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全新形勢
- 危蟲
- 五品刺衛
- 3112字
- 2021-08-01 08:01:00
超大型變異怪物的出現,是否代表著事態進一步惡化呢?人口排名全國前五,經濟排名全國前十,近十年幾乎算全球發展最快的一個新型國際化大都會策達到底現在怎樣了呢?
全世界都在關注這個情況,全國都在關注策達。
策達只是全省“蟲毒”危機當中最嚴重的地方之一。
從感染面積來看,策達在全省排名第一,但所占比重基本控制住的時候只占53%,這個百分比在全省還是第三位的。如果從所占比重來看,皮良楚的家鄉才是最嚴重的,在形勢基本穩定下來之后,這個百分比為62%。也就是說,寧津的近萬平方公里面積里只有不到4000平方公里的區域沒有算作感染區。
當然,不是感染區也未必就是安全區,安全區和感染區之間存在著一部分中間地帶,也就是在衛星上沒有發現感染者或者變異動物出沒,但也沒有辦法監管,不屬于新安全區的范圍。寧津的新安全區所占比重僅僅只有1%。這一點上,作為省會和國際化大都會的策達比重全省最高,達到了6%。
這種新安全區已經修建起或者正在修建起隔離墻,在新安全區里,人們的安全基本得到了保障。由于采取了模塊化的格局,就算新安全區中出現了隱藏的潛在的感染者發病,基本上所能傳播或者影響的范圍也比較小,不至于像老安全區那樣只有一個感染者混進去,基本最后整個安全區就只能淪陷或者大部分。策達先后設立的近50個舊安全區到一周時間就已經淪陷了41個。剩下的9個也在苦苦支撐,等待轉移到新安全區去。
也就是這種轉移工作改變了指揮中心的重心,沒有徹底淪陷的9個舊安全區有超過30萬人需要車輛等運輸工具轉移到新安全區去,而且進入程序也比較復雜,程序比較多,不標準程序走下來,一個人要進入新安全區起碼需要五到八分鐘。這種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員和設備來支持,否則一旦稍有疏忽,一個集中了超過3萬人的新安全區恐怕就會有巨大風險。雖然新安全區采用模塊化格局管控,可是放入一個感染者或者變異者,起碼還是會造成小區域內超過百人的危險。因此,越嚴格越謹慎,就是對已經待在新安全區內的幸存者的負責。
因著要轉移舊安全區內集中的人群,并且要嚴格的檢查篩選,所以占用了大量的資源,這就造成了指揮中心再也沒有能力去救援那些零星分布在各地的幸存者。
策達的建成區已經超過了1000平方公里,在全國排名前六,名副其實的超大型城市。在指揮中心的數據庫當中,已知超過800多個類似于武廣汽車站的“安全屋”那樣的“幸存者集中點”,這些集中點當中大的可能有數百幸存者,小的也有幾十百把人。
據估算,已知的超過800個集中點起碼有超過15萬幸存者。那未知的呢?據指揮中心的分析,零星的只以家庭為單位或者以個人為單位躲藏在某個房間或者某個地方的幸存者超過了十萬個點位,總計人數怕也有30萬到50萬。
專家們分析,策達全城恐怕應該還有超過100萬的幸存者得不到應有的救助和安排。而那些已知的感染者或者變異者已經超過了300萬,就全城超過1200萬的人口來說,還有800萬屬于無法界定的人群。事件發生之后,出城逃離策達的人數遠遠的比全省涌入策達的人數,因此,事件發生一周后,策達全城說不定已有超過1600萬人口。如果以這個數字來分析形勢,那就要增加400萬無法界定的人群。
指揮中心得到的最高指示,三項工作同時進行,但存在一定的優先處理權限。
第一項工作,將老安全區集中起來的幸存者迅速轉移至新安全區。除了9個沒有淪陷的舊安全區的30萬人之外,還有12個舊安全區部分區域的39個點的20萬未出現大規模感染事件的人群。這個50萬人作為最先采取措施要保的人群。
第二項工作,將新安全區附近的零星“幸存者集中點”的幸存者接出來,送進新安全區,這個距離以2公里為暫定標準。
第三項工作,繼續設立經過安全檢查和全面評估的新安全區。力爭在事件發生的第二周之內,把新安全區的數量從第一周的20個擴大到100個。
