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語言生活動態(一)
- 熊文新 王克非
- 9551字
- 2020-11-06 17:50:05
第二章 語言政治
2.1 亞洲
2.1.1 朝鮮擴展對外宣傳工作試運營外語網站?注55
朝鮮官方新聞通訊社最近似乎在試運營英語和西班牙語網站,加強網絡宣傳力度。周四在朝鮮中央新聞社的網站上出現了用這兩種語言撰寫的新聞。英文內容是金正日和其他領導上周日出席平壤軍事大游行的報道。朝鮮目前已經有一個官方新聞網站,主要發表來自政府報紙、雜志和廣播的文章。事實上還不能確定朝中社已開通外文網站。因為這些外文內容是由設在東京的“朝鮮通訊社”代發的,并沒有電子郵件等聯系信息。雖然朝鮮是世界互聯網控制最嚴的國家之一,很少有人使用電腦和網絡,但朝鮮政府還是在不斷強化網絡宣傳。他們在當前最流行的社交網站上都辟有自己的空間,并在上面宣傳自己的思想,譴責韓、美等國聯合軍演之類的行為。
2.1.2 朝鮮媒體開設英文網站加強網絡宣傳注56
朝鮮勞動黨機關報《勞動新聞》開設英語網站。據信這是朝鮮發起的又一輪網絡宣傳攻勢。該網站刊發了年輕的新任領導人金正恩的新聞和照片,此外還有對韓國政府的嚴厲批評以及國內政治事件的報道。頭版頭條“最高領導人活動”欄目詳細記錄了金正恩自12月17日其父金正日逝世以來的活動細節。其他文章包括有國內產品展示以及金正日與電影藝術的發展等內容。據負責監測朝鮮媒體的韓國聯合通訊社稱,朝鮮新網站是1月31日創建的。自從2010年韓國政府指控朝鮮制造炮擊天安號事件后,朝鮮一直否認參與此事,并積極在臉譜(Facebook)、推特(Twitter)和優圖(YouTube)等主流社交媒體開設賬戶,分別用英文和朝鮮文發表相關網文宣稱無辜,并批評韓國和美國蓄意制造事端。
2.1.3 新加坡轉向美式英語注57
新加坡建國之父李光耀認為,促成新加坡當今繁榮的主要因素是當年“全民說英語”的社會轉向。最近李光耀在新加坡英語研究所成立儀式上說,“如果當初沒有選擇英語,就會落后于世界”。新加坡約有500萬國民,分為華裔、馬來裔、印度裔等不同族群。在1965年獨立之初,占人口75%的華人多數仍講漢語方言。但李光耀等領導層決定,采用原宗主國的語言作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李光耀這樣解釋:“如果把漢語當做官方語言,將可能招致全國25%的非華裔人士反對,造成分裂,因而就沒有提出將漢語作為官方語言的方案。”李光耀又表示,最近新加坡的教育界人士認為美式英語比英語更具優勢。“美國傳媒業已經成為世界主流。新加坡國民、教師和學生傾聽美式發音的機會越來越多。美式英語將成為未來的主要語言。”
2.1.4 馬來西亞成立國家語言執行委員會注58
馬來西亞國家語言執行委員會即將成立。政府寄希望于該委員會能夠制定促進馬來語在馬來西亞正確使用的策略,以確保馬來語的國家語言地位。之前國會議員伊斯梅爾·穆罕默德·賽義德(Ismail Mohamed Said)曾質詢政府何時能出臺相關措施,以確保馬來語在馬來西亞的國家語言地位,并制止語言濫用行為。馬來西亞教育部副部長魏家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這是政府為致力解決馬來語被濫用的問題所做的努力。目前馬來西亞語言使用混亂,包括在廣播電視媒體中充斥著外來語及各種不規范的混雜語。魏家祥還透露馬來西亞副總理丹斯里慕尤丁·雅辛將主持11月30日的國家語言執行委員會的成立儀式。此外政府還將繼續完善現有在馬來西亞正確使用馬來語的相關法令。
