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可笑不可笑,他們竟用機甲配件品質的高低來評斷機甲的代次。以為將更好的中樞、終端、引擎、護甲、武器堆疊到一起,就能拼出更高級的機甲,簡直愚不可及?!?
“愚不可及?”不得不承認,攤主這席話引起了蘇歌的濃厚興趣。千百年來,或者更直接點說——自機甲問世以來,人類一直依照他剛才所說的,通過不停提高機甲各個組成部分性能,從而提高機甲的整體戰斗力,并以此為依據評斷機甲屬于第幾代機甲。這是全聯邦公認的,也是亙古不變的法則。怎么到了他嘴里反倒成了愚不可及?他又是按什么原則來評斷機甲代次的呢?蘇歌沒有問,因為他知道這位攤主會主動告訴他。
“沒錯,就像你所說的,愚不可及。”攤主又把“愚不可及”這個詞匯強加在了蘇歌身上。攤主越說越激動,這會已經手舞足蹈跳腳大罵了,“機甲代次怎么能靠那堆雜碎來衡量呢?嗯?那些東西只要有錢,想買多少有多少,想買多高端就買多高端,集成一大堆這種東西,插在一起就成高等機甲了?狗屎,就像你說的,狗屎理論,第七代機甲就是被那群狗屎專家這么插起來的,像小孩玩的積木一樣?!?
積木?蘇歌很難把堪比將軍級戰艦的穆恩七代機甲跟積木聯系起來……他抱著求教的態度,問攤主,“那……您說應該怎樣衡量機甲代次呢?”
“您算是問到點子上了!”自從覺得蘇歌跟他聊得來,攤主怎么看蘇歌怎么覺得順眼,連說出來的話都那么有水平,不像那群羅瓜,不懂裝懂,甚至還有人敢反說他是羅瓜。一群神經病。攤主湊到蘇歌跟前,神秘兮兮地小聲說:“既然你那么想知道,我就告訴你,一般人我都不告訴他。配件是可以實時更新的,一臺羅瓜所說的一代機可以在花幾億葛芬,更換全部配件后變成所謂的七代機。但是設計理念卻是唯一的,永久不變的。所以我說區分機甲的關鍵不在于配件,而在于設計理念?!?
“這……”蘇歌連連點頭。不得不承認,這名攤主說的很有道理。將一臺一代機的護甲覆蓋面積增加到100%,提高動力引擎配置,增多發動機數量,更換最新中樞、終端系統,把配件參數都提上來,確實也能達到七代機標準??墒沁@樣升級改造而成的七代機在戰斗力上能跟原裝七代機媲美嗎?根本沒有可能,一百臺升級版七代機也打不過一臺原版的。原因很簡單,一代機再怎么更改配件,它的設計理念是固定的,尤其在駕駛致動方面。
一代機和二代機普遍采用機械致動模式,也就是人在機甲架勢室里,通過腳踩燃料踩踏裝置觸發致動閥來控制機甲燃料供給,再依托擺動機械觸臂、觸發按鈕、旋轉方向盤來控制方向和攻擊方式,整個過程其實跟開飛船差不許多,只不過相比飛船,機甲多了些手腳上的動作而已。
這種操作模式的缺點顯而易見,首先,繁雜的機械結構讓機甲顯得格外臃腫,其中絕大部分機械部件都與增強機甲戰斗能力沒有半點關系,完全是為了方便駕駛者操作。其次,復雜的機械結構還使得駕駛者發出的指令需要觸發一道又一道閥門之后才能得以執行,整個過程艮長而又復雜,從而大大降低了靈活性。再次,受機械結構局限性影響,致使很多人類常用的復雜動作無法在機甲上體現,這就使得機甲一舉一動讓人覺得程序化,而多變的行動力往往是質地取勝的關鍵。最后,眾所周知,一臺機器零部件越多越容易出現問題,引發故障,機械組件尤其如此,哪怕不完全損壞,只是一個極不起眼的小拉環磨出些許缺口就很容易帶來極大的誤差。要知道,在戰斗中哪怕一丁點誤差就足以致命,比如本可以一槍制敵于死地,結果手臂拉環磨損,機甲手槍的真實準星與駕駛室熒屏上呈現出來的影像不一致,存在些許誤差,這樣一來子彈打出去不但擊殺不了敵人,說不定還會被敵人抓住機會轉敗為勝,把自己的性命搭進去。
后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隨著科技發展,第三代機甲應運而生。第三代機在舊有二代機機械致動模式的基礎上,增加了語音識別系統。既機甲語音識別器可以將駕駛者口述的指令轉化成計算機語言,并予以執行。舉個簡單的例子,駕駛者只需用標準的聯邦語說出“直拳”這個詞,無需操縱任何機械觸點,機甲將自動揮出直拳。
