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破侖文選(上冊)(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 (法)拿破侖
- 653字
- 2020-11-06 12:26:04
十
那不勒斯國王看到法軍已控制上意大利,就派遣別耳蒙特公爵到大本營來請求停戰。停戰協定于6月5日簽字。那不勒斯的騎兵師(有二千四百匹馬)脫離了奧地利軍隊。那不勒斯全權代表前往巴黎與共和國簽訂了最后和約。由于那不勒斯國王擁有六萬名士兵,所以這次停戰是一個重大事件,何況他的國家遠離戰場,就其地理位置(從波河到半島南端長達二百法里)來說,它并不在控制上意大利的法軍勢力范圍之內。
可是,要不是據理力爭,總司令的策略竟得不到政府的認可。法國政府想在羅馬、那不勒斯和托斯卡納掀起革命,而不考慮距離的遠近、成功的可能性和力量對比關系。政府關于地方情形、各民族的情緒和革命力量的概念都是錯誤的。它所堅持的作戰原則也是不正確和站不住腳的。
意大利方面軍的工兵部隊由沙斯盧上校(后升為將軍)指揮。他是優秀的工兵軍官之一,雖然意志不堅定,但精通本身業務。
炮兵指揮官列斯皮納斯是一個老軍官,是個勇敢而勤勉的宿將。
多馬爾田、玄尼、桑日斯都是有功勞的軍官。
炮兵指揮官杜惹爾奉命去修建尼斯和普羅文斯沿海一帶的防御工事,在田德山口被阿爾卑斯山的走私商販殺害。
博利厄打了幾次敗仗以后,失去了上司的寵愛,因而被召回去了。梅拉斯擔任奧軍臨時指揮官,他的大本營設在特蘭托。維爾姆澤元帥被任命為在意大利的奧軍總司令,他原先指揮上萊因方面軍。
[1] 以下敘述帕維亞在中世紀的歷史從略。——俄文版編者
[2] 總督是威尼斯共和國的負責官員。——俄文版編者
[3] 原書從這里起都是用法文圣若爾日(сен-?ор?)代替意文圣德若爾德伊奧(сан-д?орд?ио)。——俄文版編者
第五章 沿波河右岸進軍
一、法軍向亞平寧山脈進軍的原因。二、皇帝領地里的暴亂。三、進入波倫亞和斐拉拉(1796年6月19日)。四、和教皇停戰(6月23日)。五、進入里窩那(6月27日)。六、拿破侖在佛羅倫薩。七、盧戈叛亂。八、在曼圖亞前面構筑塹壕(7月18日)。九、皮埃蒙特和倫巴迪亞境內情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