- C++程序設計教程
- C語言程序設計(第3版)
- 劍指Offer(專項突破版):數據結構與算法名企面試題精講
- Python程序設計(第3版)
- 匯編語言程序設計(第2版)
- Microsoft System Center Orchestrator 2012 R2 Essentials
- Raspberry Pi Home Automation with Arduino(Second Edition)
- 西門子S7-200 SMART PLC編程從入門到實踐
- 軟件供應鏈安全:源代碼缺陷實例剖析
- PHP編程基礎與實踐教程
- Learning Docker Networking
- Vue.js應用測試
- 計算語言學導論
- 實戰Python網絡爬蟲
- 虛擬現實建模與編程(SketchUp+OSG開發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