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6章 南門口

  • 煙花河
  • 劉宮羽
  • 1599字
  • 2020-11-18 15:15:23

陽光在下班后依然那么耀眼,才稍稍涼快了幾天秋老虎又殺回來了,燥熱得不行。原來齊名的老牌四大火爐:武漢、星城、南京、重慶,最近每次看天氣預報星城都要領先一兩度;感覺人家平均溫度都在往下降,而星城的溫度卻是居高不下,真不知道是人家的綠化環保做得好了,還是我們的發展得太快,也許熱火朝天的經濟,熱透了三湘四水?

我們留在辦公室的幾個人為前鋒先走一步,八個人分別搭乘三部摩托車和一部的士直奔南門口,其他的下午外出辦事的人完事后也從四面八方往那趕。我坐在錢程的黃河牌女裝摩托車上,王健駕駛著他的那部紅色的雅瑪哈在后面追趕,我們在芙蓉路的車流中S型的穿梭追逐,年輕如我們大都喜歡這種飆車的感覺,盡管我們的機車沒有《毀滅者》施瓦幸格的那部大排量的太子車那么酷。

王健的那部原裝車確實要性能優越些,加速很快,但無奈技不如人,每次好不容易剛剛超過我們的車,不到兩分鐘就又被錢程甩到后面去了。最后還是我們快一腳,先到了目的地,王健嘴里還是嚷嚷著不服,說是黃興路南門口這邊人太多了。錢程說你以為我開的是飛機哦,還不都一樣的在路上跑,呵呵……

南門口,顧名思義就是原老城墻的南門這邊,民國初就已經是老城區的中心位置了。記憶中從我上小學起,黃興路兩頭的南門口和五一廣場就是星城最熱鬧喧囂的地方,從來都是食家必爭之地。

這條路段集中了相當多的老字號,我記得當年的德圓包子、雙燕的餛飩、黃春河的米粉、甘長順的手工面、李合盛的牛肉粉和清真食品、九如齋的糕點,還有國風、南北特等食雜百貨……個個生意興旺。

現如今五一廣場成了市民花園廣場和酒吧一條街,黃興路也改造成了熱鬧的現代化商業步行街方,只有南門口的格局基本上保留了原樣。

星城厚重的歷史文化沉淀在了那里的每一條街巷,浸透在了城市的肌理中,俗話說:“三年出才一個秀才,十年不出一個江湖”,南門口就是星城的“江湖”,在這里能找到湖湘最市井、最市儈、最街坊,最原汁原味的感覺。最留戀的當然還是留在記憶深處孩童時代的那些美味。周嗲嗲的春卷,糊涂婆婆(姓吳)的豬腳、桂圓蛋,童嗲嗲的刮涼粉和涼面等等,曾經那都是星城最好的味道之一,可惜是至今日大都已經失傳了。唯有五娭毑的臭干子還依然香火旺盛,還是每天只做1000片(幾十年來如此),還是每天有人排長隊。

我想無論走到哪,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屬于他自己的城市,每個城市中其實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空間,那里有熟悉的人、樹、聲音、氣味和節奏。這個年代匆匆的現代化的腳步帶走了太多,但帶不走記憶中的那塊自留地,所以留下的一切都格外令人珍惜。對于我們這些土生土長的星城伢子來說,它是魅力難擋的,因為它早已是你生命中的一部分。

在市場經濟的撩撥下,今天的南門口也越發煥發了新的活力,能在這里站得住腳的必將在星城餐飲界混出個名堂。所謂長江后浪推前浪,江湖代有才人出,今日的南門口更是名腿輩出,我們今日的據點“四娭毑”也是其中的翹首之一。

“四娭毑”不是隔壁那個五娭毑的姐姐,她的真名叫龔二毛,一個很街坊的名字,可能是排行老四吧。說起“四娭毑”這個名字,不要說星城本地人,就是連許多外地人對其也早已久聞大名了,后面她本人還上過芒果頻道的電視節目。有人講,四娭毑是南門口夜宵攤的帶領人,是星城做口味蝦的元老。

龔娭毑炒蝦不僅干凈利落,而且味道、火候都把握得很到位;只要食客大叫一聲“來份蝦啰”,站在擺有剁椒、干椒、甜醬、鹽、蒜、姜等佐料桌邊的四娭毑馬上就點火倒油,“呲啦“一聲,炒蔥、姜、干辣椒,再下炸好的小龍蝦,下甜醬和剁辣椒調味,一氣呵成,翻幾個勺就可以出鍋了。蝦還沒到,蝦的香味就早已飄到了你的跟前,讓你猛咽口水,吃上一大盆還不解饞。

她80年代從一個小排檔起家,雖然店面設施至今還看著比較簡陋,早些年連空調都沒有,但由于口味獨特,名聲遠揚,許多外地人都慕名前來,甚至吸引了許多大牌名星專程過來解蝦癮。2002年前后的“四娭毑”不僅在南門口,在星城甚至在全國,都有響當當的“江湖”地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毕节市| 广平县| 隆化县| 东港市| 兴隆县| 杭州市| 东乡族自治县| 灵武市| 金昌市| 司法| 玉屏| 邳州市| 乐陵市| 静宁县| 辰溪县| 雅安市| 塘沽区| 黄山市| 巩义市| 绥中县| 论坛| 稻城县| 织金县| 湄潭县| 合水县| 顺昌县| 中西区| 上饶市| 临西县| 延吉市| 霍邱县| 渝北区| 达尔| 吴旗县| 来凤县| 城市| 凌源市| 东丰县| 东至县| 怀集县| 南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