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9章 不如無書

  • 遠遁美文薈萃
  • 遠遁
  • 2495字
  • 2020-10-12 10:18:15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是十九世紀中期俄國的大作家。他于1844年入喀山大學學習,1847年退學回故鄉(xiāng)在自己領(lǐng)地上作改革農(nóng)奴制的嘗試。

2006年曾有一部紀錄片《大國崛起》風靡一時。該片第八集《尋道圖強》講的是沙皇俄國的崛起之路。片尾這樣說道:

“十九世紀后期的俄羅斯先進分子中,有的主張走君主立憲的道路,有的要完全按歐洲的模式改造俄國,有的提出刺殺沙皇并付諸了實踐,有的則走向農(nóng)村去平分土地。別林斯基則表示社會主義對于我變成了新的理想。

“在各種思想選擇和實踐運動中,俄國走進了二十世紀。1905年,當俄國在與日本的戰(zhàn)爭中失敗后,資產(chǎn)階級革命爆發(fā),終于迫使沙皇成立了國家杜馬,同時還任命總理大臣來主持改革。

“托爾斯泰并沒有在這種變化中看到希望。他給總理大臣寫信說:‘只有率先站在歐洲各民族的前列,促進人民消滅由來已久的各民族共同的私有制的不公平現(xiàn)象,才能讓俄國盡快地發(fā)展起來。’”

學者意見:“他最基本的一個思想就是應(yīng)該走一個共同的富裕的道路——農(nóng)民村社的道路,大家沒有私人財產(chǎn),大家一塊兒來走那種互相一塊兒協(xié)作、一塊兒生活這么一條道路。”

“但是,托爾斯泰向往的公平與和諧沒有到來。僅僅兩年之后,沙皇就解散了國家杜馬,一切改革無從談起。沙皇政府在社會的持續(xù)動蕩中延續(xù)著它最后的時光。在過去近兩個世紀中,曾經(jīng)將國家?guī)驈娛⒌珔s始終無法觸及君主專制制度本身的沙皇改革走到了盡頭。俄羅斯的發(fā)展需要新的力量來推動。

“1910年10月29日,一生在為俄國尋找出路的托爾斯泰離家出走。在一個鄉(xiāng)村火車站中,他病倒了。八天后,八十二歲的托爾斯泰帶著對俄羅斯未來的深深憂慮去世了。”

我現(xiàn)在問你:托爾斯泰為什么會以八十二歲的高齡離家出走?

如果根據(jù)上面的紀錄片材料作答,我相信你會說他出走是為了探求俄羅斯的未來之路。盡管材料中沒有這樣說。可是,下面這段材料卻會讓你眼鏡大跌。

托爾斯泰的婚姻很不幸福。他離家出走前在給妻子索菲亞的告別信中寫道:“過去我生活在豪華的環(huán)境里,現(xiàn)在我再也不能在這種環(huán)境里生活下去。我所做的事:脫離紅塵。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安靜地幽居起來。請你理解這一點。倘若你得知我住在何處,你也別去找我。”

對此,索菲亞做過這樣的描述:“說是留給我的那封信不過是個借口,那是為了讓全世界人看的。”

出走的真相隱含在托爾斯泰給女兒的信里:他出走是因為十分惱火妻子“那些間諜行為,永遠的責備,處置我的手段,永遠的操縱,對我的最親最有用的男人發(fā)仇恨……”

《托爾斯泰夫人日記》最后一段說:“人們不讓我到列夫·尼古拉耶維奇的跟前去,用力拉住我,把門上了鎖,我的心真是都要碎了。”

我們無法評價托爾斯泰夫婦孰是孰非。但是,讀了上面這則材料,我們不禁要對托爾斯泰離家出走的原因劃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再講講陶淵明的故事。

我們除了熟知陶淵明的詩,還知道他寫的散文《桃花源記》,以及詞語“陶醉”也同他有關(guān)。有關(guān)他的最著名的典故就是“不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秋,陶淵明為了養(yǎng)家糊口,來到離家鄉(xiāng)不遠的彭澤當縣令。這年冬天,到任八十一天時,碰到潯陽郡派遣督郵來檢查公務(wù)。潯陽郡的督郵劉云,以兇狠貪婪聞名遠近,每年兩次以巡視為名向轄縣索要賄賂,每次都是滿載而歸,否則就栽贓陷害。這次派來的督郵,是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的旅舍,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陶淵明平時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fā)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見一見,于是他馬上動身。

不料縣吏攔住陶淵明說:“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帶,不然有失體統(tǒng),督郵要乘機大作文章,會對大人不利的!”

