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軟件+游戲+網站界面設計教程
- 李曉斌
- 4491字
- 2020-09-29 16:36:24
1.5 UI界面設計的色彩搭配
UI界面設計的色彩搭配也是頁面設計中的關鍵,恰當地運用色彩搭配,不但能夠美化UI界面,還能夠提高用戶對頁面的興趣,同時引導用戶順利完成頁面操作。
1.5.1 色彩基礎
在設計制作UI界面前,先來了解一下色彩的基礎知識,方便之后在設計制作過程中進行合理配色。
●三原色
原色,是指不能通過其他顏色的混合調配而得到的“基本色”。將原色進行不同比例混合,可以產生出其他的新顏色。肉眼所見的色彩空間通常由三種基本色所組成,稱為“三原色”。一般來說,疊加型的三原色是紅色(R)、綠色(G)和藍色(B),如圖1-26所示。

圖1-26
用戶看到印刷的顏色,實際上都是看到的紙張反射的光線,因此印刷的三原色就是能夠吸收R、G、B的顏色,為青色、品紅、黃色,它們是R、G、B的補色,如圖1-27所示。

圖1-27
提示
三原色可以混合出多種多樣的顏色,不過不能調配出黑色,只能混合出深灰色。因此在彩色印刷中,除了使用的三原色還要增加一版黑色.這樣才能得到深重的顏色。
●色彩視覺
色彩視覺是人對色彩的視覺反應,既受到生理、大腦視覺神經的限制,又受色彩的屬性、特點、情感,以及不同的色與色、色與光對視覺的影響。
光與色
光是以波動的形式進行直線傳播的,具有波長和振幅兩個因素。不同的波長長短產生色相的差別,不同的振幅強弱產生同一色相的明暗差別。光在傳播時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和折射等多種形式。
光直射時直接傳入人眼,視覺感受到的是光源色。當光源照射物體時,光從物體表面反射出來,人眼感受到的是物體表面色。
當光照射過程中遇到玻璃之類的透明物體時,人眼看到的是透過物體的穿透色。光在傳播過程中,受到物體的干涉時則產生漫射,對物體的表面色有一定影響。例如:通過不同物體時光產生方向變化,稱為“折射”,反映至人眼的色光與物體色相同,如圖1-28所示。

圖1-28
物體色
自然界中的物體五花八門、變化萬千,它們本身雖然大都不會發光,但都會選擇性地吸收、反射、透射光。當然,任何物體對色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不存在絕對的黑色或白色。
所謂的物體“固有色”,實際上不過是常光下人們對其的習慣而已。例如:在閃爍、強烈的各色霓虹燈光下,所有建筑及人物的膚色幾乎都失去了原有本色而顯得變幻莫測。另外,光照的強度及角度對物體色也有影響,如圖1-29所示。

圖1-29
提示
物體對色光的吸收與反射能力雖是固定不變的,但物體的表面色卻會隨著光源色的不同而改變,有時甚至失去其原有的色相感覺。
計算機色彩顯示
顯示器產生色彩的方式類似于大自然中的發光體。在顯示器內部有一個與電視機一樣的顯像管,當顯像管內的電子槍發射出的電子流打在熒光屏內側的磷光片上時,磷光片就產生“發光效應”。
三種不同性質的磷光片分別發出紅、綠、藍三種光波,計算機程序量化地控制電子束強度,由此精確控制各個磷光片的光波的波長,再經過合成疊加,就模擬出自然界中的各種色光,如圖1-30所示。

圖1-30
●色彩三要素
色彩三要素是指色相、飽和度和明度。其中色相與光波的波長有直接關系,亮度、飽和度與光波的幅度有關。明度高的顏色有“向前”的感覺,明度低的顏色有“后退”的感覺。
色相
色彩是由于物體上的物理性的光反射到人眼視神經上所產生的感覺。色的不同是由光的波長長短差別所決定的。色相,指的是這些不同波長的色的情況。波長最長的是紅色,最短的是紫色。
把紅、橙、黃、綠、藍、紫、紅橙、黃橙、黃綠、藍綠、藍紫和紅紫這十二種顏色作為色相環。在色相環上排列的色是純度高的色,被稱為“純色”。這些色在環上的位置是根據視覺和感覺的相等間隔來進行安排的。用類似的方法還可以再分出差別細微的多種顏色。在色相環上,與環中心對稱,并在180°的位置兩端的色被稱為“互補色”,如圖1-31所示。