第一批建設的20個新安全區其實開始于第四天,也就是7月7日上午。最初這些新安全區只是設立的舊安全區,開始于7月5日夜間。最初只是一種臨時措施,誰都沒有想過要做成安全堡壘,成為一個保護大家的堅強堡壘。可是隨著事態的發展,情況沒有得到任何控制,不斷惡化,安全區的地位越發重要起來,并且變得不可或缺,指揮中心才決定加強安全區的設立。
只可惜,不斷設立起來的舊安全區存在嚴重的缺陷,自設立起來后,就陸續出現更嚴重的集中感染事件,指揮中心不得不采取措施,在新設立的舊安全區中采取了一些模塊化格局以及在進入程序上增加了一些環節加強檢查檢測,形成了新安全區,簡稱為NS。
舊安全區一般選擇相對封閉的環境進行簡單設置和改造而成,以快速和規模為重點。比如大學體育場館、大學住宿區、放假的中小學校園、療養院等。規模上一般都要求能夠容納2萬人以上。
第一批NS,也就是第一周后期的新安全區,主要是在舊安全區設立過程中進行了新的一些處置而來,好些措施還在不斷完善之中。一個重要的區別是,NS的進入程序比舊安全區更復雜更嚴格,全部都是凈空之后再安排人員進入,不像舊安全區有些是里面本來就有不少人群,其他人群從其他地方轉移而來,進入的程序也比較簡單,檢查主要是看癥狀、測體溫、檢查皮膚三個。NS的檢查程序則采取了視力檢測、心跳檢測、體表檢測和體溫檢測相結合的方式。由于潛伏者大多數存在視力無法聚焦、心跳不穩定等情形,這樣的檢測能夠篩選出不少的潛伏者,避免了嚴重的魚目混珠。
第二周開始,新建的全新的新安全區叫做SNS,以區別舊安全區和第一批新安全區。SNS的修建標準發生了變化,為了更多的布局在不同的區域,增大覆蓋面,大小的標準降低了。當然修建的隔離墻和隔離措施更加先進更加嚴密,而且正在試點進行全新的檢測方式。
根據指揮中心從專家組得到的實驗結果顯示,蛋白質芯片檢測技術對“蟲毒”病毒和感染具有非常高的區分度。
基于原有的蛋白質芯片檢測技術而形成的新技術,在原有技術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將原有技術的準確率提高了許多,如果僅僅采用血清項目檢測,基本就能夠達到90%的準確率,如果加上唾液、尿液或者汗液的進一步檢測,三次檢測結合起來的準確率就能達到95%以上。
這項技術被專門們簡稱為NPCC檢測。
SNS的進入程序就包括了進行NPCC檢測。通過的將直接進入SNS區的SN區域,未能通過的將進行再次檢測,暫時被安置到NC區。一旦檢測出問題,將會被強制進入CTD區域,接受管制和一定程度的治療。
治療的手段仍然在不斷探索摸索當中,效果相當不理想。據全世界的專家估計,能夠出現有實質效果的治療手段或者治療藥物起碼需要20天以上。保守估計,能夠出現第一例逆轉控制住惡化狀態的病人起碼需要30天以上,能夠出現第一例逆轉治愈的病人很可能會需要60天甚至更長時間。因此,最初的三個月,指揮中心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住幸存者,盡可能多的保住幸存者,至于治療已經感染者基本不現實。
指揮中心統計,希望在3000萬這個數字上控制住局勢,也就是說在出現3000萬感染者或變異者之前讓大面積群體感染的情形被完全控制住,最后能夠將感染者變異者數量控制在4000萬之內,力爭3到5年時間完全解決這個危機。
當然,這一切都建立在不知名原因造成的不擴散形勢之下。如果省外也開始出現大量的感染群體,那局面更加難以控制。
雖然出現了不少被懷疑已經感染的人群到了周邊省市就不再具有傳染性的情況,但這種情況是否具有醫學上的意義還不得而知。總不能把全省感染者都轉移到周圍的四五個省市去試試,誰也沒有這個權力和膽量。萬一只是少量的感染者出省而不影響外省呢?一旦去多了,事態會怎樣,沒有人知道。
專家也在積極研究,為什么出省之后,活躍的傳染源就會沉默下來,不再具有傳染屬性。樂觀的態度是,因為氣候水土環境的不同,外省的某些因素克制了這些“蟲毒”。悲觀的態度是,“蟲毒”希望人們大量的擴散,因此離省外出的感染者只是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的“潛伏期”,只要人們放松警惕,這個“蟲毒”到了某一階段某個時間點就會發面積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