這一下,陶淵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長嘆一聲,道:“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人折腰!”(意思是我怎能為了縣令的五斗薪俸,就低聲下氣去向這些小人賄賂獻殷勤。)

說罷,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隨即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縣令的彭澤縣。

上面這段材料是《晉書·陶潛傳》的記載,屬于正史材料,按理說應(yīng)該可靠。千百年來,我們對陶淵明的印象都是蔑視權(quán)貴,自信清高。可是,在辭職的背后會不會另有隱情?

有的學者指出,東晉末年中央政府的勢力很弱,下面的軍閥勢力越來越大,就像三國時期的諸家諸侯一樣。其中有個門閥首領(lǐng)名叫桓玄。桓玄于公元404年前后占領(lǐng)了長江上游,發(fā)兵攻入建康,廢掉晉安帝,自立為帝。三、四個月以后,北府兵將領(lǐng)劉裕擊敗桓玄,迎晉安帝復位。

有的讀者對桓玄可能不大熟悉,可是對劉裕應(yīng)該較熟,他是南朝“宋”朝的開國君主。辛棄疾詞“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中的寄奴就是劉裕的小名。桓玄是桓溫的兒子,慨嘆年華易逝的“樹猶如此,人何以堪”就是桓溫說的。

桓玄起兵叛亂前,陶淵明曾經(jīng)在他帳下聽用。現(xiàn)在桓玄被劉裕打敗了,劉裕請?zhí)諟Y明為自己工作,陶淵明敢說不去嗎?去了以后,又擔心時間長了劉裕會找借口殺害他,所以就干了八十多天,找個理由,歸隱了。

現(xiàn)在我問大家:托爾斯泰離家出走是為了尋找救國之路還是躲避自己的妻子?

陶淵明辭官歸隱是不為五斗米折腰還是為了自保?

請不要輕易下結(jié)論。

紀錄片那樣編輯可能是為了不破壞托爾斯泰的形象。那么偉大的作家怎么能因為家庭瑣事而離家出走?

正史和教科書那樣編輯是為了樹立陶淵明的崇高品格。那么有才華的人怎么能屈膝于鄉(xiāng)里小人呢?

我們再想想:我們在中國學到的馬克思主義的內(nèi)容都是馬克思本人說的嗎?馬克思說過的一些話有沒有被傳播者故意丟掉?要不要讀一讀德文的原著考究一下?

說實話,您現(xiàn)在讀的佛經(jīng)沒有多少是釋迦牟尼說的原話,您讀的《圣經(jīng)》也沒有多少是耶穌本人說的福音,《道德經(jīng)》有多少是老子的真言我們也無從得知。每一本書、每一句話在流傳的過程中都受到傳播者的學識水平、思想境界、政治目的等等諸多條件的限制和影響,我們在學習時要靈活運用,多角度分析,切莫唯書是從。

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四十年前,在路上撿張報紙都是農(nóng)民獲得信息和知識的一個途徑,那時學和記很重要。可是,如今來自各方面的信息可說是鋪天蓋地,那么學會分析、辨別和思考顯得猶為重要。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我們不要立足于廬山之內(nèi)看廬山,而是要站在泰山之頂,飽覽天地,屆時才能掌握真理,以免被人所誤。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德镇市| 台前县| 永城市| 堆龙德庆县| 宜昌市| 乌鲁木齐县| 曲沃县| 奇台县| 都匀市| 西和县| 鱼台县| 文成县| 玉龙| 广汉市| 望都县| 商城县| 万源市| 水城县| 德格县| 东至县| 永德县| 定远县| 鲁甸县| 库尔勒市| 枞阳县| 四子王旗| 凤凰县| 保山市| 大洼县| 昌图县| 鄂托克旗| 女性| 阳高县| 延长县| 玛多县| 敦煌市| 油尖旺区| 大港区| 石楼县| 泾源县| 沾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