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了,窗前的太陽花姹紫嫣紅地開滿了小小花壇。沐浴在溫暖陽光里的小雅手里拿著貓兒造型的灑水壺,悉心地給花兒們澆著水。
一抬頭于曉晨正站在窗前,臉上是堆滿了笑容
“爸爸”小雅歡喜地叫著,于曉晨沒什么反應,目光越過女兒落在盛開的花上。
小雅嘟了嘟嘴,不知何時花間有幾只蝴蝶在相互嬉戲飛舞;怕飛灑的水珠驚擾了蝶兒們的快活,小雅停止了澆水,搬了個小凳子;這父女倆,一個站著,一個坐著都在那里癡癡地看著這個小小花壇。
父親每個月有470元的病退工資,爺爺偶爾也會給個一兩百,小城里的物價不貴,小雅天生是理財好手,又炒得一手好菜;日子雖清貧卻也能過得下去。
于曉晨畫的畫越來越好,除了那個女子時不時還會出現一個俊朗的男子;小雅看著有點眼熟。
為了支持父親畫畫,小雅開始變著法子省錢給他買個鐘顏料和畫筆。于曉晨畫得更起勁了,有一天,畫出了整幅的畫作,里面赫然是一對身著古裝的男女。
大家聽說后,紛紛來看看稀奇,看著栩栩如生的畫作嘖嘖不已。文化館的李館長當即表示要購買收藏起來。
聽了李館長出的價格,小雅心里盤算了一下,這個錢正好可以夠爸爸一個月的顏料和紙前,就欣然同意了。
再后來,于曉晨畫得越來越好,成品越來越多,李館長每周都來看看,不管多少照單收下。
日子久了,家里添置了電視機和錄音機,日子過得越來越滋潤。縣里人們爭相傳說,別看李館長每天還是騎著個破自行車上下班,但家里錢多的都要發霉了,時不時還得拿出放在簸箕里曬曬。
平日里鮮有走動的叔叔姑姑們,頻繁來看看弟弟和小雅,走的時候總忘不了順便會帶幅畫回去。
小雅高二的時候,中午回到家屋子里坐滿了人,爺爺躺在里面的床上愣愣地望著房頂。
二姑親熱地拉小雅坐下,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起來;爺爺生病了老是犯糊涂,新找的老伴沒領結婚證又是人家的房子,那家的子女就把爺爺送到了叔叔家;但叔叔家嬸子身體不太好,表哥今年高三要考大學很關鍵的一年;大姑家里還有上了年紀的婆婆同住,二姑家呢是在六樓沒有樓梯,老人上下樓不方便……
漸漸地小雅聽懂了,大家都有難處,就把爺爺給送到這里來了,這是平房 ,老人住著方便。
“好的,我來照顧爺爺吧。”小雅爽快的答應到,大家臉上都露出驚訝的表情隨即起身道別;走得非常快,生怕小雅反悔一樣。
小雅把爺爺的衣服疊好放子柜子里,
忽然爺爺在床上喊道
“芳花啊,芳華,小四該放學了,他要吃的饅頭你給蒸好了沒?”
(芳花是奶奶的名字)
“蒸好了,在鍋里呢,他回來就能吃,餓不著他。”小雅學著奶奶的語氣回答。
“哦”爺爺回答了一聲,又開始自言自語起來。
坐在屋子中間小雅看看正在專心畫畫的爸爸,又看看躺在床上不斷自言自語的爺爺。
日子總要過下去的,小雅給自己打打氣,起身去做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