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點音韻學
- 唐作藩
- 870字
- 2020-11-06 15:09:30
前 言
伯慧兄主編一套新的語言文字學通俗讀物叢書,以傳播、普及語言文字學知識。這個創意很好,我非常贊成和擁護。我們的師輩王力先生、呂叔湘先生都非常重視語言文字學的普及工作,并且身體力行,把普及與提高結合起來,都做得很出色,碩果累累,貢獻巨大。記得20世紀50年代中期他們專題討論過如何普及語言學基礎知識的問題,呂先生曾建議王力先生寫一本音韻學的通俗讀物,當時王先生比較忙,而我正在學習漢語史、音韻學,他就要求我邊學習,邊寫作。于是,在他的指導下,我寫了那本《漢語音韻學常識》(1958年)小冊子。從此,我也立下一個志愿,就是想要通過教學與研究對向來被視為“絕學”的音韻學,加以傳播與普及。半個多世紀以來我一直在朝著這一方向努力。20世紀80年代在王力先生的關懷下,出版《上古音手冊》和《音韻學教程》;20世紀90年代在王均先生的鼓勵下寫了《普通話語音史話》(后收入曹先擢先生主編的《百種語文小叢書》)。雖已做了一些工作,但離先師的要求還差得很遠,還須繼續努力。伯慧兄主編這套“大家小書”,約我寫稿,我感到很高興,但我不配稱“大家”,實在很慚愧。好在伯慧兄給“大家”一詞的解釋是“給大家的讀物”,這還差不多。
《學點音韻學》這本小書的主要內容,是20世紀80年代初我應邀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參加其選修課“中國古代文化史講座”的部分講課稿,當時參加講授這門課程的有王力、譚其驤、任繼愈、啟功、楊伯峻、冀淑英、陳曉中、李學勤、左言東、許嘉璐、葛劍雄等12位先生。這雖然是一門普及性的選修課,但收效大,影響深,講稿曾由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結集出版,并多次印刷。2003年又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過一次。
此次將本人所講《學點音韻學》作為“小書”的基礎,除進行了補訂之外,還收錄了一些有關應用音韻學性質的內容,即討論古籍中某些字詞的讀音問題的短文和兩則音韻學故事。雖然也多是發表過的,但乘此機會集結在一起,希望能實現主編伯慧兄的“語言文字學‘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理念”,對幫助讀者“掌握語文知識,提高語文水平”起一點點作用。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唐作藩
2011年1月20日于北京藍旗營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