圖1-31
提示
色相環是以黃、紅和藍三色為基礎,由此三原色配置組合而成。一般色相環有十二色相環、二十四色相環、四十八色相環和九十六色相環等。
飽和度
飽和度是指色彩的鮮艷程度,也稱“色彩的純度”。飽和度取決于該色彩中含顏色成分和消色成分的比例。含顏色成分越大,飽和度越大;消色成分越大,飽和度越小。
飽和度可定義為“彩度除以明度”,與彩度同樣表示彩色偏離同亮度灰色的程度,其實與彩度是不同的概念。但由于其代表的意義與彩度相同,所以才會出現混淆的情況,如圖1-32所示。

圖1-32
明度
表示色彩所具有的亮度和暗度被稱為“明度”。計算明度的基準是灰度測試卡,如圖1-33所示。黑色為0,白色為10,在0~10之間等間隔地排列為9個階段。色彩分為有彩色和無彩色,但后者仍然存在著明度。
作為有彩色,每種色各自的亮度、暗度在灰度測試卡上都具有相應的位置值。彩度高的色彩對明度有很大的影響,不太容易辨別。在明亮的地方鑒別色的明度比較容易,在暗的地方就難以鑒別,如圖1-34所示。

圖1-33

圖1-34
●色系
配色的一般規律是,任何顏色都可以以主色的身份存在,并與其他色相搭配,組合成對比色、互補色、鄰近色或其他同類色關系的色彩組合。
原色
原色是最基本的色彩,主要包括光的三原色——紅、綠、藍,以及色的三原色——青、洋紅、黃。這幾種顏色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以生成其他顏色,但本身無法由其他顏色合成。
次生色
將任意兩種相鄰的原色進行混合得到的顏色就叫作“次生色”。由此可知,光學混合模式中的次生色就是色彩混合中的原色,因此加法混合與減法混合之間存在相互關系。
三次色
三次色是指由原色和次生色混合生成的顏色,在色環中處于原色與次生色之間。由于紅、綠、藍和青、洋紅、黃互為次生色,因此在十二色環中,除原色之外的其余顏色都是三次色。
鄰近色
鄰近色中往往都包含一中共有的顏色,例如:紅色、玫紅色和洋紅色,它們都含有大量的紅色。在色相環上任選一色,與此色相距90°,或者彼此相隔五六個數位的兩色,即為“鄰近色”。鄰近色一般有兩個范圍,綠、藍、紫的鄰近色大部分在冷色范圍內,紅、橙、黃的鄰近色大部分在暖色范圍內。
互補色
互補色與鄰近色正相反,兩種顏色相互混合產生白色或灰色,則稱其中一種顏色為另一種顏色的“互補色”。互補色在色環上總是處在一條直線的兩端。如果將互補色并列在一起,這兩種顏色對比最強烈、醒目、鮮明。
對比色
在色相環中相距120°或者120°以上的顏色被稱為“對比色”。顧名思義,互為對比色的顏色從視覺上給人一種對立的感覺。事實上,對比色的視覺對立感僅次于互補色。
1.5.2 色彩搭配原則
在電子地圖上可以使用不同的顏色區分不同的省、不同的國家;也可以使用同一種顏色的不同明度來區分海洋的深度或地形的高度;在游戲中還可以使用顏色來表示游戲的進程等。
如果在UI界面中錯誤地使用顏色,有可能會誤導用戶放棄操作。例如:有的打印程序使用紅色表示激光打印機預熱就緒,可以打印,但有的用戶卻誤解為機器出現故障而放棄操作。因此,UI界面的色彩搭配直接關系到用戶對界面操作的認知。
●色調的一致性
色調的一致性是指在整個UI界面系統中要采用統一的色調,要有主色調。例如:使用綠色表示運行正常,那么UI界面的色彩編碼就要始終使用綠色表示運行正常,如果色彩編碼改變了,用戶就會認為信息的意義變了。
在開始進行UI界面設計之前,設計師應該統一軟件界面中的色彩應用方式,并且在軟件系統的整體界面設計過程中遵循這種方式。如圖1-35所示,每個UI界面的配色都是統一的,整體使用了藍色、黃色和紅色三種色調。

圖1-35
●保守地使用色彩
所謂保守地使用色彩,主要是從大多數用戶的接受程度出發,根據UI界面所針對的不同用戶,在UI界面的設計過程中使用不同的色彩搭配。
有些軟件界面使用較大的字體,并且每個文字還使用了不同的顏色顯示,遠距離看來屏幕耀眼奪目,可是這樣的軟件界面并不利于用戶使用和操作。如圖1-36所示為使用柔和的中性色彩搭配的軟件界面。

圖1-36
提示
在UI 界面設計中提倡使用一些柔和的、中性的顏色,以便大多數用戶能夠接受。
●色彩的選擇盡可能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
對于一些針對性很強的UI界面,在進行配色設計時,需要充分地考慮用戶對顏色的喜好。例如:明亮的紅色、綠色和黃色適用于為兒童設計的UI界面。一般來說,紅色表示錯誤,黃色表示警告,綠色表示運行正常等。如圖1-37所示為使用鮮艷色彩設計的兒童UI界面。

