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不聽老人言,不光吃虧在眼前:你一輩子都要聽的老話作者名: 劉江川本章字數(shù): 2205字更新時間: 2020-09-27 14:37:39
強將手下無弱兵
很多人都應該聽過這樣一個比喻:“一頭獅子帶領一群綿羊,經(jīng)過一段時間之后,發(fā)現(xiàn)每只綿羊皆有如獅子般勇猛的性格。那么反過來,一只綿羊帶領一群獅子,久而久之,每頭獅子都是會變得和綿羊一樣的溫順,失去了斗志。”這就是“強將手下無弱兵”的道理。
何為“強將手下無弱兵”?
根據(jù)《辭?!方忉專瑢?,即將領,是領兵的將領。兵的含義是武器、戰(zhàn)士,或與軍事戰(zhàn)爭有關事物的統(tǒng)稱;兵可以指單獨某個個體,也指兵團部隊。“強將手下無弱兵”也就是說,英勇的將領部下沒有軟弱無能的士兵,比喻好的領導能帶出一支好的隊伍。強將相當于一個優(yōu)秀的領導者,他必須有很強的結(jié)果導向,以及敏銳的判斷力等能力,而他領導的團隊在發(fā)展過程中必然會優(yōu)勝劣汰,弱兵總會被強兵取代。
“強將”不僅指自身強悍,屢立戰(zhàn)功;而且也指的是懂得用人之道,懂得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使他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從而變得更加強大。真正的“強將”能激卒成將,使手下的每個人都能獨立作戰(zhàn),發(fā)揮出更大的潛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將和兵是一個團體中的不同分工,將是決策者,兵是行動者。強將之所以為強將,是因為在決策方面有其獨到之處。而兵作為執(zhí)行者,在整個團隊中是不會以個體形象出現(xiàn)的,他只是構成團隊的一個分子。一個出色的決策者手中必然會有一個高效運作的團隊,如果失去了這樣一個團隊,那強將也就不能稱為強將。將之強,也就是團隊之強,團隊之強,靠的是個體之強。
我們都知道岳飛,南宋著名的將領。他背刺著母親期望著的“盡忠報國”,心懷收復中原的赤膽忠心,帶領著他的岳家軍,打得金將聞風喪膽,節(jié)節(jié)敗退。如果僅靠著叱咤風云的岳飛自然不能夠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正是由于岳飛的優(yōu)秀影響了整個岳家軍的每一個士兵,再加上岳飛的卓越才能,對待士兵紀律嚴明,賞罰得當,沒有一個士兵不服,沒有一個士兵不從,怎能不造就出一個強兵滿營的岳家軍呢?同時,這樣一來,強將手下有強兵也就是一種必然了。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從哲學的角度分析。退一步想,從士兵的主觀因素分析,假設士兵的身體素質(zhì)極差,甚至所有士兵都是老弱病殘,那么很容易想象強將手下也未必是強兵了。眾所周知,事物是普遍聯(lián)系的,事物之間是互相影響、相互作用的,要保證團隊的有效運作,在內(nèi)部個體之間必然將有一套良好的競爭淘汰機制,這也是對將之強的一個考驗,沒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團隊,清除害群之馬的將,是不能被稱為強將的。一個強將要完全可以依靠他的軍事才能訓練,改變他的士兵。正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強將手下無弱兵。
很多人自己很強,但是不會用人,這樣的人是不能稱為強將的。
呂布就是一個例子。
關于呂布的評價很多。陳壽評價:“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復,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曹操評價:“布,狼子野心,成難久養(yǎng)?!?/p>
呂布的一生,雖然有轟轟烈烈的開始,但最終沒能成就一番事業(yè)。這跟他的用人之道有關。呂布生性狡詐,為人反復無常,唯利是圖,注定了其能稱雄一時而不能稱霸一世。在三國中,呂布堪稱是天下無雙的一流武將,曾在虎牢關大戰(zhàn)劉備、關羽、張飛三人,也曾一人獨斗曹操軍六員大將,武藝超群。曾有人作詩稱贊呂布:“切切情長總是癡,英雄無奈醒來遲。一從赤兔奮蹄去,萬古唯留駐馬石。養(yǎng)虎飼鷹不自值,志節(jié)何必更曾失。應知大耳多無義,枉論轅門射戟時。至今念念思悠悠,血染連環(huán)未忍收。多記虎牢龍起處,何來三姓與人留?”
呂布擅長騎射,臂力過人,號為飛將,聞名于并州。呂布雖驍猛善戰(zhàn),然而無謀而又多好猜忌,又易聽信讒言,也不善于用兵,手下雖有張遼、高順等猛將跟隨,但卻未盡其用,被曹操圍困大軍三個月,手下離心離德,而且出了侯成、宋憲、魏續(xù)等反叛小人。呂布的一生悲慘的下場看來,“強將”雖然勇猛,卻沒有調(diào)教出強兵,結(jié)果被曹操打敗并被斬首。
從呂布一生的軌跡中不難發(fā)現(xiàn),呂布智商肯定異于常人,不然他不會有如此高的武藝;呂布情商也不輸于他人,不然他不會贏得美人“貂蟬”的垂青。這就出現(xiàn)了一個悖論,為什么如此出色的一個人物,卻是這樣的悲劇人生?簡單總結(jié)一下:沒有戰(zhàn)略眼光和戰(zhàn)略思考能力,唯利是圖,不懂用兵之道。
“強將手下無弱兵”,也不能一概就認為,“將”總比“兵”強。有可能有這種情況,“強將”手下的兵一度比“將”能力強大。這時,如果“強將”本身嫉賢妒能,像《水滸傳》里面,假面書生王倫容不得林沖一樣,強兵就當然無法在其手下安身。在現(xiàn)實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王倫之流難道還少嗎?他們喜歡忠實聽話的奴才,重用庸才,容不得人才。虛懷若谷的“將”恰恰相反,他們善于使用比自己更強的人,為自己所用,對自己成功有利的人才,干嗎舍棄。實際上,善于用強者才是更強者,這才是真正的“強將手下無弱兵”的精髓所在。呂布的問題也正在這里。
一個人要想讓自己成為強者,就要擁有一種“向強者學習”的精神,只要對方是強者,就要表示應有的尊重,并向他學習。只要擁有了這種強大的精神,就會不斷地追逐強者,使得自身不斷進步。
因此,我們應該知道,如果你是一個“將”就要有容人之量,有用人之能,只有這樣,你才能成為強將,帶出強兵。當然,大多數(shù)時候,作為一個普通人,很少有成為“將”的機會,這時候,就需要找一個領路人了,也就是找一個“強將”來帶領我們,幫我們成長,即使做一個兵,也要做最強的“兵”。只有我們處在一個有競爭力的環(huán)境,我們的身邊都是“強將”和“強兵”,才能夠讓我們學到更多的東西,也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