2.1.5 越南黨報拼寫錯誤引猜疑注59
越南共產黨機關報《人民報》10月6日發表的一篇評論文章,因為一字之差,激發讀者對越南國家領導人近況的無窮猜測。文章發表之際正值越共中央委員會召開全會,有關越南總理阮晉勇經濟問題的傳聞甚囂塵上。《人民報》的評論文章稱“如果一個總理做了錯事,他就應該受到黨紀處罰,無論他有什么樣的關系”。此言一出,即刻引起各界的廣泛注意。《人民報》立刻緊急澄清,聲稱這是“出現了拼寫錯誤”。作者原意是想說“首長”(老總,Thu truong),而不是“首相”(總理,Thu tuong),并就此“技術失誤”致歉。此舉反而引發更多揣測。有評論家認為,作為一向嚴肅的、黨的機關報,《人民報》在刊印前理應經過重重把關,出現如此低級錯誤,確實耐人尋味。由于報紙已經上市發行,《人民報》只是更改了其網絡版的“拼寫錯誤”。
2.1.6 東盟組織進行英語培訓注60
本月文萊和美國開始第一輪為期11周的英語培訓。培訓對象是東南亞國家的教師和官員。在東盟變成一個單一經濟區前,統一的語言有助于各成員國更好的交流。此次英語課程只是為期5年、耗資2500萬美元的東盟英語提高項目的一部分。該項目旨在統一東盟10個成員國的工作語言,增進該地區外交與教育交流。自2009年英語被選為東盟通用語以來,緬甸、越南、老撾和柬埔寨等國感受到巨大壓力。他們沒有使用英語的歷史,學習上感到特別困難。美國加入這個項目將增強與東盟成員國的聯系。評論家也指出這將削弱中國在東盟的地位。為平衡英語在東盟的地位,中國政府積極宣傳漢語,并為此做出努力,例如無償為泰國提供1000名漢語老師,并接納1000名泰國留學生。
2.1.7 印度穆斯林神職人員抗議其形象被異化注61
5月14日一名伊斯蘭教神職人員在從印度飛往英國的飛機上被捕。他原本計劃到倫敦去講學。機上一位女乘客向警方舉報他曾通過手機用阿拉伯語打電話,稱要在15分鐘后引爆飛機。而真相是他告訴朋友飛機在15分鐘后起飛。印度德里警方最后認定這是一場因為語言理解上的誤會所造成的意外事故。然而該事件還是引起穆斯林教徒的不滿。譬如新德里最大清真寺的教長就認為穆斯林形象在印度已經被嚴重異化。好像一個人只要穿過膝的長衫,蓄著胡子戴著帽子,他就會被認為是恐怖分子。他說廣大穆斯林居民在印度受到歧視和不公正的待遇。
2.1.8 印度法庭急需經認可的索馬里語翻譯注62
隨著第二批在印度洋抓獲的索馬里海盜移交給孟買,警方不得不面臨又一個語言問題:他們沒有經法庭認可的官方翻譯。上周日第一批15名海盜押解過來時就出現了這種情況。警方發言人表示他們曾經向孟買大學求助,是否有索馬里留學生,但無功而返。在出入境管理局的幫助下,找到一名來海德拉巴學習MBA課程、懂索馬里語的埃塞俄比亞留學生Faisal Warsal,才算解了燃眉之急。由于是“借來”的翻譯,并不會被法庭采信。當Warsal離開孟買時,警方曾向懂一點索馬里語的商人求助。與此同時,被劫持貨輪上的泰國和緬甸船員也滯留在孟買,等待官方確認身份后安排離開。
2.1.9 印度延遲將曼尼普爾語加入其官方語言法案注63
印度一個專家委員會正在起草一份內閣備忘錄,以便能將1979年通過的《1979曼尼普爾官方語言法案》中的“書面語為孟加拉語”改為“書面語為孟加拉語或者曼尼普爾語”,但是政府尚未批準這一動議。自從2005年內閣同意將曼尼普爾語書寫法引入校園,鼓勵學生學習,這種語言便在學校廣受歡迎。有人提議把曼尼普爾語加入到官方語言法案。去年就有一份內閣備忘錄提出該建議,但未獲批準。在印度,提案提交前必須先要獲得內閣的首肯。教育部一位負責曼尼普爾語事務的官員稱曼尼普爾語正字法是在經過詳細調研后確定下來的,并在1977年獲得政府通過,但遺憾的是沒有設立相關的考試。這位官員表示不僅要推廣曼尼普爾語,還應推動其他部族語言的發展。