圖1-37
●使用色彩作為功能分界的識別元素
不同的色彩可以加快用戶對各種數據的識別,明亮的色彩可以有效地突出或者吸引用戶對重要區域的注意力。
在UI界面設計中,應該充分利用色彩的這一特征,通過在UI界面中使用色彩的對比突出顯示重要的信息區域或功能。如圖1-38所示為使用色彩區分軟件界面中不同的功能區域。

圖1-38
●能夠讓用戶調整界面的配色方案
許多軟件圖形界面都可以讓用戶自行選擇配色方案,這樣可以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和個人對色彩的喜好習慣,如Windows操作系統界面、瀏覽器界面、QQ聊天界面等。
設計師在設計UI界面的過程中,可以考慮為軟件界面設計多種配色方案,以便用戶在使用過程中自由選擇,這樣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UI界面的不同配色方案效果如圖1-39所示。

圖1-39
●色彩搭配要便于閱讀
要確保軟件界面的可讀性,就需要注意軟件界面設計中色彩的搭配,最好就是遵循色彩對比的法則。
在淺色背景上使用深色文字,在深色背景上使用淺色文字等。通常情況下,在軟件界面設計中動態對象應該使用比較鮮艷的色彩,而靜態對象則應該使用較暗淡的色彩,這樣能夠重點突出、層次清晰,如圖1-40所示。

圖1-40
●控制色彩的使用數量
在軟件界面設計中不宜使用過多的色彩,建議在單個軟件界面中最多使用不超過四種色彩,而在整個軟件系統中色彩的使用數量也應該控制在七種左右,如圖1-41所示。

圖1-41
1.5.3 色彩搭配方案
在UI界面設計中經常能夠看到華麗、有著強烈色彩感的設計。大多數設計師都希望能夠擺脫各種限制,展示出好的色彩搭配效果。但是,想要把色彩搭配得非常合適并沒有那么簡單。
配色就是挑選幾種色彩進行合理搭配,配色方法不同,搭配出來的色彩感覺也會不同。色彩搭配可以分為單色、類似色、補色、鄰近補色和無彩色等配色方案。下面向大家介紹一些配色的基本方法。
●單色配色
單色配色是指選取單一的色彩,通過在單一色彩中加入白色或黑色,從而改變該色彩明度進行配色的方法,如圖1-42所示。

圖1-42
●類似色配色
類似色又稱為“臨近色”,是指色相環中鄰近的色彩,色相差別較小,在十二色相環中,凡夾角在60°之內的顏色為類似色,類似色配色是比較容易掌握的一種色彩搭配方法,如圖1-43所示。

圖1-43
●補色配色
補色與相似色正好相反,色相環中相對的色彩就是“補色”。補色配色可以表現出強烈、醒目、鮮明的效果。例如:黃色是藍紫色的補色,它可以使藍紫色更藍,而藍紫色也能增加黃色的紅色氛圍,如圖1-44所示。

圖1-44
●鄰近色配色
鄰近補色可有兩種或三種顏色構成,選擇一種顏色,在色相環的另一邊找到它的補色,然后使用與該補色相鄰的一種或兩種顏色,便構成了鄰近補色,如圖1-45所示。

圖1-45
●無彩色配色
無彩色系是指黑色和白色,以及由黑白兩色混合而成的各種深淺不同的灰色系列。其中,黑色和白色是單純的色彩,而由黑色、白色混合形成的灰色,卻深淺不同。無彩色系的顏色只有一種基本屬性,那就是“明度”。
無彩色系雖然沒有彩色那樣鮮艷奪目,卻有著彩色無法替代和比擬的重要作用。在生活中,肉眼看到的顏色或多或少地包含了黑、白、灰的成分,也因此,色彩的設計變得豐富多彩,如圖1-46所示。

圖1-46
- 數據要素安全流通
- 數據庫基礎教程(SQL Server平臺)
- 數據產品經理高效學習手冊:產品設計、技術常識與機器學習
- Google Visualization API Essentials
- Unity 5.x Game AI Programming Cookbook
- Effective Amazon Machine Learning
- 數據化網站運營深度剖析
- 揭秘云計算與大數據
- Learn Unity ML-Agents:Fundamentals of Unity Machine Learning
- 大數據時代下的智能轉型進程精選(套裝共10冊)
- “互聯網+”時代立體化計算機組
- 金融商業算法建模:基于Python和SAS
- 視覺大數據智能分析算法實戰
- 二進制分析實戰
- Visual Studio 2013 and .NET 4.5 Expert Cook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