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在成語里的歷史故事·智慧篇
- 曉玲叮當編著
- 763字
- 2021-08-20 16:10:42
從善如流
成語小詞典
出處 春秋·左丘明《左傳·成公八年》:“君子曰:‘從善如流,宜哉!'”
釋義 形容接受正確的意見和善意的規勸,就像流水那樣快而自然。
近義詞 從諫如流、廣開言路
反義詞 剛愎自用、獨斷專行
成語造句
呱呱鎮長從善如流,將跳跳鎮管理得越來越好。
成語故事
公元前585年,楚國派兵攻打鄭國。鄭國打不過楚國,于是向晉國求助。晉國大將欒書奉命率兵前往鄭國支援。
拓展閱讀:
人稱欒武子,春秋時晉國權臣。仕晉景公、晉厲公、晉悼公三朝。
晉國的軍隊和楚國的軍隊在繞角相遇,楚軍不敢同晉軍交戰,便撤兵了。
拓展閱讀:
今河南魯山縣東南。
晉軍卻沒有撤退,而是準備順便攻打附近的蔡國。蔡國國君急忙向楚國求援,楚國派公子申和公子成率領申、息兩縣的精銳部隊前去救援。
欒書手下的副將趙同和趙括向欒書請求出戰,攻打支援蔡國的楚軍。

欒書正打算答應他們的請求時,欒書的手下智莊子、范文子和韓獻子卻站出來,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他們勸諫道:“我們出兵救援鄭國,是正義之師;現在攻打鄭國的楚軍已經退兵了,我們如果借這個機會侵略蔡國,就成了不義之師,要承擔罵名。即使這一次我軍獲得了勝利也并不光榮,但要是打了敗仗,就會被天下人恥笑。因此,我們建議放棄攻打蔡國。”
欒書認為他們的想法很有道理,便采納了他們的建議。
當時,欒書手下的許多將領都贊同攻打蔡國,其中一人不服氣地問:“元帥有十一名副將,其中只有三人反對攻打蔡國,您為什么不聽取多數人的意見呢?”
欒書回答:“正確的意見才能代表多數人的意見,他們三人的意見符合了大多數人的意見,我難道不應該聽從他們的意見嗎?”
兩年后,欒書成功地打下了蔡國。接著,他又準備攻打楚國。智莊子、范文子和韓獻子分析了各方面的情況后,建議欒書暫時放棄攻打楚國,轉而攻打沈國,欒書聽取了他們的意見。正因如此,欒書率領的軍隊不僅打了勝仗,還俘獲了沈國的國君揖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