2.1.10 印地語對古吉拉特邦的農民來說不是國語注64
對古吉拉特邦農民來說,印地語就是一門外語,因為它不是本地語言。古吉拉特邦高等法院最近受理了一樁該邦農民起訴印度高速公路管理局(NHAI)的案件。高管局計劃更改原有一條高速公路的設計,將此前規劃的兩車道加寬為四車道,因而需要占用更多農民的土地。他們在古吉拉特邦的主要報紙上發布了更改公告,但用的是印地語和英語。由于農民不懂這兩種語言,對此情況并不知曉,直到工程開工之際,方才得知自己權益已受侵害,于是向本邦高等法院起訴,要求裁決高管局停止施工。高等法院認為該邦民眾日常使用的是古吉拉特語,對他們而言,公告文書上使用的印地語是門外語,因此判決高管局發布的印地語公告無效,但不支持當地村民要求撤銷整個工程項目的訴求。
2.1.11 語言不通影響中印軍事演習注65
中國和印度兩國空軍計劃于2012年啟動首次聯合演習,不過籌備工作目前遇到了難題。印度空軍高級官員擔心,語言不通可能在空中帶來致命事故。英語是航空界的國際語言,但中國戰機飛行員只能說一點英語,有的甚至根本不懂英語,只有1/10的中國飛行員能達到國際飛行英語標準。再加上印度人講英語夾雜有不同的方言口音,進一步增加了理解難度,有的通話存在被誤解的可能性。由于演習中雙方戰機將進行近距離飛行演練,語言不通可能嚴重威脅飛行安全。如果印度和中國舉行空中聯合軍事演習,跨越語言障礙是關鍵問題。
2.1.12 總理呼吁孟加拉語為聯合國官方語言注66
孟加拉國總理哈西娜希望孟加拉語能被聯合國確立為官方語言。她認為這才反映了說這種語言的人數眾多,同時孟加拉語具有豐富的文學和歷史遺產。目前一項紀念使用母語的國際運動一年勝過一年。哈西娜在周六召開的聯合國大會年度高層領導會議上這樣表示,“全世界有3億多人說孟加拉語,它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孟加拉國議會已經通過一項決議,敦請聯合國把孟加拉語列為其官方語言之一”。目前聯合國有6種官方語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每年2月21日作為國際母語日慶祝,以紀念1952年在和平集會要求將孟加拉語列為當時的東巴基斯坦官方語言時被政府武裝部隊鎮壓的學生。
2.1.13 斯里蘭卡警察接受泰米爾語培訓注67
7月21日斯里蘭卡的警察部門開始引入一項新的活動。他們將對警察隊伍進行必要的泰米爾語培訓,以便其在執行公務時能夠更好地使用泰米爾語溝通。在警察總部基地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總警長Mahinda Balasuriya透露這一活動將持續5年,每年開設兩門課程。每門課程需要5個月的培訓才能完成。預計大約會有6000名警察參加這項培訓。目前全國已有部分地區的警局實施這一工程,約有600名警察正在接受培訓。本次開始的培訓計劃從中央省首先實施。據認為,缺少泰米爾語的溝通技能是斯里蘭卡政府和解努力的一塊短板。
2.1.14 公民精通三語促進斯里蘭卡民族和諧注68
