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間詞話
- 王國維 思雅
- 1237字
- 2020-09-30 12:36:02
27 看盡洛陽花
張愛玲有句話:“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外在的豪放之灑脫,皆因內在的情深義重。豪放卻深沉含蓄,這是王國維對歐陽修《玉樓春》的感受。
先感受一下歐陽修的《玉樓春》:
玉樓春
歐陽修
“尊前擬把歸期說,未語春容先慘咽。”開場便是一個離別的場景。喝酒送別,端起酒杯,人還未動身離開,便想問其何時歸來。可是一說話就牽動了別離的傷悲,為了送別叫人記住而精心打扮的妝容被這無法抑制的淚珠打濕了。真是欲語淚先流。
這一開頭的送別之景,就明顯帶有了深重的離別之傷,這離別之時恰是春歸之際,因為下文所寫的環境是洛陽城滿城是花。春歸之際正是大好時光,卻又偏逢離別之時,離別之傷,正是春歸之悵。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這一句雖是在感嘆離別之際的情深義重,感嘆人生自是有癡情之人的,這樣的遺憾似乎與風月是無關的。可是又似乎這樣一句話突然出現在剛才如此悲戚的場景,有點像轉移了觀眾的視角。似乎觀眾還沒有被悲傷渲染夠,就被拉了出來。

直須看盡洛城花
把酒言別,風月含情,胸中的悲戚百轉千回。待看盡了那錦簇的滿城繁花,不要枉費了絢麗多姿的春色,心中才不會徒添悲傷與遺憾,低眉轉首間灑脫地與春風告別。
而這樣的一句評論,卻又是極其懂得這樣的離別之苦恨,才推心置腹發出的。表面看起來,好像是閱盡風月后的頓悟,遣玩之至后的飛揚,其中又隱含著對人世中悲歡離合的一種無奈,對人生有種沉著的悲慨。感覺是時時在閱紅塵之事,卻又是早已置身世外。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評論之后,又立馬回到了送別場景中來。離別撫琴贈歌,就不要再翻新的曲子了吧,這一首歌已經唱得叫人肝腸寸斷了。
這樣的寫法,又回到了歌詠風月詞的小情調之中。但是尾句又有驚喜之處,猶如峰回路轉,大浪淘沙。
“直須看盡洛城花,始與東風容易別。”定要將這洛城花之美麗繁盛欣賞遍盡,皆因這開始于春風之花的一片錦華終不長久。詞到這里,情感上就由前面的肝腸寸斷轉到這里的豁達和解脫了。
離愁別緒在宋詞的題材之中,往往是愁容慘淡,凄慘之聲不絕于耳。但是歐陽修的《玉樓春》在最后將整體的風格擺脫了以前固定的套路,教人為之一振。
而王國維所說的“于豪放之中有沉著之致”恰恰在此表現最明顯。
從詞句的用詞來說也可以看出,整個句子表現的灑脫豪放之情,其中“直須”一詞的運用卻道出了內里蘊含的情意,“直須”就是“一定要”,這情意是深厚固執的。因為這“洛城花”盡管美麗,卻始終是要“盡”的,花共“春風”卻要別。兩人的情意再深厚,可天下無不散之筵席。所以越是豪放灑脫,也越是悲傷沉重。
懂得愛之情深、悲之沉重,才會在掙脫的豪放中產生一種外剛內柔的力量。
這樣的情感,是懂得。歐陽詞尤高在此。
讀之,灑脫豪放、風流瀟灑,卻又情意綿綿,叫人唏噓長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