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逆境心理學
- 王志敏
- 859字
- 2020-09-30 12:45:59
前???言
1997年,美國職業培訓大師保羅·斯托茨在《逆商:變逆境為機會》一書中首次提出了逆商的概念。簡而言之,逆商就是一個人化解并超越逆境的能力。沒有人能給生活貼上永久順利的標簽,但是不同的人面對逆境的態度卻各不相同。正如巴爾扎克所說:“逆境和不幸,是天才的進身之階,信徒的洗禮之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深淵。”
任何人的成功都需要付出代價,有的人一遇到逆境就容易產生“天塌了”的感覺,而有的人卻會因為遇到挑戰而興奮。在面對逆境時,這兩種人的心理機制也截然相反:前一種人是應付機制,他會用種種消極的心理防御機制逃避逆境;而后一種人是應戰機制,逆境會激發他調動自己的種種資源和能量,最終化解并超越逆境。可見,一個遭受逆境卻依舊能斗志昂揚的人,要比一個遭受逆境就立即崩潰的人獲益更多。如果一個人超越逆境的能力很低,那么他的事業就會被扼制。相反,如果能夠超越逆境,那么他就會擁有更多的機會,事業也會如魚得水,平步青云。
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人們面臨著各種壓力,這些壓力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已經造成了深刻的影響。如何坦然應對逆境,能否健康、積極地面對生活壓力,已經成為每一個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身處逆境為什么有人總能扭轉局面,贏得美好結局,而有人卻只會哀嘆和抱怨,始終走不出黑暗的泥沼?其實生命中的每一次逆境,都蘊藏著與之等價的利益和機會。人人都有超越逆境的潛能,成功與否的關鍵只在于面對逆境的不同態度和心理。
本書通過大量生動的事例,結合簡明而實用的理論,從逆境產生的原因、逆境對人的影響入手,總結出了應對逆境的心理法則,闡釋了人們在面對逆境和人生危機時如何調整心理,介紹了超越逆境、扭轉人生的方法,幫助讀者獲得人生的智慧和戰勝困難的動力。
此刻的你,也許正遭受人生最沉重的災難:升學的失敗、戀愛的不幸、病殘的襲擊等;也許正經歷著情感上的打擊:自尊心受損、自信心喪失、失望苦悶……但是,逆境并非絕境,絕不可因一點小障礙而放棄努力。每一次逆境都是一份成長的禮物,只要學會一些心理調節的方法,我們每個人都不難超越逆境,向成功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