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首次下洞
- 掘秘尋蹤
- 雪夜九宮蝶
- 2120字
- 2020-10-13 00:17:02
2008年4月11號
我和李想趕忙跑了過去,拿出照片仔細的比對了一下, 這個洞怎么看都和照片上的洞有著很大的差別。原來圖片上的大洞周圍全都是參天大樹,很少有小樹或者是一些枯樹。而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這個大洞,周圍圍繞著許多枯萎的大樹,并且從數量上來看,也比照片上少了很多,頭頂上的陽光已經一整片一整片的撒了下來。
“不大對勁啊,怎么看都不像那個山洞,你確定就是這里嗎?”李想有點懷疑,不過他的觀點并沒有錯,這些樹確實有些不一樣,照片上的日子和現在相差沒有幾天,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發生這種改變啊。
“我也覺得有點不對勁,咱再好好看看,但是從地圖上看,咱們的位置并沒有錯,該不是什么外星人基地吧。”我笑呵呵的開著玩笑,一面仔細觀察圖片上的那個大洞。除了周圍樹木不一樣,其他一模一樣,洞的形狀和橫切面,以及對面樹木生長位置,完全一模一樣。
“錯不了啦,就是這里,肯定是發生過什么,才導致這里的樹木生長有些怪異。要不你在這里休息一下,我去叫他們。”仔細對比過后,我還是十分確定,這里就是我們要找的那個山洞。
“好,那你注意腳下,到處是亂石,別崴著了,并且這里很亂,走丟了可就不好找了。”李想這人雖然也是探險愛好者,但是相對于體質來說,他比我差太遠,常年的鍛煉讓我的體格非常強健,雖然瘦了點,但是體能很好。這時候李想已經累的連喘大氣,走不動了。
我又急匆匆的往回趕,想把他們叫過來。虛弱的人一旦休息了下來,想再鼓起勇氣站起來繼續行走是很艱難的。這時候他們已經肯定也都累的夠嗆,要是真歇上癮了,叫起他們來就不容易了。好在他們幾個還比較配合,知道來這里是為了什么。唯獨張娟體能消耗過快,被張元攙扶著過來,身上的醫藥箱也已經轉移到了張元的后背上。
看到大洞,他們也都很興奮,全都圍上去看。我也跟了過去,第一次面對面近距離看這個大洞。
洞口直徑約有十米,垂直向下,里面黑漆漆一團,根本看不清楚。但是這洞口卻異常光滑,像是被精心打磨過一般,和天然洞穴有著天壤之別。大家也都發現了這個現象,全都轉過頭看著我,意思是讓我解釋一下。
“這人類活動跡象這么明顯,那個啥,肯定是一個廢棄的防空洞一類的吧,要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東北可是一個主要戰場啊。當地村民挖這么個大洞躲起來,也不是不可能。”其實我根本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也是第一次來這里,唯一的依據就是手里的那張照片,所有的判斷也都是根據那個照片做的推斷,他們之所以會問我,主要是我是這次的組織者吧。
吳用撿起一塊石頭,丟了下去,幾秒過后聽到石頭撞擊的聲音。這是一個很好的測量方式,首先確定洞內沒有積水,其次可以確定這個洞的大致深度。而像這種山洞,是不可能沒有岔路的,也就是說這里僅僅只是一個入口,真正的地下世界,還需要我們探索。依據這個洞的垂直高度,我們的繩子是完全足夠放一個人下去的。
李想那邊也都準備妥當,我就近找了一棵歪脖子樹,把登山繩穿過大樹,這時我發現樹身上有明顯的劃痕,很像繩子捆綁造成的。看來那名網友沒有說謊,他們確實來過這里。為防止意外,我采用的是雙繩模式,就是左邊兩根,右邊兩根,通過身上的滑輪,很容易就可以下去。其實這種用法完全沒必要,繩子是美國地面部隊專用繩子,一根就能承受約300斤重量,但為了雙重保險,我們還是采用了我的方案。
張元往那洞內扔了五六個熒光棒,從洞口隱隱約約看到有三個亮點,其余兩個并沒有亮。李想第一個下去,為防止洞內空氣常年不流通,容易造成瘴氣,他還專門帶了一個氧氣袋。繩子在他身上整整捆了三圈,又在洞口架好滾輪,我們幾個拉著繩子一點一點將李想往下放。
“下面什么情況,能不能看到最下面?”我在上面和李想說著話,保證他的動態我們都能知道。
“還是看不清,等等,有情況,等我靠過去。”下面傳來登山鎬鐺鐺敲擊巖石的聲音。
“什么情況,發現了什么?”張娟膽子最小,焦急的等著李想的答復。
“這里有梯子,旋轉向下的梯子,用鋼筋焊在井壁上的那種,就是不知道還能不能用。”過了一會下面才傳來李想的聲音。
“怎么會有梯子,看來這個洞確認是人為建造的?為什么建這個大一個洞,卻沒有人知道,洞口也沒做任何的防護措施,就這么光禿禿的朝天開著。”吳用很是好奇,探頭往下看看,又回頭看看我們。
啊
下面一聲大叫,繩子在輪子上快速下滑,我一把抓住繩子,拼命拽住,只可惜重量太重,繩子瞬間將我的手套割破,帶著我一起往前滑。李想繼續下滑,其他幾人也都紛紛抓住繩子往上拉,好容易才將下墜的力量抵消掉。
“怎么回事?李想,你有沒有事?”司馬嗓門大,朝著洞里面喊。
“我沒事,梯子時間太久,斷了,我沒抓穩,滑了下來。我已經看到了地面,等我一下。”繩子慢慢往下落,大概半分鐘之后繩子便沒有再往下走,回頭看看,一捆繩子僅僅只用了一大半。
下面狼眼手電筒往上打著閃光,示意我們下面很安全。張娟第二個下去,我是最后一個。大概走到十幾米的距離,確實發現一圈圈的鋼筋,直直的插進井壁內,不過已經完全銹蝕,用手一抓就是滿手的碎屑。原來李想所謂的簡易梯子原來就是這個樣子,圍著整個洞壁,每隔半米就會有一截鋼筋鼓出來,充當梯子。
慢慢我最后一個下到最底,才發現當時我的推斷并沒有錯,這洞開向四面八方,整整六七個洞口,向內延伸著。丟落得熒光棒有兩個滾到了其中兩個洞內,遠遠地散著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