有了語音識別系統,機甲的機械結構立刻精簡了許多,隨后而來的第三代、第四代,包括第五代機甲就是語音識別技術不斷發展的產物。語音識別系統在機甲致動方面所占的比重一代比一代高,繁雜的機械結構則漸漸被取代,越來越少。
但是,語音致動模式同樣存在著致命的缺點。一方面,它要求駕駛者必須用標準的聯邦語發布指令??墒?,全聯邦有著4000多億人口,民族200多個,分布著36個行星上,各種口音不下50種,其中標準聯邦語只局限在主星克拉西瓦,其它星球上的人類要想駕駛語音識別類機甲還得先把聯邦語練好,否則很多帶著濃厚地方腔調的指令語言識別系統是識別不出來的。另一方面,語言識別系統還容易誤傳指令。駕駛者在無意中說出來的某些話,會被識別系統誤以為指令予以執行,尤其是戰事緊張,駕駛者怒火中燒的時候,一句“操”過后,機甲在廣袤的宇宙空間里做休閑操的事情也不是沒發生過,最終的結果不言而喻,生死攸關時刻,在敵人面前做擴胸運動不是找死又是什么!所以說,語言識別模式機甲的駕駛者首先要學會管好那張嘴,同時口頭表達能力還要過關,臨上陣想不起指令該怎么說也不行。最后,語言識別系統還存在一個硬傷,那就是人說出來的話是以音速,也就是340米每秒的速度傳遞給識別系統的,再加上識別系統的識別時間,執行指令的反應時間高達近0.5秒,這對于一個超光速時代來說實在差強人意。
針對這一問題,在經歷長達50年科技發展之后,新型技術再度出世——腦電波解析技術。第六代和第七代機甲上就是采用的這種技術,它們在第五代機甲語音識別系統的基礎上,增加了一臺腦電波解析儀。駕駛者在操控機甲的時候,將解析儀的終端,也就是一個類似宇航頭盔的東西套在頭上,腦中思考指令時所產生的腦電波會立刻被腦電波解析儀感知并記錄下來,隨即腦電-電子解析器會將腦電波翻譯成電子信號,電子信號再由中繼器放大,增強波頻傳遞到機甲中樞前端,被電子-數字解析器編譯成數字信號,最后傳遞到中樞,由中樞按照駕駛者的思想執行動作。整個過程看起來復雜,實際上絕大多數進程都是由計算機來完成的,速度比語音識別模式快了不止一星半點。
總之,在設計理念上,第六、第七代機甲采用的腦電波解析致動模式,要遠遠優于語音致動模式,更不要提一代機那種原始的機械致動模式了。所以無論一代機如何填充高級配件,就算綜合指數達到七代水平,在指令執行效率上比原裝七代機差太多。若是戰在一起,它還沒來的及開火,人家原裝七代機早把它打成篩子了!
收回飄飛的思緒。蘇歌食指拇指在下巴上輕揉幾下,將深邃的眸子對向一臉自得的希臘族攤主,連連點頭“你說的很有道理?!?
“所以嘛!依我說,世上的機甲一共只有四代而不是八代。第一代,機械致動機甲;第二代,語音致動機甲;第三代,腦電波致動機甲。再就是第四代……”攤主滿面紅光,將音拖到無限長,手指身后的阿波羅,狂熱地大喊,“只有阿波羅才是這世上獨一無二的第四代機甲?!?
“第四代?”蘇歌忍不住再望一眼阿波羅那俊朗而又英武的面龐,以及那身寒酸的機體。猛地咽一口唾沫,“敢問,阿波羅采用了哪種制動模式?”
“哪種模式?”攤主得意一笑,從口袋里掏出遠程操控羅盤,輕觸按鍵。阿波羅那雙黯淡的眼睛霎時間變得血紅,像真人那樣晃動一下靈動的脖子,發出一陣金屬感十足而又無比悅耳的鏗鏘聲。突然而來的聲音,以及龐大身軀忽然行動嚇了巷道里來來往往的人們一跳,見是臺看起來華麗,配置卻十分平凡的二代機,心懷不滿的瞪一眼希臘攤主,不屑地咒罵幾句。
攤主懶得理這群羅瓜,自顧自操作著遠程操控羅盤,讓阿波羅離開墻根,向前邁出一小步,緩緩跪在地上,擺出一副隨時等待機甲駕駛員登機的姿勢。位于胸前艙門隨后打開,露出鹵化鈉燈光照耀下的主控艙。主控艙里,主控椅并不算寬大,卻是十分豪華的真皮質地。主控椅前方的主控臺上幾斤空無一物,既沒有腦電波解析儀頭盔,也沒有拉桿和觸控板,甚至連溫感觸鈕都沒有。結構也跟普通主控臺不同,不是平滑的長方體,而是在長方體的基礎上帶著弧度凸出來一點,十三根晶瑩的細線有規律的分布在凸起的平面上,每跟細線的中間部位設有專門的支撐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