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產、法律與政府(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 (法)弗雷德里克·巴斯夏
- 4162字
- 2020-11-06 18:50:34
11. 節儉與奢侈
看得見的一面遮蔽了看不見的一面,這一點,并不僅僅表現在公共支出問題上。由于無視政治經濟學的智慧,這種看得見和看不見的現象形成了一種錯誤的道德標準,導致人們把他們的道德利益和物質利益看成是對立的。還有什么比這更令人沮喪或更令人悲傷的了?請看:天底下所有的父親,無不教導自己的孩子遵守秩序,持家有道,講究實惠,力求節儉,適度消費。天底下所有的宗教無不痛斥擺闊氣和奢侈無度。這些都很好,很有益。然而,另一方面,還有一些比這些格言更流行的說法:
“聚藏錢財會使民族的血脈枯竭。”
“大人物的奢侈可以使小人物生活得更舒服?!?/p>
“紈绔子弟毀了自己卻富了國家?!?/p>
“窮人的面包,就是用富人的浪費做成的。”
在這些話語中,道德觀和經濟觀之間當然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有多少杰出人物在有人指出這種矛盾之后,竟然可以作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對此,我實在是無法理解。因為在我看來,再也沒有比在自己內心中看到這兩種趨勢彼此沖突更令人痛苦的了。不是由于這一端,就是由于那一端,反正人類總是得墮落!如果講究節儉,人類就將陷入可怕的短缺狀態!而如果揮霍浪費,人類便會跌入道德破產的深淵!
幸運的是,這些廣為流行的格言對節儉和奢侈的看法是錯誤的,它們只考慮了短期的、可以看得見的后果,而沒有考慮那些看不見的、比較長遠的效應。我們下面就對這種不完整的看法做一些矯正。
蒙多爾和他的兄弟阿里斯特平分了父親的遺產,每人每年有5萬法郎的收入。蒙多爾的生活就是現在最時髦的:花錢大方慷慨,揮霍無度。他一年之內就幾次更換家具,每月就換一輛新馬車,人們都在想著搞出新奇好玩的東西,好盡快將他那些錢榨干凈。總之,他讓巴爾扎克、大仲馬小說中生活奢糜的主人公也相形失色。
這樣的人卻被人奉若神明,備受贊譽!“給我們講講蒙多爾的事吧!蒙多爾萬歲!他可真是勞動階級的大恩人,他是民族的善良天使。他確實沉迷于奢華無度的生活,他的馬車確實給行人濺了一身的泥水,他本人的尊嚴和人類的尊嚴確實多多少少蒙受了損害……但這又有什么呢?即使他確實不是靠自己的勤勞使自己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他也通過自己的財富造福于社會了。他讓錢周轉起來了,他的院中商人們絡繹不絕,每個商人都滿意而歸。人們不是說金幣是圓的,本來就應該轉起來嘛?!?/p>
阿里斯特的生活方式則跟他的兄弟截然不同。如果說他不是個自我中心主義者(egoist),那至少也算個人主義者;因為他花錢的時候很理智,只追求一些比較適度、合理的享受,總是考慮自己孩子的未來,簡而言之,他節儉度日。
現在,我想讓你聽聽大伙兒是怎么說他的!
“這個富人、這個守財奴這樣生活對社會有什么好處?當然,毫無疑問,他的簡樸生活很感人,動人心弦,而且,他是仁慈的,善良的,大方的,但是,他也太會算計了。他沒有揮霍自己的全部收入。他的房子沒有一年到頭都光彩照人,也不是門庭若市。那么,你想,木匠、車匠、馬商和糖果商人能對他有什么好印象嗎?”