斯里蘭卡政府官員稱,為緩和長期緊張的民族關系,國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激勵公民精通僧伽羅語、泰米爾語和英語3種語言。民族分裂組織長期以語言歧視為由進行反政府活動,企圖在國家東北部建立泰米爾國。總統馬欣達·拉賈帕克薩(Mahinda Rajapaksa)向內閣提議,恐怖主義活動擾亂國家30多年,必須立刻采取防范措施。內閣發言人表示,“政府決定將2012年定為斯里蘭卡三語年,鼓勵公民掌握3種語言。各民族只有相互交流、加強溝通才能和諧共處”。1958年斯里蘭卡立法將僧伽羅語作為唯一官方語言,導致國內民族矛盾升級。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泰米爾語被列入官方語言后,形勢才稍有緩和。
2.1.15 斯里蘭卡政府各部門積極學習泰米爾語注69
斯里蘭卡各地的語言政策決策者和政府機構的領導正積極采取措施,以貫徹執行總統馬欣達·拉賈帕克薩有關語言政策的法令。總統此前公開表示,斯里蘭卡國民在享受政府服務時,可以要求政府部門采用何種官方語言提供服務。作為官方語言,泰米爾語與僧伽羅語在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中享有同等地位,不得受到歧視。斯里蘭卡政府為此計劃對公務員實施語言強化訓練課程。據一位政府官員透露,他們的目標是保證在全國每家醫院、政府部門、農業機構等公共服務部門都至少有一名懂泰米爾語的工作人員。拉賈帕克薩總統表示雙語服務不僅限于北部和東部泰米爾人集中區,還應包括全國各地。當前政府各部門積極與教育部門協商,增加公務員學習泰米爾語的課時。
2.1.16 斯里蘭卡設置語言處理問題熱線注70
斯里蘭卡國家語言和社會整合部決定設立一條電話熱線,專門處理有關語言的問題。該熱線于今年11月28日開通。此熱線將主要受理國民由于語言問題導致不便的投訴。國家語言和社會整合部注意到,有些民眾在一些國家機構無法享受到使用其母語提供的政務服務,并且投訴無門。斯里蘭卡電信監管委員會和信息通信技術局為新開通的“1956”服務熱線提供了技術支持。斯里蘭卡政府目前實施“三語政策”,其憲法規定國民有權享受用其母語提供的政府服務。根據斯里蘭卡國家語言政策,國家機構需要提供用泰米爾語和僧伽羅語實施的服務。
2.1.17 斯里蘭卡官員稱語言能夠促進相互理解注71
不同語言背景的人們互相接觸時,以自己的語言或一種共通的中介語言自由交流,是建立社區互信的重要保證。總統人權特使馬欣達·薩馬拉辛哈8月11日在“邁向持久和平和穩定”的國家安全會議上作上述表示。他還指出,“對多元文化的國家來說,這是一個挑戰”。斯里蘭卡政府已經賦予僧伽羅語和泰米爾語同樣平等的官方語言地位,也承認英語作為一種中介語言的地位。政府充分保證每個種族的語言自主權,盡管過去長期以來缺乏這方面的保障,但目前這一問題初步得到了解決。斯里蘭卡政府還將系統性地解決遺留問題。已經出現了一些致力于種族和解的積極成果,如對北部省份開展全面的普查,規劃和完善國家語言政策,招募更多講泰米爾語的警務人員等。
2.1.18 阿富汗政府軍在西南部因語言被看成是外來者注72
駐阿美軍通常對與其搭檔的阿富汗士兵贊譽有加:有文化,能跟村民交流并且了解當地政治。然而在南部地區情況卻大不一樣。這些阿富汗政府軍因語言不同而像外國人,他們也需要借助美軍雇傭的翻譯才能交流。按照國防部發言人的說法,阿富汗軍官的種族配額與人口基本一致,大致是40%—45%的普什圖族,30%—35%的塔吉克族,10%—12%的哈扎拉族,8%—10%的烏茲別克族及其他民族。但士兵多是受南方塔利班政權壓迫的北方人,在南方巡邏時這些軍人也被當成外來者。在這塊支離破碎的國土上,融和民族矛盾還需各方努力。所幸的是多數人還希望將來被稱呼為阿富汗人,而不是現在的普什圖人或塔吉克人。
2.1.19 “基地”組織或將失去在線英文雜志《激勵》注73
