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叢書:香典
- (明)周嘉胄 (宋)洪芻 陳敬
- 1855字
- 2020-10-09 15:09:04
麝香
麝香,又叫香獐、麝父,梵書上稱之為莫訶婆伽香。
麝生于中臺山的山谷之中,益州、雍州山中也有。春分時節取香,生香更好。
南朝梁時道人、大醫家陶弘景說:“麝外形像獐子,只是體形更小些。通體為黑色,以柏樹葉子為食,偶爾吃蛇。在麝的生殖器前方的皮囊內,另有膜袋包裹著。若是五月取香,其內往往有蛇皮蛇骨。如今,人們用蛇蛻下來的皮包裹麝香,以使其更香。這是蛇皮與麝香相互作用的結果。麝在夏天吃蛇和蟲子比較多,到了最寒冷的時候,囊香就積滿了。開春以后,其臍內會急劇疼痛。它自己便用爪子剔出香,再用其排泄物將香覆蓋,常常堆在一處不移動。有人曾遇到過多達一斗五升的麝香堆積在一處,這種香比殺麝所取的香要好。過去,人們說這種香是由香麝的精液、尿液凝結而成的,其實不然。如今,羌夷出產的香大多是真正的佳品;隨郡、義陽、晉溪等蠻夷之地所產略次一等。益州出產的香,形狀扁平,雖然用皮膜裹著,但大多是偽制品。有人將整香,一份分成三四份,刮取血膜,摻入別的東西,用麝的四肢和膝蓋上的皮包裹起來出售。售賣的人還會進行再偽造。當地人說,打開一片香,如果皮毛都裹在其中,便是上品,今人只要得到此真香,必定完全視為完整的真香了。”《本草》
蘇頌說:“如今陜西、益州、河東各地山中皆有麝,而秦州、文州等蠻夷居住之地尤其多。靳州、光州等地偶爾也有,雖然出的香最小,只有彈丸那么大,但往往是真貨,因為當地人不怎么造假。”《本草》
⊙香囊香方
成分 麝香、沉香、干松香各100克,丁香50克,藿香200克。
用法 將其掛于帳中、轎中,或隨身攜帶。
制作 混合諸香料,搗碎后用細篩分開,再包入絹袋中。
功效 令人身體百處皆香。
來源 《外臺秘要》。
麝香分為三等。第一等是生香,又叫遺香,是麝用自己的爪子剔出來的,此香堆聚之處,附近的草木都變得焦黃。這種香極其難得。今人帶著真正的麝香經過果園,瓜果都不結果實,這是檢驗真香的方法之一。第二等是臍香,乃捕殺麝后取得的香。第三等是心結香。麝被大型獸類捕殺追逐,驚畏失心,狂奔于大山之巔,墜落崖谷而死。人們拾到了它的尸體,打開其心室,血流凝結成香塊。這種香較干燥,不宜使用。《華夷草木考》
嵇康說:“麝吃柏樹葉子,所以結香。”
麝香有兩種,即番香和蠻香。在黎人官市上,征求動輒就以數十計,哪里能滿足征取之令呢?所謂真香有三種說法:麝群奔行于山中,有麝香之氣而不見其形的,是真香;入春以后,麝用腳將香剔入泥水之中,藏著不讓人看見的,是真香;殺死麝,取其臍下香囊(每只麝只有一只香囊),內為真香。《香譜》

取香
囊位于雄麝腹部肚臍與生殖孔之間有一個扁圓形的分泌腺囊,在雄麝發情季節,會分泌出一種顆粒狀物質即麝香。人們將獵獲的雄麝臍部腺囊連皮割下,揀凈皮毛等雜質,陰干,然后將毛剪短,即為整香,從囊中挖取的則為散香。現有三種活麝取香的方法,即捅槽取香、手術取香和等壓法,取香后麝生長正常并能繼續再生麝香。
麝
外形像鹿卻比鹿小,后肢明顯長于前肢,雌雄頭上均無角;四肢趾端的蹄窄而尖,側蹄極長;全身皆為褐色,密被波形中空的硬毛,只有頭部和四肢被軟毛;耳長直立,上部圓形;眼較大,唇端裸露;尾短。
麝的皮毛可制成衣飾,肉可食用,雄麝分泌的麝香可入藥或制成香料。

麝香
性溫,味苦,入心、脾、肝經,有開竅、辟穢、通絡、散瘀的功效。麝香香味濃郁,經久不散。
□ 麝香
麝,又叫麝獐、香獐,是產于中亞山地的一種小型的粗腿鹿類動物,外形像鹿,卻不是鹿。雄麝有麝香囊,在鹿類中是唯一具有此囊的,能分泌麝香。麝香囊大小如雞卵,位于腹肌與皮膚之間,囊口在尿道口前約0.2厘米處。泌香期持續約一周,香囊內貯滿香液后逐漸濃縮成半固體狀的麝香。
麝香,又稱寸香、元香,既是制造高級香料的主要原料,又是名貴的中藥。它對中樞神經系統起興奮作用,外用能鎮痛、消腫。
商汝山中,有很多麝所遺留的糞便。麝常在一個固定的地方排糞,因此人們極易捕獲到它。麝極其愛惜自己的香囊,被人追得急了,便投巖而死,同時舉起爪子踢裂自己的香囊,死后還拱著四條腿死死護住臍下的香囊。李商隱詩云:“投巖麝自香。”《談苑》
麝香不能湊近鼻子去聞,否則會有一種白蟲子鉆到人的腦子里,使人患上癩病。長期佩戴麝香,也會使人染上怪病。
水麝香
天寶初年,漁民曾經捕獲水麝,玄宗皇帝下詔好生養育。水麝臍下只有液體,滴瀝在斗中。將這種液體灑在衣服上,衣服直到穿壞了,香氣也不消散。每當用針去刺它,或用真正的雄黃去逼迫它,它所散發的香氣會比肉麝濃烈幾倍。《續博物志》
土麝香
從邕州(今廣西南寧市)溪洞來的麝香,名叫土麝香,其香氣燥烈,比不上其他地區所產。《桂海虞衡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