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星空探秘
  • 李昕
  • 1524字
  • 2020-09-27 14:39:25

雙星和多元恒星

大多數恒星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們有伴星并互相環繞運行。我們偶爾能夠通過一架望遠鏡看到兩顆伴星,在這一情況下恒星被稱為目視雙星。然而不是所有看起來很接近的恒星都是真正的雙星,一些恒星互不相關并且相距很遠,但由于它們位于從地球出發的同一方向上,使得它們看起來在空中相距很近。真正的雙星是由引力作用束縛在一起的兩顆恒星,它們可能開始時是兩顆原恒星,也可以是由一顆原恒星分裂開形成的。

雙星中兩顆恒星互相環繞的時間是高度變化的,它取決于許多因素,例如兩顆恒星的質量、它們質量的比例、它們之間的距離以及它們所處的演化階段。一些恒星環繞另一顆恒星僅需幾天而另一些甚至需要幾個世紀。

很多的雙星不能作為目視雙星被看到,這可能是由于該恒星系統距離過于遙遠而無法區分兩顆恒星,也可能是它相對較近但兩顆成員恒星間的距離又太近。有時其中一顆恒星十分昏暗,從而另一顆恒星蓋過了它的光芒。

↓在它們生命中的大部分時間,雙星只影響對方的軌道。在第一階段中,兩顆恒星環繞它們共同的質心旋轉。恒星各自的引力場邊界被稱為洛希瓣。在兩個瓣相交的點它們的引力相互抵消。

雙星系統中的恒星相互環繞它們共同的質心旋轉——每個恒星都不是靜止的。如果這一振蕩運動能夠結合恒星的背景被探測出來,就表明更小更灰暗的伴星正繞著更大更明亮的伴星旋轉。這樣的恒星對被稱為天文雙星。

發現雙星的另一種方法是研究它們的光譜,光譜吸收線可能暗示了具有不同光譜分類的兩顆恒星的存在。即使它們是同樣的類型,它們的運動也會導致譜線的波長變化。這是因為移動中的物體發出的輻射波長將被拉伸或壓縮,這取決于物體是否正在靠近或是遠離,這一現象被稱為多普勒效應。恒星朝著不同方向運動,導致了譜線不同程度地改變了它們的波長。于是,在單次的沿軌道環繞過程中,就產生了譜線兩次分離后合并的現象。

如果伴星過于昏暗,它的光譜將被較亮的恒星所覆蓋。但這樣的光譜中同樣存在多普勒頻移,從而伴星的存在能由此顯示出來,這樣的系統被稱為光譜雙星。

雙星系統為天文學家測量恒星重量提供了機會。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恒星間的距離以及它們互相環繞一周所需的時間必須被測量出來。通過簡單的數學計算,能夠得到兩顆恒星的總質量,于是就能作出對其中哪顆恒星具有大部分質量的估計。如果兩顆恒星完全相同,那么就能夠簡單地將得出的數字分半。

三星系統與四星乃至更多恒星組成的系統也是已知的。多星系統中的恒星越多,這樣的系統也就越少。已知恒星中超過一半的恒星是存在于雙星系統或者是六星系統中的。

↑雙星系統中,當兩顆恒星的排列使得它們在地球上看來發生相互交食時,就是食雙星。這導致系統發出的光的變化:當一顆恒星在另一顆恒星一旁時,雙星最為明亮;亮度的最大落差發生在較亮恒星被較暗恒星遮擋時——即便較亮的恒星也是較大的一顆。兩顆恒星的運動通常和分光鏡分析能被分辨出來。最出名的食雙星是大陵變星或者說是英仙座β,它的星等以不到3天為周期,在2.2到3.7之間變化。

←在雙星生命周期的第二階段,質量較大的恒星變為紅巨星并且填滿它的洛希瓣。從這顆星上噴出的物質經過一陣恒星風,通過較小恒星的引力場,被捕獲并向其表面螺旋下降。這一過程使得較小恒星的質量增加。

↑在第三階段中,紅巨星完成了它的演化進程,使它變為一顆白矮星或者是中子星。那顆仍然位于主序上的曾經的較小恒星繼續演化,但演化的速率不再像以前那么快。

↓在第四階段中,伴星(曾經的較小恒星)最終變為紅巨星。像是它之前的伴星一樣,這顆恒星比原來擴大了很多倍。它同樣填滿了自身的洛希瓣,并且開始將質量傳回第一顆恒星,下一步發生什么取決于第一顆恒星最終變化成什么:如果傳送的物質落到白矮星上,將會產生新星;如果物質落向中子星,將會產生X射線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汶川县| 上饶县| 甘孜县| 驻马店市| 稻城县| 彰武县| 全州县| 隆昌县| 买车| 门头沟区| 互助| 洛南县| 延边| 延长县| 库尔勒市| 都兰县| 湾仔区| 宣武区| 镇坪县| 崇信县| 隆安县| 汕头市| 青岛市| 襄垣县| 前郭尔| 汉源县| 江门市| 磴口县| 沁阳市| 千阳县| 镇宁| 榆林市| 台北市| 保山市| 大荔县| 丹棱县| 灵丘县| 建水县| 林甸县| 理塘县| 吉木萨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