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氣血周流有定時,補瀉開合有定法——《黃帝內經》子午流注養生法

追本溯源,解開子午流注養生的奧秘

“子午流注療法”是古人根據人體經絡氣血與天地相應的境一整體觀念推演而成的,它是一種以時間條件為主的選穴施治方法,適用于針灸、點穴、推拿、按摩,以及練氣功等方面。

《黃帝內經》養生觀念的關鍵就在于,它提倡人與天地相應的整體觀,而子午流注就是這個理論體系中具有指導性和可操作性的學說。對于經常讀中醫類圖書的人來說,這個名詞并不陌生,卻沒有幾個人真正理解。那么它到底包含了哪些內容,在治病養生中又有何重要意義呢?

我們先從字面來理解,“子午流注”是包括“子午”和“流注”,子午是用來表示時間,流注則用來比喻氣血。具體地說,“子”和“午”是十二地支中的第一數和第七數,是時間的兩個極點,它們分別表示兩種相反相成、對立統一的概念,是兩個符號,在我國古代用來紀時、標位以及記述事物生長化收藏等運動變化的過程或狀態。“流”“注”表示的是運動變化,“流注”從狹義角度來講,是形容自然界水的流動轉注。這里借用“流注”是指人體經絡中氣血的流行灌注。顧名思義,子午流注就是時空和運動的統一,是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在生命科學上的體現。

◎子午流注表。

子午流注遵循陰陽變化的規律。《針灸大成·論子午流注》說:“子時一刻,乃一陽之生;至午時一刻,乃一陰之生,故以子午分之而得乎中也。流者,往也。注者,住也。”所以說,子為陽氣之首,代表陽生,流就是代表陽生的過程;午為陰氣之初,代表陰生,注就是代表陰藏的過程。它含有陽極生陰、陰極生陽的運動規律。《黃帝內經》說:“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意思是白天陽氣盛,機體的生理功能以興奮為主。黑夜陰氣盛,機體的生理功能以抑制為主。機體通過陰陽消長的不斷平衡,來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當我們人體的活動符合此規律時,身體就處于自然和諧的狀態,有消耗也有補充。如果破壞此規律,那么身體就只有消耗,生命就會處于能量加速損失狀態,身體就會出現各種問題。

了解了子午流注,我們再說說“子午流注療法”。“子午流注療法”是古人根據人體經絡氣血與天地相應的境一整體觀念推演而成的,它是一種以時間條件為主的選穴施治方法,適用于針灸、點穴、推拿、按摩,以及練氣功等方面。子午流注學說的起源很早,遠在戰國時期《黃帝內經》一書就有“肺病者,愈于壬癸,壬癸不愈,加于丙丁”的記載。東漢著名醫學家張仲景在《傷寒論》中論述六經病欲解時與時間的關系,有“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陽明病欲解時,從申至戌上”“少陽病欲解時,從寅至辰上”等記載。這些記載都說明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與治療的時間有著密切的關系。

◎“子午流注療法”是古人根據人體經絡氣血與天地相應的境一整體觀念推演而成的,它是一種以時間條件為主的選穴施治方法,適用于針灸、推拿、按摩等方面。

子午流注學說注重時間條件。那么,它的科學依據是什么呢?實際上是“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因為人生活在自然界中是一個適應外在周圍環境的完整體,是與自然環境息息相關的。天地萬物無時不在變化著,人體生命活動也相應地運動著。近代科學證明,一切生命活動都隨著時間的不同呈現著周期性的變化。如在一天之中,人的體溫升降、心率快慢、血壓高低、血糖含量、經絡電位值測定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變。這些都說明在人與自然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

自然界的陰陽消長不但與人體生理功能有關,而且對某些疾病也有著密切的關系。《黃帝內經》說:“朝則入氣始生,病氣哀,故旦慧,日中人氣長,長則勝邪,故安,夕則人氣始衰,邪氣始生,故加,夜半人氣入臟,邪氣獨居于身,故甚也”。從臨床病例看,如咳嗽一癥,上半日咳,多屬胃經,午后咳,多為陰虛火動,黃昏咳,多屬腎陰虛。這些“天人相應”的客觀事實和子午流注的理論是一致的。