本周早些時候,“基地”組織發行了第七期《激勵》。這本英文在線期刊,是“網絡本·拉登”安瓦爾·奧拉基進行極端宗教宣傳的喉舌。9月30日奧拉基與該刊編輯之一薩米爾·漢在美軍無人機的空襲中喪生。該雜志自創刊以來,一直號召在西方的“基地”組織追隨者參與“圣戰”,并傳授在廚房制造炸彈的技巧。該期刊剛一問世曾引起各方關注。相關內容在“基地”組織網站、論壇和博客等處廣為傳播。受眾分布在美國、英國以及歐洲多國,影響巨大。此次美軍空襲據信將大大削弱“基地”組織的英語宣傳。但美國反恐官員對此持謹慎樂觀態度,因為“基地”組織還有其他在美生活多年、熟諳西方政治和宣傳的宗教極端分子。
2.1.20 哈薩克斯坦稱討論俄語的國語地位問題會影響國家的穩定注74
哈薩克斯坦國會發言人卡伊拉特·馬米(Kairat Mami)9月15日表示目前有關哈薩克境內俄語地位問題的討論對維護國家穩定不利。“本年度內以及今后幾年,國會都沒有打算針對該問題修訂憲法或出臺新的修正案。”本月早些時候,一些政治家和政治集團呼吁罷黜俄語的國語地位,因為在地方政府和國家機關俄語一直與哈薩克語同時使用。俄語是在1995年獲得國語地位的。國會發言人表示各民族的和諧共處是哈薩克斯坦獨立以來的重要成就之一。哈薩克斯坦各民族的和諧共處基于這樣一個事實:很多哈薩克斯坦人都說俄語。而語言對鞏固社會、民族之間的關系起著重要作用。
2.1.21 吉爾吉斯斯坦總統參選人接受國語考核注75
所有參與吉爾吉斯斯坦總統競選的候選者都必須接受國語能力的公開測試。自從獨立以后,掌握吉爾吉斯語是參與該國總統競選的前提條件。然而并非所有參選者都具有較好的國語水平,尤其對那些早年在俄羅斯接受教育的資深政治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組織語言學家對總統參選者進行國語能力測試。測試分三關:首先每人寫一份總統令的提綱,超過5個語法或拼寫錯誤就被淘汰。接下來勝出的選手必須用母語向考官解釋他們撰寫的總統令。最后是測試閱讀能力。此次對總統參選人的語言測試采用每關淘汰制。
2.1.22 吉爾吉斯斯坦語言教育政策很敏感注76
語言教育政策問題是當前吉爾吉斯斯坦最敏感的問題之一。吉爾吉斯斯坦過渡政府總統羅莎·奧通巴耶娃在6月21日召開的中亞地區“少數民族人權促進會議”上表示,當前吉爾吉斯語的地位還沒有完全恢復過來,實際在某種程度上還處于受屈辱的境地:沒有足夠多的文獻,另外想學國語的人們總會面臨很多困難。吉爾吉斯斯坦政府將為研發多語言國策建立一個官方平臺,致力使吉爾吉斯語成為一門統一和諧的語言。她同時指出不要政治化解讀這種努力,“父母有權為其子女選擇將來。但我們同樣也需要懂俄語。沒有人能夠看低或剝奪俄語的官方語言地位。應該強調的是需要以一種新的方式看待吉爾吉斯語。”
2.1.23 吉爾吉斯斯坦禁辦烏茲別克語學校注77
吉爾吉斯斯坦南部的奧什市將禁辦用烏茲別克語授課的學校。教學語言將全部轉為吉爾吉斯語。有人批評這是種族歧視,但市政府官員稱這是烏茲別克人意愿的體現。此舉將影響到吉爾吉斯斯坦國內140多所學校,對2010年該國南部地區種族沖突中的受害者無異于雪上加霜。在該沖突中,約有數百人傷亡,其中絕大多數是烏茲別克人。吉爾吉斯斯坦約有70萬烏茲別克人,占總人口的14%。奧什市官員表示不宜將這項規定的解讀政治化。由于烏茲別克語師資和教材短缺,該族家長要求市政府對其子女采用吉爾吉斯語教學。目前烏茲別克語學校的教師憂心忡忡。這意味著他們可能因此失業。吉爾吉斯斯坦此前已經關閉了兩所用烏茲別克語授課的大學。吉爾吉斯斯坦臨時總統奧通巴耶娃表示“隨著時間推移,吉爾吉斯斯坦教育必須采用吉爾吉斯語”。
