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押運員和保安培訓班共有學員四十名。教官是武警部隊來的。
7月的陽光特別毒,方醒等四十名學員列隊站在驕陽下,每個人都是汗流浹背。
教官是一個帥氣的軍官,他喊到:“擒敵拳,開始。”
方醒站在原地,看著周圍的學員,一招一式的動作,不禁愣在當場。
“方醒出列,”教官喊到,
“為什么不打?”
“報告教官,我不會,”
“不會,沒當過兵?”
“報告教官,我沒有當過兵。”
“沒當過兵來干什么?”
“報告,單位安排的。”
“好了,下來以后加強練習。”
方醒是四十個學員中唯一一個沒有當過兵的。大家都很好奇,訓練結束后,時不時有人問方醒以前是干什么的,方醒一一回答,以前是財經大學的大學生。
班長王新每天都陪著方醒訓練,班長王新以前在部隊是個排長。
王新不厭其煩的教方醒擒敵拳,時不時還穿插著教方醒射擊要領和跳車注意事項,因為這三項內容,畢業時是必考項目并且要匯報表演。
對方醒來說,困難的項目是跳車。跳車項目是模擬押運途中遇到突發事件時押運員的基本技能。
班長王新在訓練中心的后院給方醒找了個訓練環境。
訓練中心的后院有一個供人休息的亭子,亭子周圍是綠茸茸的小草。每天練完擒敵拳,王新就帶方醒來到小亭子,王新讓方醒站在亭子的護欄上,“1、2、3跳”王新喊著節奏,喊到3,方醒就往下跳。
跳車項目還有要求,跳車是在汽車以時速六十公里的情況下跳車,跳下來后還要側翻,側翻完后還要雙手舉槍,槍口要求對著右前方。
方醒一遍一遍的練習,從護欄上跳下來,側翻,舉槍,手和膝蓋,擦破了,再練。
練習的間隙,方醒了解到王新是樂土市分行保衛科副科長,
王新的小姨子是省分行人力資源部的副部長。
王新經常取笑方醒:“你看看你,還是京城財經大學的高材生,竟然干起了押運員,”“你看看你,還是京城財經大學的高材生,連自己的行長都擺不平,”“你看看你,動作不對!”
王新找了兩塊紅磚,練習完跳車,再練習舉槍,槍用紅磚代替,王新讓方醒舉紅磚,一分鐘,三分鐘,五分鐘,直到方醒雙手舉紅磚,手不再晃動。
王新的腰在部隊上受過傷,一直沒好利索,王新陪著方醒訓練時,自己也時不時的練習一下跳車要領。
方醒暗下決心,一定不能給王新丟臉。
方醒有時覺得,自己的工作之路錯了,尤其是在每天吃飯時,方醒的感覺就特別強烈。
吃飯前要列隊進食堂,并且要唱歌,這讓方醒一直不能適應。
“日落西山紅霞飛,唱”班長王新領唱,
“日落西山紅霞飛
戰士打靶把營歸 把營歸
胸前紅花映彩霞
愉快的歌聲滿天飛
mi so la mi so
la so mi do re
愉快的歌聲滿天飛
歌聲飛到BJ去
毛主席聽了心歡喜
夸咱們歌兒唱的好”
方醒沒有恨過誰,唱完“打靶歸來”方醒開始恨起賈行長來。
三十天的培訓就要結束了。
今天是最后一天,考核驗收和領導觀摩。
又是個大熱天。
四十個學員被分成四個小組,方醒被分在第一組,組長是班長王新。
靶場。
方醒在一號靶位,組長王新在三號靶位,二號靶位是一個姓姚的學員。
每個靶位有一名戰士負責,防止出現異常情況。
“驗槍,”教官喊著,
“裝彈,”教官喊著,
方醒按照流程,完成驗槍、裝彈后趴在地上,手舉半自動步槍瞄準前方,扣動了扳機。
對面報靶,“二號靶10環。”“不對,二號靶還在裝彈,”
“一號靶位打錯靶子了。”方醒聽到旁邊的戰士的對話,抬起頭看了看前方,發現自己瞄準的是二號靶,“打打錯靶子”方醒看了看前方的一號靶,低頭開始瞄準。
方醒洋洋得意,雖然打錯靶位了,但也是10環。
全體學員射擊結束,方醒的成績八十五環,王醒八十九環,
二號靶姓姚的學員成績十環。
“謝謝,要不然我是光頭,”姓姚的學員低聲說道。
“不要謝”方醒此時正在懊惱,如果這個十環打在自己的靶上,自己就是九十五環了。
學員在培訓中心門口,按照分組,依次上了一輛金杯面包車。方醒是第一組,所有第一組開始跳車考核。
考核規定,金杯面包車的時速應該是六十公里。可是方醒他們上車后發現時速遠遠超過時速六十公里。
王新說“等會,我第一個跳,方醒第二個,你們”
“我不跳”方醒還沒等王新說完,就開口說道,
“時速超過六十公里了,我不跳”方醒說,
“你必須跳,領導們看到上車十個學員,跳車九個學員,該怎么想”“必須跳。”
說話間,金杯面包車已經到達了考核指定區域,王新跳下車了,方醒咬咬牙“該死的孩子×朝上,”方醒也跳下車去,左腳著地,側翻,打滾,舉槍,方醒趴在地上,長出一口氣。
教官宣布考核優秀學員時,方醒竟然聽到了自己的名字。
方醒手捧獎狀時,百感交集,內心是五味雜陳。
“嗨,也不知道師傅想我沒有。”方醒暗道。
晚宴是聚餐。大家喝的是昏天黑地。軍人重感情可見一斑。
回到樂土市,方醒遠遠的看見了師傅,師傅身材苗條,穿著一條素色長裙,站在微風里。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方醒奔跑起來,沖到師傅面前,一把抱起來師傅,淚流滿面。
“我們的方醒廋了,今天好好犒勞犒勞你,咱們下館子,請你吃大盤雞。”
大盤雞又名為樂土大盤雞,是當地的一道名菜,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主要用料為雞塊和土豆,配皮帶面烹飪而成。辣中有香、粗中帶細,是餐桌上的佳品。
方醒和師傅在那個年代,工資很低,兩個人的工資加起來不到一百五十元,一份大盤雞要三十五元,這對兩人來說是十分奢侈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