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常生活中的思維導圖:每天都用得上的思維工具
- 白虹
- 16字
- 2020-09-27 14:37:08
2 思維導圖應用實例——日常生活篇
第一章 變身健康“吃貨”
第一節 粗糧:昨日憶苦飯,今天健康餐
如今吃粗糧是一種新時尚,更是一種新思維。因為很多“富貴病”可能是由于人們吃得過精過細而導致的。于是,濃香的玉米、金燦燦的小米粥、清香的毛豆已經成為餐桌上的新寵,在吃慣了細米白面后,人們發現對健康最有益處的還是粗糧。
粗糧含有豐富的營養素。如燕麥富含蛋白質;小米富含色氨酸、胡蘿卜素;高粱富含脂肪酸及豐富的鐵;薯類含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
粗糧還具有一定的藥性。如玉米被公認為是世界上的“黃金作物”,它的纖維素要比精米、精面粉高4~10倍。纖維素可加速腸部蠕動,降低膽固醇吸收。蕎麥含有其他谷物所不具有的“葉綠素”和“蘆丁”。蕎麥中的維生素B1、維生素B2比小麥多兩倍,煙酸是其3~4倍。蕎麥中所含煙酸和“蘆丁”都是治療高血壓的藥物。
新鮮的糙米比精米對健康更為有利,因糧食加工得愈精,維生素、蛋白質、纖維素損失愈多。粗糧中的膳食纖維,雖然不能被人體消化利用,但能通腸化氣,清理廢物,促進食物殘渣盡早排出體外。
粗糧還有減肥的功效,如玉米含有大量鎂,鎂可加強腸壁蠕動,促進機體廢物的排泄,對于減肥非常有利。玉米成熟時的花穗玉米須,有利尿作用,也對減肥有利。

粗糧雖營養豐富,對健康有利,但是也不能隨便吃,還要遵循三大原則:
一是粗細搭配,要求食物要多樣化,“粗細糧可互補”;
其二是粗糧與副食搭配,粗糧內的賴氨酸含量較少,可以與牛奶等副食搭配補其不足;
其三是粗糧細吃,粗糧普遍存在感官性不好及吸收較差的劣勢,可以通過把粗糧熬粥或者與細糧混起來吃解決這個問題。
具體如何吃粗糧要分年齡分人群:胃腸功能較差的老年人(60歲以上)及消化功能不健全的兒童要少吃粗糧,并且要做到粗糧細吃;中年人尤其是有便秘等癥狀者、長期坐辦公室者、接觸電腦較多者、應酬較多的人則要多吃粗糧;運動員、體力勞動者由于要求盡快提供能量則要少吃粗糧。
另外,不同病情的人群也要區別吃粗糧。患有胃腸潰瘍、急性胃腸炎的病人的食物要求細軟,所以要盡量避免吃粗糧;患有慢性胰腺炎、慢性胃腸炎的病人要少吃粗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