2.1.24 土庫曼斯坦安全執法人員美國受訓英語注78
最近又有一批土庫曼斯坦的安全執法官員完成其在美國的英語培訓課程。美國國務院專門為赴美接受訓練的土方官員制定了特定的培訓方案。該項目自2006年開始,截至目前已有超過70名的土方官員在美完成了相應培訓。據美國駐土庫曼斯坦大使館介紹,今年接受訓練的學員主要是來自公共服務領域的政府官員。其中包括海關、邊防檢查、出入境服務、防毒禁毒、內政事務管理、國家安全以及檢察部門和外交部等政府部門的官員。美國和土庫曼斯坦近來在諸如緝毒等眾多安全領域有合作關系。為方便兩國官員合作執行公務,美國政府有意為土方參與共同執法的公務員提供必要的英語培訓,并愿為此買單。
2.1.25 阿塞拜疆議員建議將土耳其語作為突厥語世界的共同語注79
阿塞拜疆議會文化委員會主席尼扎米·加法洛夫(Nizami Jafarov)在名為“突厥世界的文化整合,突厥語共同語的文字和語言”會議上,建議將土耳其語作為整個突厥語世界的共同語言。世界上有1億多人說土耳其語。土耳其共同語的存在不會損害任何一個突厥語國家的民族語言的多樣性,相反更能緊密加強同一語系國家的密切聯系。由突厥語系國家構成的泛突厥組織代表大會曾經多次討論通用語的可能性。土耳其駐阿塞拜疆大使對此表示支持。
2.1.26 庫爾德語的權利注80
對許多居住在土耳其的庫爾德人來說,土耳其語是一門外語。很多人是在上學接受教育后才學習土耳其語的。直到最近,庫爾德語在土耳其公眾生活各場合被禁用。按照官方的解釋,庫爾德語只是土耳其語的不同方言。但其實除了某些來自波斯語和阿拉伯語的共有詞,這兩種語言完全來自不同語系,它們之間沒有任何共同點。庫爾德人被迫忘掉自己的語言。隨著正義與發展黨上臺和歐盟種族和諧法令的頒布,土耳其國內語言政策發生一些變化。出現國營的庫爾德語電視頻道,允許私人開設庫爾德語課程,發行庫爾德語出版物。但是對庫爾德語的禁令還是存在,公立學校沒有庫爾德語課程,私營頻道不能使用庫爾德語。庫爾德語不能用于官方交流。語言是一種基本權利,解決庫爾德語問題是對庫爾德人人權的充分肯定,能創建更民主與和平的土耳其。
2.1.27 土耳其庫爾德人爭取語言權利注81
近期庫爾德人在土耳其東南部地區實施非暴力反抗。庫爾德人占土耳其總人口的20%,但19世紀80年代以前,庫爾德語一直被禁止使用。經過多年努力之后,語言限制才在教育和廣播領域逐漸放松。然而在清真寺里土耳其語仍是唯一用語。一批退休的伊瑪目和伊斯蘭教學者在向政府提出語言改革遭拒后組織抵制運動以改變現狀。在迪亞巴克爾城,自3月以來,禮拜者每周五都抵制國營清真寺,要求他們用庫爾德語布道。總理埃爾多安6月1日痛斥該抗議行為。據稱總理此舉是為了爭取敵視庫爾德人的土耳其民族主義者的選票。但執政黨——正義與發展黨的當地官員警告說,如果大選后還是一再忽視庫爾德人的語言權利問題,土耳其長期的政治安定將受到威脅。
2.1.28 土耳其切爾克斯人要求保護語言權利注82
早在2009年土耳其廣播電視公司開設首個庫爾德語頻道時,極端民族主義者就毫不掩飾對此事的憎惡,認為這將引發其他少數民族仿效。近日土耳其切爾克斯族人舉行集會,表達對土耳其政府“庫爾德計劃”執行效果的失望。該計劃曾試圖賦予庫爾德人更多的文化權利,然而進展甚微。切爾克斯族人抱怨稱,針對庫爾德族的權益土耳其政府還試圖做過一些努力,但對切爾克斯人的權益就根本從未嘗試保護。目前土耳其境內有200萬切爾克斯族人,他們在歷史上曾為建立土耳其共和國做出過貢獻。但獨立之后,土耳其政府就一直試圖同化他們。現在他們希望能在公立學校開設切爾克斯語選修課,開辦國營切爾克斯語廣播電視節目,保護本民族語言文化,將現在用土耳其語改寫的地名恢復為原有拼寫形式,清除教科書對該族的歧視性用語等。
