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以退為進,讓自己不落被動的策略
●閉上生氣的嘴,張開爭氣的眼
俗話說:“不蒸(爭)饅頭爭口氣。”人們在這句話的鼓舞下,為了自己的尊嚴與面子,不惜犧牲自己所擁有的:有人為了別人的無心之言而怒火中燒,非要與之爭出個長短不可;有人為了顯示自己的強悍,非要與情敵拼個你死我活;還有人為了讓人看得起,非要挑戰不可能之事……
如此看來,所謂的“爭氣”不過是生氣而已,與其原本的意思存在著一定的偏差,并非所有的“氣”都值得生:哪些氣應該生,哪些氣應該咽下去,除了要仔細衡量外,還需考慮現實的情況,如果為了面子問題生氣而丟掉此后的前程,自然是得不償失的。適當的時候,放下自傲的心理,讓自己彎曲一下,也不失為一種巧妙的戰略。
南北朝時東魏的高洋就是一個懂得適時彎曲的人。高洋在尚未稱帝時,東魏政權掌握在其兄長高澄的手里。高洋的妻子十分美艷,高澄很嫉妒,而且心里很是不平。高洋為了不被高澄猜忌,裝出一副樸誠木訥的樣子,還時常拖著鼻涕傻笑。高澄因此將他視為癡物,從此不再猜忌他。
高澄時常調戲高洋的妻子,高洋也假裝不知。后來高澄被手下刺殺,高洋為丞相,都督中外諸軍。朝中大臣素來輕視高洋,而這時高洋大會文武,談笑風生,與昔日判若兩人,頓時令四座皆驚,從此再不敢藐視。高洋篡位后,初政清明,簡靜寬和,任人以才,馭下以法,內外肅然。
當時西魏大丞相宇文泰聽到高洋篡位,借興義師的名義,進攻北齊。高洋親自督兵出戰,宇文泰見北齊軍容嚴盛,不禁嘆息道:“高歡有這樣的兒子,雖死無憾了!”
于是引軍西還。
在今天的現實生活中,已不存在這種不忍讓就會動輒丟性命的屈伸之道了,但適時彎曲是必需之策。彎曲時更容易看清彼此更多的東西,更有利于溝通和進步。
一個名叫拉升·彼德的男士在海軍服役兩年后,回到了美國首都華盛頓,之前服務的那家廣播公司正等待他繼續去做播音工作,但是換了個新上司。由于某種原因,這位新上司好像不大愿意接受他。
他憋著勁兒要在各個方面和他的上司比個高低,于是他冷靜、謹慎地工作著。新上司對他主持的節目時間重新安排以后,他按捺不住了。他一直是和老搭檔主持某個喜劇節目的,而新安排的時間差得不能再差了——將近午夜。
他怒火中燒,準備和上司干一場,但是為了飯碗他還是忍了下來。搭檔和他接受了這個倒霉的時間安排,兢兢業業地工作著,三年后,這個節目成為華盛頓首屈一指的節目。
一天,新上司主動邀他參加電臺的聚會,這次是躲不掉了。晚會上,他遇到了上司的未婚妻,她是個聰穎、活潑、務實的姑娘。像她這樣的姑娘怎能喜歡一個沒有什么可取之處的人呢?通過上司的未婚妻,他對上司的人格品行的看法有了轉變。
隨著時間的流逝,他的態度轉變了——上司的態度也變了。后來,他們成了好朋友。他仍在全國廣播公司工作,并在全國一檔著名的電視節目中主持氣象預報。
高洋與彼德都是有心機之人,他們明白:己不如人時,當面翻臉、發泄怒火只會自取滅亡,懂得適時彎曲、暗中發力才是求勝之道。
因此,當遭遇別人的欺辱時,是生氣對自己有利,還是忍下這口氣對自己更有利?是翻臉對自己有利還是適時彎曲對自己更有利?這是不言自明的。在彎曲時不忘積極進取,最后一鳴驚人,顯示出強者的實力,自然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就像西方著名政治思想家卡托所言:“動怒的人張開他的嘴,卻閉上眼睛。”人生在世,受氣是難免的,生活中,如果有人“動了你的奶酪”,就不假思索地火冒三丈,是愚蠢之舉。而真正的聰明者,則會在別人閉上眼睛的時候,看清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