子午流注定穴歌

甲日戌時膽竅陰,丙子時中前谷滎,戊寅陷谷陽明俞,返本丘墟木在寅,庚辰經注陽溪穴,壬午膀胱委中尋,甲申時納三焦水,滎合天干取液門。

乙日酉時肝大敦,丁亥時滎少府心,己丑太白太沖穴,辛卯經渠是肺經,癸巳腎宮陰谷合,乙未勞宮火穴滎。

丙日申時少澤當,戊戌內庭治脹康,庚子時在三間俞,本原腕骨可祛黃,壬寅經火昆侖上,甲辰陽陵泉合長,丙午時受三焦木,中渚之中仔細詳。

丁日未時心少沖,己酉大都脾土逢,辛亥太淵神門穴,癸丑復溜腎水通,乙卯肝經曲泉合,丁巳包絡大陵中。

戊日午時歷兌先,庚申滎穴二間遷,壬戌膀胱尋束骨,沖陽土穴必還原,甲子膽經陽輔是,丙寅小海穴安然,戊辰氣納三焦脈,經穴支溝刺必痊。

己日巳時隱白始,辛未時中魚際取,癸酉太溪太白原,乙亥中封內踝比,丁丑時合少海心,己卯間使包絡止。

庚日辰時商陽居,壬午膀胱通谷之,甲申臨泣為俞木,合谷金原返本歸,丙戌小腸陽谷火,戊子時居三里宜,庚寅氣納三焦合,天井之中不用疑。

辛日卯時少商本,癸巳然谷何須忖,乙未太沖原太淵,丁酉心經靈道引,己亥脾合陰陵泉,辛丑曲澤包絡準。

壬日寅時起至陰,甲辰膽脈俠溪滎,丙午小腸后溪俞,返求京骨本原尋,三焦寄有陽池穴,返本還原似嫡親。戊申時注解溪胃,大腸庚戌曲池真,壬子氣納三焦寄,井穴關沖一片金,關沖屬金壬屬水,子母相生恩義深。

癸日亥時井涌泉,乙丑行間穴必然,丁卯俞穴神門是,本尋腎水太溪原,包絡大陵原并過,己巳商丘內踝邊,辛未肺經合尺澤,癸酉中沖包絡連,子午截時安定穴,留傳后學莫忘言。

子午流注的三大作用

有的人工作、應酬繁忙,經常半夜兩三點才睡,時間久了就會有頭痛、目赤、失眠、腸胃不適、食欲差等癥狀。這是因為,晚上11點至凌晨3點行的是膽經及肝經。此段時間不能靜臥休息,回肝血量不足,不能制約肝之陽氣升騰,肝陽上亢,肝火上升,以致頭痛目赤、頭暈不適。同時由于肝木旺盛,克傷脾土,影響腸胃功能,因為會有腸胃不適、食欲差等癥狀。

子午流注是根據《黃帝內經》養生原理,把人的十二條經脈在十二個時辰中的盛衰規律,有序地聯系起來,又通過人體的五臟六腑與十二經脈相配的關系,預測出某臟腑經絡的氣血在某個時辰的盛或衰,環環相扣,按照氣血的盛或衰來進行治病養生,使治病養生都有了更強的針對性,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來說,子午流注在中醫學領域有以下三大作用:

1 養生防病

根據十二時辰養生理論,每天從亥時開始(21點)到寅時結束(5點),是人體處于地球旋轉到背向太陽一面時間,此時陰盛陽衰,而中醫認為“陰主靜”,故人體要在安靜的狀態中休息入眠。可以說,這個時間段正是人體細胞休養生息、推陳出新的時刻,只有睡眠充足,才會有良好的身體狀態。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這樣的現象:有的人工作繁忙,經常半夜兩三點才睡,時間久了就會有頭痛、失眠、脾胃不適等癥狀。這是什么原因呢?原來,晚上11點至凌晨3點行的是膽經及肝經。此段時間不能靜臥休息,回肝血量不足,不能制約肝之陽氣升騰,以致頭痛目赤。同時由于肝木旺盛,克傷脾土,影響脾胃功能,導致脾胃不適、食欲差等癥狀。

因此,根據子午流注時辰養生法,利用人體經脈隨著時間的不同而盛衰開闔的變化,把握好養生的規律,對改善人的身體素質、從而延年益壽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從亥時開始(21點)到寅時結束(5點),人體屬陰,宜睡眠。

2 用藥

根據子午流注時辰養生理論,擇時用藥是極為重要的,因為給藥時間與療效高低及毒副反應的輕重有密切的關系,據此臨床可根據各個藥物的藥性特點、臟腑經絡的盛衰,及氣血運行的生理時鐘擇時用藥,當藥物的藥性特點與人體生理活動的晝夜節律相同步,也就是選擇了病人的最佳用藥時間給藥,可以使藥物的效用得到發揮,從而收到藥半功倍的效果。

據子午流注理論,陽藥用于陽長之時,陰藥用于陰長之時,升藥用于升時,降藥用于降時。凡是需要借助人體陽氣來扶正祛邪的,如扶陽益氣、溫中散寒、行氣和血、消腫散結等方藥,宜于早晨或上午服用。心率過緩者或心率過速者可以在上午11點左右服藥。然而,服用凡是需要借陰氣祛邪的,如滋陰補血、收斂固澀、清熱解毒等藥,則宜于傍晚或午后服用。臨床上證明,肺經旺的寅時有肺病的人癥狀會加重,故劇咳或哮喘或發燒者,此時給藥比白天常規服藥效果好。皮膚病人的外用藥晚上用藥比白天用藥效果顯著。另外,服用解表藥時如病情不是急癥,可于中午以前陽分時間給藥,順應陽氣浮升有助于藥力驅邪祛病。而瀉下藥則應當遵循“日晡人氣收降”之論,在入夜前服用最為合適。

3 針灸取穴

用子午流注理論指導針灸取穴是臨床醫學中應用最廣的,針灸臨床可根據氣血盛衰的病理表現、穴位開闔的時間施以補瀉手法,以協調陰陽氣血的平衡,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它是將很多因素綜合運用在針灸取穴上,以達到最佳療效的一種獨特的古典針法,具有施針安全、療程短、效果顯著等優點。