這些評判對道德倫理是有害的。之所以得出這種看法,是因為人們只看到了一件事:紈绔子弟的揮霍;而沒有看到另一件事實:比較節儉的兄弟的花銷,其實是同樣多,甚至更多。
不過,造物主所安排的社會秩序是如此的美好有序,跟萬事萬物一樣,在這種秩序中,政治經濟學與倫理絕不是互相沖突的,相反,是彼此和諧一致的。因而,阿里斯特的智慧不僅更珍貴,而且比起荒唐的蒙多爾來,甚至能帶來更多好處。
我說能帶來更多好處,并不僅僅是指為阿里斯特本人帶來更多好處,甚至也不僅僅是對整個社會帶來更多好處,也包括能給當下的工人、對當代的產業帶來更多好處。
為了證明這一點,我們必須在心智中觀照人的行動所帶來的那些肉眼所看不見的隱蔽的后果。
是的,蒙多爾揮霍的效應是所有人都能看得見的:每個人都能看見他各種各樣的馬車,比如四輪雙座有篷馬車,雙排座開合式頂篷四輪馬車,四輪敞篷輕便馬車;人們也都能看見他房中天花板上精細的繪畫;看見他名貴的地毯;看見他那富麗堂皇的豪宅。每個人都知道,他在賽馬中駕馭著純種馬。他在巴黎豪宅中舉行的宴會,足以使林蔭道上的行人心醉神迷,人們爭相傳誦說,“有一個很慷慨的家伙,他一點都不吝惜自己的錢,他很可能在他的錢袋子上開了個眼。”
從工人角度看,阿里斯特的收入怎么有益于工人,卻不大容易看得清楚。但是,如果我們認真地探究,就可以完全肯定地說,他的所有收入,直至最后一個子兒,都會用來雇傭工人,其作用跟蒙多爾的收入一模一樣。唯一的區別是:蒙多爾荒唐的揮霍必然使其口袋迅速癟下去,最后總有沒錢的那一天;而阿里斯特明智的花錢方式卻會是使他雇傭工人的數量一年一年地增加。
如果這一點的確有道理,那么,公眾的利益自然就跟倫理道德和諧一致了。
阿里斯特每年為他本人和家人的生活花去2萬法郎。如果這還不足以使他覺得幸福,那他就不會被稱之為明智了。他有感于窮人所承受的不幸,覺得有一種道德上的義務,多少也要救濟一下他們,于是,每年拿出一萬法郎從事慈善活動。他在商人、制造商、農民中總有一些朋友,他們可能會暫時陷入財政困境中,他了解到他們的處境,決定拉他們一把,當然要考慮周到,并且幫忙要幫到點子上,在這方面每年又花去一萬法郎。最后,他也不會忘記,自己的女兒需要有副好嫁妝,自己的兒子要有個好前程,于是他告誡自己每年必須為此而儲蓄、投資一萬法郎。
因此,下面就是他的收入的用途:
(1) 個人花銷2萬法郎
(2) 慈善事業1萬法郎
(3) 幫助朋友1萬法郎
(4) 儲蓄1萬法郎
如果我們仔細地考察一下這些支出項目,那就會明白,所有的錢同樣都投入支持了國家的工業,一個子兒也沒剩。
(1) 個人花銷。對于工匠和店主來說,這些錢的效應跟蒙多爾花同樣數量的錢的效應完全相同。這一點不言而喻,我們不用更多地討論。
(2) 慈善活動。他為此目的而捐獻出的一萬法郎跟別的同樣數量的錢一樣扶持了工業,這些錢會流入面包師、屠戶、裁縫、家具商手中,只是用那些錢換來的面包、肉、衣服,并不是要直接地滿足阿里斯特的需求,而是滿足那些得到他的捐獻的人們的需求。而一個消費者替換另一個消費者,對于整個工業并沒有任何影響。同樣100蘇,是由阿里斯特本人直接消費,還是他請一位窮人去消費,結果是完全相同的。
(3) 幫助朋友。阿里斯特把錢借給某個朋友,或者不圖回報,而是用這筆錢為朋友舉辦葬禮,其經濟結果跟我們的說法也沒有矛盾。他的朋友會用這些錢購買商品或者償還自己的債務。在前一種情況下,這些錢會促進工業發展。誰敢說蒙多爾用一萬法郎購買一匹純種馬給工業帶來的好處,要大于阿里斯特或他的朋友用一萬法郎購買布料所帶來的好處?如果這筆錢用來償還一筆債務,其結果是將出現第三個人,債權人,他將拿到這一萬法郎,但是他也必然會用這筆錢在他的企業、工廠中干某些事情,或者開發利用某些自然資源。他的出現只不過是在阿里斯特和工人之間又多了一道中介而已。人名變了,但錢總得花出去,因而照樣會促進工業發展。
