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吳宮花草埋幽徑

登金陵鳳凰臺

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1],晉代衣冠成古丘[2]

三山半落青天外[3],二水中分白鷺洲[4]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注釋】

[1]吳宮:三國時吳國王宮。[2]衣冠:指名門世族。古丘:指墳墓。[3]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長江邊。[4]一水:秦淮河流經(jīng)南京后入長江,被橫于其間的白鷺洲分為兩支。

【賞析】

金陵,即今江蘇南京。鳳凰臺在金陵鳳凰山上,相傳南朝劉宋年間有鳳凰集于此山,乃筑臺,山和臺由此得名。

本詩是一首登臨吊古之作,詩人憑吊古跡,撫今追昔,傷逝感懷。

對于此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歷來有爭議,一說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說是作者天寶年間被排擠離開長安南游金陵時所作。無論何種說法,有一點可以肯定,此詩定是作于詩人抑郁不得志之時。

傳說當初李白看到崔顥的《黃鶴樓》后,一直想要寫一首同類題材的詩與之相比。這首詩和崔顥的《黃鶴樓》無論在格律、用韻還是氣勢上均難分伯仲,千百年來兩首詩歌的優(yōu)劣高低多次成為眾多詩評家探討的主題。有的人認為崔顥的《黃鶴樓》無人能比,而有的人則認為李白這首詩語言更加自然、清新灑脫,當為唐詩七律的代表作之一。

詩人來到吳越一帶,登上鳳凰古臺,憑吊古跡。開頭兩句以鳳凰臺的傳說起筆,以表達對時空變幻的感慨;雖然十四個字中連用三個“鳳”字,但明快暢順,絲毫不顯生硬、刻板或重復。看著金陵故都,詩人想到國都長安,想到自己遠離國都、報國無門的境遇,不禁愁緒滿懷。這首詩是詩人壯烈的悲鳴,悲嘆皇帝被奸邪所蒙蔽,悲嘆自己空有一腔報國之情,卻得不到任用。

這首登臨吊古之作也烙上了李白詩歌的特點,氣韻高古,格調(diào)悠遠;語言流暢自然,瀟灑清麗;意緒變幻無端,揮灑自如;情與景交織于詩歌的始終。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滦南县| 祁东县| 久治县| 东台市| 当雄县| 龙游县| 革吉县| 迭部县| 涞水县| 齐齐哈尔市| 镇坪县| 邢台市| 苏尼特左旗| 建水县| 西乡县| 台南市| 原平市| 广西| 湄潭县| 当雄县| 遂宁市| 郸城县| 都安| 平乐县| 云梦县| 锦州市| 沭阳县| 遵化市| 开远市| 临湘市| 黔南| 五河县| 浏阳市| 宁陕县| 高淳县| 广州市| 怀仁县| 秦皇岛市| 田林县| 开阳县| 嘉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