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一生要去的100個地方(純美典藏版)
- 辭溪
- 1737字
- 2020-09-27 14:41:34
探險者的樂園撒哈拉大沙漠
這一代人中,對撒哈拉最深刻的印象大都是來自于三毛和她《撒哈拉的故事》。這個看似柔弱的東方女子,在她樸實清麗的文筆描繪下,烈日和黃沙之地都有著一種詩意的蒼涼。在那漫天的黃沙中,三毛將千千萬萬個女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浪漫,發揮到了極致。
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位于非洲的北部,西起大西洋,東至尼羅河,向南延伸到蘇丹境內,面積超過900萬平方千米,約占整個非洲大陸的32%。在當地人的語言中,撒哈拉的意思就是大沙漠。這除去地球南北兩極,撒哈拉可稱為是世界上生存條件最嚴酷的地方。這個上帝遺棄之地,全年平均氣溫超過30℃,最熱的幾個月氣溫經常在50℃以上。在戈壁黃沙之中時時有颶風掀起,卷起陣陣沙暴。但是,雖然它那強烈的沙暴、令人窒息的高溫和種種惡劣的自然環境令人卻步,但是,浩瀚的撒哈拉,它的名字就意味著一種魔力,那獨特的沙漠風光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一直吸引著有勇氣、有夢想的人們前往。撒哈拉之旅,尋夢之旅。

在這片廣袤的大地上,漫漫黃沙無邊。從高處看,無數的沙丘連綿起伏,彎彎如新月,不斷地綿延開去。一色的單調景色,沒有邊際,沒有變化。這里的景色和地球其他任何地方都不相同,造物的神奇似乎全在此處了。戈壁之上有牽著駱駝的商人或是旅人,在烈日下低著頭,一步一步堅忍地走著,這一幕定格在撒哈拉的大背景上,就像無數次在夢中見到過的一樣。

>撒哈拉沙漠上的駝鳥
沙漠的邊緣散落著小小的鎮子,很小,中心有些平頂的白房子,邊緣那一圈就像是窩棚。這么荒涼的地方還是一樣有著貧富的差別。路上的人不多,沒有誰出門專為了散步的。朔風吹起,漫卷著黃沙,打在人家的門上,就像是《新龍門客?!返谋狈前?。
撒哈拉卻是一個真正無關風月的地方。一切的浮華和喧囂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都會煙消云散,在這里,只有一個概念,那就是生存。在這里,當一切都成為可望而不可求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人的要求是多么簡單,只要有一口清泉可以潤喉,一塊面餅可以果腹,一片布料可以蔽體。其他的,既然不可企望,便是多余。難怪有人說,如果能在茫茫沙海中發現一片綠洲,那一定是上天給予人最大的贈與。在這里,你的所有不是自動放棄了,而是被撒哈拉剝奪,當一切想念都是虛妄時,在你心里只留下了最真粹的東西,活下去,這就是撒哈拉的規則。
在撒哈拉生活的每一刻,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在物質如此匱乏的地方,平常那些唾手可得的東西,都會顯得如此的珍貴。記得在沙漠中“懸壺濟世”的三毛,她的指甲油,也成了鄰居們修補牙齒的上好材料。撒哈拉地區的居民都十分貧困,尤其是住在沙漠邊緣的黑人居民,住在破氈片的窩棚里,飼養著不多的幾只牛羊,掙扎在那一條看不見的線上,與現代文明無關的。而我們這一些衣食無憂的“閑人”,卻要耗費精力千里迢迢地奔過去體驗最原初的生活。一時間就明白,不用再去怨天尤人,生活給我們的,已經太多太多。

>撒哈拉沙漠中的駝隊
對于流浪的人來說,撒哈拉也許是一個最好的終點,追尋了許久的答案,或許就正在這里發現了。撒哈拉自顧自安然而真實地存在著,并不為人類有所改變,千百年以來,千百年以后。這種真實而殘酷的超脫,仿佛便是造物本人,冷眼看著世間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人類原本就不必把自己看得太過偉大的,茫茫的戈壁如海,人類渺小得猶如一顆沙粒。
撒哈拉的奇跡

>撒哈拉沙漠中的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