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大長老帶著白三更找到白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完成了介紹寒暄提出拜師達成共識送拜師禮拜師禮成的流程,快得白三更都有點懵。
雖然早就猜道白帆是大長老心腹,但這倆人敢不敢表現得更明顯一點?這浮夸的演技、敷衍的流程完全是在大喊:“我們是一窩的!”
慘不忍睹啊……小地方的修士就算修為低,智商也不能低成這樣吧……白三更無語吐槽。
實際上,大長老和白帆確實沒在認真演,因為在場都是信得過的,或者沒聰明到能看破他們的獵隊成員。
總之,沒超過一刻鐘,白三更就成了白帆的大徒弟。
大長老辦完事就樂呵呵地走了,留下白帆和白三更大眼瞪小眼。
白帆有些尷尬地開口道:“小娃娃,今后我就是你師父了。”
“廢話。”
“呃……那啥,今天我還有事要忙,你先去學堂吧。”
白三更看傻子一樣看著他,也是真的無語了。前世的白帆……沒這么憨吧?剛拜師完被趕走,他不要面子的嗎?
白三更左看右看也沒看出白帆有嫌棄他的意思,更加奇怪了。
白帆只是憨憨地一笑,喊來一個漢子送白三更去學堂。
白三更只能驚愕地發現自己拜師第一天就被師父趕跑了。
不過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魔王看上的人,還能讓他跑了?
白三更撇嘴,心里給白帆標了個紅色重點。
那漢子也是死腦筋,非要看著白三更進學堂不可。
白三更無奈嘆氣,走進了他曠課多日的學堂。
大概了解了學堂的授課流程之后,他就只上一些對他有一丟丟幫助的那些課程了。而這種對他有一丟丟幫助的課程在所有課程中的占比,約等于零。比如藥草基本知識課,他雖有前世記憶,但這種很細節的東西,前世他也了解不多,便要學一學,但這課只有一節,講的還多半是廢話。
所以現在白三更一般都在大長老書屋里找書看。
六歲孩童班里,一個長得讓人沒興趣記住的女老師正在教孩子們打坐冥想,這樣能幫助他們體內的靈力沖開靈脈。
只不過六歲小孩們都好動地很,根本不愿意一動不動地維持一個姿勢。女老師忙得滿頭大汗。
日常不見人影的白三更進來時,引起一陣騷動,女老師看過來,見是白三更,只向他討好的笑了笑,就沒再打擾他。
白三更找了個角落坐下來打坐,他附近的孩童都自覺地遠離了一點。
自從上次有個孩子舉報白三更曠課,卻被家長拎回去抽了一頓之后,學堂里已經沒有孩子敢招惹他了。因為那小孩是二長老的孫子,除白三更以外天賦最高的人。
有白三更鎮著,其他孩子安分了不少,都乖乖打起坐來。
女老師頗為感激地連連看向白三更。
白三更卻是有點煩。他現在的感知極為靈敏,別說目光了,他附近的人有什么念頭他都能基本感知到。坐在一堆小孩子邊上,他腦子里跟吵架似的,簡直要炸了。
大概是重生的原因,白三更很多基礎能力都喪失了。若他強行專注的能力還在,就算他身邊真的炸開了花,他也能淡定打坐冥想。可惜他沒有,所以他基本不來學堂,太耽誤時間。
打坐了好一會兒,白三更才慢慢屏蔽掉所有聲音,進入冥想狀態。他的冥想跟周圍這些剛剛開始學習打坐的孩童不一樣。
打坐的姿勢是公認的最適合修煉的方式,孩童維持這種姿勢,可以使體內的靈力自動沿靈脈流淌,幫助沖開靈脈。
但白三更體內,有些地方靈力已經可以沿著靈脈撒歡了,但有些地方仍需要細水長流。白三更知道這是自己體內先天污濁堆積的結果,現在他要做的,就是控制靈力在不同地方的流淌速度,爭取早日形成大主脈中的靈力循環。
正派公認的學說認為,人體生下來時純凈污濁一體的。正道的修煉方式就是借用天地間干凈的靈力沖刷人體,使人體成為能容納天地靈力的“容器”。召靈禮,就是測人體能否成為“容器”以及“容器”成長資質的方式。
所以,理論上說,同一個人,在靈氣濃郁的地方長大,天賦比在靈力稀薄的地方長大好。
而人體這個“容器”中,有許許多多的紋路,即經脈。功法,是讓人體攝入靈力經由經脈轉化成人體自身靈力的方法。
現在白三更就在嘗試幾乎所有功法中都相同的第一步,構建大主脈靈力循環。大主脈是人體內最粗最強的經脈,貫通全身。修煉的第一步,就是打通大主脈,構建穩定的靈力循環,讓自己身體能自行轉化天地靈力修煉。且構建靈力循壞后,便可進行感應到自己體內的靈力,進行冥想修煉。
但白三更精神力遠超這個階段的身體應該具有的,且大魔王的精神強度進行冥想感應個體內靈力還是很簡單的,白三更只因為身體原因適應了三天就能趕著靈力跑了。
現在他的靈力循環已經差不多要完成了,只要能讓身體記住靈力在每個地方的運行速度,本能地去影響靈力運行,形成條件反射就行。
說來簡單做來難,尤其是在白三更用的是頂尖運行回路的時候。
一般的運行回路,簡單繞個圈就完事,但真正優秀的功法都不會在這一步簡單繞個圈,而是會盡可能地沖刷到身體的每一處,且最大可能精簡。
至于魔王白三更為什么知道正派功法?因為他當初自創功法的時候坑蒙拐騙搶了不少。
由于白三更從小活在這山野地方,身體里污濁不少,且有地方多有地方少,所以他沒有選最精簡的那些,而是挑了一個最適合他身體情況的改了改用上。
當然實行過程中少不了出問題,這種問題擱大多修士身上少不得一個走火入魔,但以白三更的見識還不至于被這絆倒。
所以,靈力循環雖遲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