2.1.29 土耳其亞述語的保護不受政府支持注83
亞述人是安納托尼亞地區最古老的原住民之一。20世紀中葉,大批亞述人背井離鄉,遷移過程中他們已經喪失了大部分傳統文化和習俗,如今他們正在失去擁有了5500年的母語——一種世上最古老的語言之一。自土耳其建國以來,只有不到10%的亞述人留在土耳其,如今只剩25 000人左右。他們想建立自己的學校重振亞述語的想法最近落空。土耳其政府聲稱根據《洛桑條約》亞述人不屬于少數民族,不能享有開辦民族語言學校的權利。土耳其教科書上一直有關于亞述人叛國的內容。亞述人曾向土耳其教育部提出抗議,后者承諾修改但一直未能兌現,亞述人為此曾將教育部告上法庭。
2.1.30 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開通波斯語頻道注84
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本周日用波斯語開設了一個新的優圖頻道。伊朗總統內賈德最近公開否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存在對猶太人的種族滅絕行為。波斯語頻道是專門針對此事而設的。網站頻道提供了大量二戰時期奧斯維辛集中營大屠殺的圖片和文字,還配發了幸存者講述的親身經歷。雖然發言是希伯來語,但配上了波斯語字幕。紀念館館長阿弗納·沙爾夫稱他希望此舉能為伊朗網民提供一個促進他們與大屠殺幸存者之間的理解、信任與同情的紐帶。波斯語頻道開播趕在1月27日國際大屠殺紀念日之前,是希望抵消內賈德的影響。以色列對伊朗的核計劃表示關注,認為它是個致命威脅。內賈德對此不滿。而內賈德質疑納粹大屠殺的存在和以色列的存在合理性,這又引起以色列不滿。紀念館已設有英語、阿拉伯語和西班牙語頻道。
2.1.31 以色列總理辦公室首次設立阿拉伯語發言人注85
以色列總理辦公室首次增設阿拉伯語發言人,協調政府部門間的阿拉伯事務處理問題。新任發言人由原外交部負責阿拉伯媒體的新聞發言人擔任。這項任命和組織架構上的變化反映以色列政府希望增強全球信息傳播能力的愿望。近年來全球阿拉伯語媒體和受眾都有了很大發展。以總理辦公室希望該任命有助于直接面對說阿拉伯語的民眾,傳遞以色列政府的立場觀點,增進受眾對以色列外交、安全、經濟、社會和文化事務的直觀感受。政府曾經評估認為他們用阿拉伯語提供的信息極為缺乏,有必要為巴勒斯坦當局和以色列境內的阿拉伯公民直接提供相關的政府信息。
2.1.32 東帝汶考慮教葡萄牙語的尷尬注86
東帝汶曾是葡萄牙的殖民地,1975年在葡萄牙退出后印度尼西亞侵入,一直到1999年才獨立。印度尼西亞的統治使得該國社會物質基礎毀壞殆盡。2001年東帝汶憲法草案決定采用葡萄牙語和德頓語作為官方語言,用于議會、學校以及公共事務等領域。正是出于強化東帝汶人的身份認同,凸顯與印度尼西亞在歷史和文化上的差異,平息島內不同土著語言你強我弱的爭執,東帝汶才制定該項語言國策。時至今日葡萄牙語在東帝汶的地位略顯尷尬。法庭上法官用葡萄牙語審判,證人和被告卻聽不懂。一些國會議員看不懂用葡萄牙語起草的立法文件。教師也不得不學習葡萄牙語以應付任職資格條件,事實上在課堂上使用更多的是德頓語和各地土語。一些地方嘗試用母語進行教育,以便當地兒童更好掌握知識,有些習慣殖民文化的家長卻認為這是一種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