(4) 儲蓄。還有一萬法郎儲蓄起來了。正是這一點,從表面上看,從促進藝術、工業發展和創造就業機會的角度看,蒙多爾似乎要比阿里斯特表現得好一些,盡管阿里斯特在道德上似乎要比蒙多爾優越一點點。
如果偉大的自然諸法則之間確實存在著這種矛盾,那么,我不可能不陷入實實在在的肉體的痛苦之中。如果人類淪落到只能在兩者之間進行選擇,要么是自己的利益蒙受損害,要么是自己的良心遭受折磨,那么,我們恐怕就要對人類的前景絕望了。所幸,事實并非如此 [28] 。要看清阿里斯特的生活方式在具有道德上的優越性的同時,也具有經濟上的好處,我們只需明白下面這個令我們欣慰的公理即可,而這個表面上看起來自相矛盾的公理是顛撲不破的:儲蓄也是支出。
阿里斯特怎么儲蓄他那一萬法郎?是不是在自家的花園中挖一個坑把那20萬蘇硬幣埋起來?不,當然不是。他還想增加自己的資產和收入呢。因此,他會用這筆不用的錢來購買一塊地、一棟房子,購買政府債券、購進一家工業企業,他也可能把它委托給某位經紀人或是銀行家打理。這些錢的用處不管是這里假設的哪一種,你都得承認,這筆錢也會通過買家、賣家的中介,最后促進工業發展,其效果跟他的兄弟用它來換取家具、珠寶、良駒沒有兩樣。
當阿里斯特用他那一萬法郎購買一塊土地或一筆債券,他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他覺得,他不用消費這筆錢。這一點似乎讓你覺得他沒有盡到促進工業發展的責任。然而,出售這塊土地或者債券的人,最后也必然會以某種方式花掉他得到的那一萬法郎,不會有任何例外。
因此,不管怎樣,錢總是會花出去的,不管是阿里斯特本人花,還是別人代替他來花。
因此,從勞動階級的立場和扶持工業的角度看,阿里斯特的行為和蒙多爾的行為之間只有一個區別:蒙多爾的支出是由他本人直接花費的,并且只為滿足自己的欲望;這是看得見的。而在阿里斯特的行為中,有一部分錢是通過中介渠道花費的,經過了一些曲折;這是看不見的。然而,實際上,對那些受他們消費活動影響的人來說,看不見的行為的效應與看得見的行為的效應是完全相等的。能夠證明這一點的就是,在這兩種情況下,錢都在周轉,存留在明智的哥哥的保險箱里的錢,并不比存留在揮霍的弟弟保險箱里的錢更多。
因此,說節儉會對工業帶來實際的損害,是錯誤的。就促進工業而言,節儉和奢侈的最終效果是一樣的。
然而,我們覺得,這些錢如果不是用于及時行樂,而是細水長流,那么,對工業的好處會更多,此話怎講?
10年過去了。蒙多爾、他的財產、他的廣為傳誦的軼聞,如今安在哉?這一切早已經煙消云散了。蒙多爾已經玩完了,他早就不能每年為經濟注入5萬法郎了,相反,他可能早就開始靠公眾供養了。不管現在他怎么樣,反正他不再是店主的樂趣所在了;他不再被當成是藝術和工業的促進者了,他對工人也不再有任何用處了;他對他的子孫也毫無用處,他把他們拋置在悲慘生活之中。
同樣是在10年之后,阿里斯特卻不僅繼續將其收入投入貨幣周轉中,而且,每年貢獻出的錢還在增加。他為國家的財富加磚添瓦,也就是說,他增加了用于工資的資金數量;而由于對工人的需求取決于這些資金的數量多少,因而他為勞動階級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報酬。而到他去世時,他留給孩子的,將是這些進步和文明的成果。
節儉從道德上要優越于奢侈,這是無可爭辯的。令人欣慰的是,從經濟的角度看,節儉也同樣是優越的。不管是誰,只要他不是僅僅考察事物的直接效應,而是深入探究其深層效應,就必然會承認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