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開二胎的背后:人口增長率
自2014年初起,全國開始實施“單獨二孩”政策。
逐步放開二胎的背后,是我國人口增長率不斷出現下滑。人口增長率一般是指一定時間內(通常為一年)人口增長數量與人口總數之比。而對于我國而言,龐大的人口數量一直是我國國情最顯著的特點之一。雖然我國已經進入了低生育率國家行列,但由于人口增長的慣性作用,當前和今后十幾年,我國人口仍將以年均800~1000萬的速度增長。按照目前總和生育率為1.8來進行預測,2020年,將達到14.6億;人口總量高峰將出現在2033年前后,達15億左右。
我們再來看一組數據,了解一下我國人口增長的速度。2005年年末,全國總人口為13075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768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617萬人,出生率為12.40‰;死亡人口849萬人,死亡率為6.51‰;自然增長率為5.89‰。對于我國來說,控制人口過快增長還是作為一項基本國策長期堅持的。
雖然我國從20世紀70年代起就開始實行計劃生育,但是由于人口基數大、出生死亡率降低以及人均壽命的延長,人口還是不斷保持較高速率的增長,在90年代后期增長速度才較為穩定。目前我國人口增長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現在中國人口已經從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長率、低死亡率的人口增長模式轉變為低自然增長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三低”人口增長模式。
第二,勞動力人口的平均年齡將逐漸增加。從總量上來說,中國正在走出最嚴峻的就業困境,未來每年新增加勞動力會處于持續性下降的態勢。
第三,女性初婚年齡將進一步推遲,這會持續降低人口出生率的負增長。
第四,“人口紅利”會一直維持到2020年。在未來的幾年當中,我國勞動力人口所占比重都在70%左右,是收取“人口紅利”的黃金時期。
龐大的人口數量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了多方面影響,在給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的同時,也給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等諸多方面帶來沉重的壓力。馬路擁擠、公車人滿為患、住房緊張,還有產生過多垃圾、造成成環境污染,生存成本增加,教育、醫療等資源短缺,就業競爭壓力大……無時無刻,我們不在受著人口增加帶來的各種影響。
提到印度,相當多的中國人總難掩飾自己的“優越感”。的確,作為一個人口與中國差不多的國家,印度在主要經濟指標上與中國相去甚遠。但是,人口眾多的印度有著大量的年輕勞動力資源,這是印度可能超越中國的最大資本。而我國的人口增長中老年人的增加卻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加速,將會使中國面臨勞動力結構性短缺、儲蓄率下降,以及社會養老負擔日益加重的各種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