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女王的”倫敦,抑或是“女王的”英格蘭來說,在19世紀下半葉,沒有哪個文人或文人團體的名字能如維多利亞之名一樣意味深長。除了維多利亞之前約三百年的另一位女王[383],這個國家的歷史上也再無哪一位君主的名字有如此的意義。她在位時期所發生的巨變——有的大張旗鼓,有的悄然無息卻關乎國本——太多人已經對此進行過詳細闡述,天下讀者也對此耳熟能詳。這些變化在宗教領域包括牛津運動[384],面對風起云...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對于“女王的”倫敦,抑或是“女王的”英格蘭來說,在19世紀下半葉,沒有哪個文人或文人團體的名字能如維多利亞之名一樣意味深長。除了維多利亞之前約三百年的另一位女王[383],這個國家的歷史上也再無哪一位君主的名字有如此的意義。她在位時期所發生的巨變——有的大張旗鼓,有的悄然無息卻關乎國本——太多人已經對此進行過詳細闡述,天下讀者也對此耳熟能詳。這些變化在宗教領域包括牛津運動[384],面對風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