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邏輯學講義(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 (德)伊曼努爾·康德
- 820字
- 2020-11-06 10:45:39
§3. 經驗概念和純粹概念
概念不是經驗的就是純粹的(vel empiricus vel intellectualis)。純粹概念是這樣一種概念,這種概念并非從經驗引來,而是——就內容而言——源于知性的。
理念是其對象絕不能在經驗中遇到的理性概念。
注釋1 經驗的概念是通過比較經驗對象由感官產生的,僅僅通過知性得到普遍性的形式。經驗概念的實在性以實際經驗為基礎,就內容而論,它們是由實際經驗引來的。然而,形而上學必須研究是否有源于知性而完全獨立于一切經驗的純粹知性概念(conceptus puri)。
注釋2 理性概念或理念全然不能導入實際對象,因為一切實際對象必須包含在可能的經驗中。但是理念卻用于通過理性,在經驗及經驗規則的最完備使用方面引導知性,或表明并非一切可能的事物都是經驗的對象,以及經驗的可能性原理既不適用于物自體,也不適用于作為物自體的經驗客體。
理念包含知性使用的原型,如世界整體的理念,它一定不是知性的經驗使用的構成性原理,而只是一般聯系我們知性的經驗使用的調節性原理。因此,為了或者客觀地完成隸屬的知性活動,或者視為無限的,理念是作為必然的基本概念來看的。理念也不許由集合而得,因為整體先于部分。此外,也還有一種向其趨近的理念。數學的理念或數學地產生的全體的理念就屬于這一類。數學的理念與完全不同于一切具體概念的動力學理念有本質的區別,因為動力學的整體不是就量(像在數學中那樣),而是就形式而言,區別于具體概念。
人們不能使理論的理念獲得客觀實在性,也不能證明其客觀實在性,只有自由的理念例外。不僅如此,因為自由是道德法則的條件,其實在性還是公理。上帝理念的實在性只能通過自由,因而僅在實踐意圖(也就是如此行動,仿佛有個上帝似的)中才能證明。
在一切科學中,特別是理性科學中,科學的理念都是科學的普遍草圖或輪廓,即屬于它的一切知識范圍。科學中最先對之注目和探尋的這種全體的理念,如法學理念,是建筑術的理念。
多數人缺少諸如人類、完善的共和國及幸福生活等理念。許多人沒有關于他們所向往的事物的理念,因而按照本能和權威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