據相關數據顯示,子午流注針灸法的治愈率遠遠高于常用的普通針灸法,尤其是對一些慢性疑難頑癥來說,往往收效顯著。例如,咳嗽、胸滿、氣喘等癥為手太陰肺經病癥,肺屬金,它的母穴是屬土的太淵穴,子穴是屬水的尺澤穴。如果肺經邪氣實,就在肺氣方盛的寅時,取尺澤穴行瀉法;如果正氣虛,則應在肺氣剛剛衰弱的卯時取太淵穴行補法。

◎擇時用藥十分重要,選擇了最佳用藥時間服藥,可以使藥物的效用得到發揮。

◎人身之氣血流出入皆有定時,按照氣血的循環規律取穴,有助取得更好療效。

掐指推算子午流注“納子法”簡便開穴

本經補母瀉子取穴就是根據這一原則在病經經氣流注時辰內、經氣方盛之時,根據“實則瀉其子”的原則取本經子穴迎而奪之為瀉;在病經經氣流注時辰剛過、經氣方衰之時,根據“虛則補其母”的原則取本經母穴隨而濟之為補。

納子法又叫納支法,是一種廣義的子午流注取穴法。本法根據十二地支配合十二時辰與十二經脈,采用補母瀉子的方法針灸治病,所以稱為納支法,支表示地支,又因子為十二地支中的第一支,所以納支法又稱為納子法,此法不論日干和時干及其所屬的陰陽,僅用一天十二時辰代表十二經脈的氣血流注,配合五腧穴的五肺經為腎經之母),在肺經經氣流注時辰剛過的卯時,取肺經的母穴輸土太淵(土生金)及肺經的本穴以補之。又如:大腸經實證,根據“實則瀉其子”的原則,可取與大腸經有相生關系的膀胱經(大腸經屬金,膀胱經屬水,金生水,膀胱經為大腸經之子)在膀胱經經氣方盛之壬時取膀胱經的子穴輸木束骨(水生木)及膀胱經的本穴通谷瀉之。

補母瀉子取穴法

1 本經補母瀉子取穴法

《黃帝內經》中說:“刺虛者,刺其去也,刺實者,刺其來也。”本經補母瀉子取穴法就是根據這一原則,在病經經氣流注時辰內、經氣方盛時,取本經子穴迎而奪之為瀉;在病經經氣流注時辰剛過、經氣方衰之時,取本經母穴隨而濟之為補。這里所謂“母子穴”,可以這樣理解: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比如:肺經虛證,在肺經經氣流注剛過之卯時,取肺經的母穴太淵補之。肺屬金,土生金,土穴太淵為肺經之母穴。肺經實證,在肺經經氣方盛之寅時取肺經的子穴尺澤瀉之。肺屬金,金生水,水穴尺澤為肺經的子穴。

如果遇到補瀉時辰已過,或見不虛不實的病證,可取與本經同一性質的本穴和原穴。例如:肺屬金,經渠亦屬金,則經渠為肺經的本穴。如:肺經疾患,可取經渠針之,大腸經疾患,可取合谷針之,胃經疾患,取足三里針之等。

2 異經補母瀉子取穴法

異經補母瀉子,指的是取與病經有相生關系的異經五腧穴,以此施行補母瀉子法。例如:腎經虛證,根據“虛則補其母”的原則,可取與腎經有相生關系的肺經(腎屬水,肺屬金,金生水,肺經為腎經之母),在肺經經氣流注時辰剛過的卯時,取肺經的母穴輸土太淵(土生金)及肺經的本穴以補之。又如:大腸經實證,根據“實則瀉其子”的原則,可取與大腸經有相生關系的膀胱經(大腸經屬金,膀胱經屬水,金生水,膀胱經為大腸經之子)在膀胱經經氣方盛之壬時取膀胱經的子穴輸木束骨(水生木)及膀胱經的本穴通谷瀉之。

3 按時循經取穴法

按時循經取穴,是指在病經經氣流注時辰內,采取該經的適當穴位進行治療。例如:當肺經有病時,可在寅時取肺經的適當穴位以進行治療。小腸經有病時,可在未時取小腸經適當穴位以治之。同樣的道理,胃經有病在辰時取胃經的適當穴位治療。其余可類推。

◎按時循經取穴,即在病經經氣流注時辰內,采取該經的適當穴位進行治療。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唐县| 纳雍县| 喀喇沁旗| 镇江市| 荔波县| 内丘县| 山东省| 清远市| 织金县| 太保市| 连城县| 深圳市| 甘孜| 巨鹿县| 云霄县| 花垣县| 胶州市| 上蔡县| 桓仁| 航空| 礼泉县| 屯昌县| 灌云县| 枣强县| 东源县| 庆安县| 阿拉善右旗| 封丘县| 嘉兴市| 安顺市| 南漳县| 克拉玛依市| 麦盖提县| 长阳| 英德市| 洛浦县| 句容市| 宁乡县| 灵武市| 岱山县| 孟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