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解讀蘇州園林

1

理念

宗法自然文人情趣

蘇州園林的布局

蘇州每一座園林的布局,都有它自身的章法。所用方略無非就是因地制宜,描其形,塑其骨,豐其架,補其血,增其肉。在此,僅以拙政園為例,列出蘇州園林的基本骨架究竟為何。

設計理念

蘇州園林的設計理念,都脫不開最關鍵的一點,那就是天人合一。無論是效法自然,還是蘊涵詩情畫意,都只為天人合一的理念而服務。至于拓展空間的多維感,或是以各種方法取得小中見大的效果,也不過是不同的處理手法和表現手法,不可與之同日而語。

天人合一

《園冶》說:“雖由人作,宛自天開”。計成早早地將園林的最精要點列進了書內,至今無人能撼動他在園林設計和建造領域的地位。這完全體現了中國古人所追求的審美風格——既雕既琢,復歸于樸,所出作品求一個自然天成,即“天人合一”精神。

仿自然山水格局

“未山先麓,自然地勢之嶙嶒;構土成岡,不在石形之巧拙;宜臺宜榭,邀月招云;成徑成蹊,尋花問柳。”這也便在說,在構園筑園之先,心中必須有溝壑萬千,有江河湖海。終筑園師之所能,無非就是為了順應山川草木的自然造化,而虛擬出有物之間的園林山水。

表現手法詩情畫意

《園冶》中說:“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園林所表達的正是人們對自然山水審美的精煉概括,是人對生存空間的要求,是可居可游的實境,也帶有許多對山水審美的情趣。疊山理水、巧做花木,都是巧心經營下一種造景的手段,使園林內充滿生氣,綠意盎然。

視閾擴展巧于因借

在營造園林的視覺感受時,“借”這個字常常被用到。借石景,借水景,借屋景,借花景,借園內之景,更可借園外之景。用到極致,遠山遠水,塔樓閣亭都是囊中之物。如從滄浪亭的花窗中,能欣賞到屋外的竹林,便是一類借景,足足擴展了一倍的空間。

空間序列循序漸進

蘇州園林中,各個造園元素之間及各元素與整體之間的關系存在空間感的循序漸進。時敞時奧,時藏時露,時曲時直,忽開忽合,有放有收的變化關系:呼應,依存,承托,顧盼,承應,挪讓,穿插,滲透,牽連,過渡,層次,起伏,交錯,間隔,流動,斷連,進退均是。

視覺效果小中見大

蘇州園林的造園者很善于創造出小中見大的視覺效果。大小空間的巧妙組合,能使視覺效果發生改變。如“曲徑通幽,庭院深深”,可產生曲折的藝術效果,且使主要空間顯得更加開闊,正如留園的入口欲揚先抑的空間組合是佳例之一。

情感表達含蓄優雅

中國古代文人在情感表達上相當含蓄,作為文人思想的再現者,園林的文化象征意義非常豐富,但表達情感的方式仍舊采用含蓄嫻雅的委婉意思。如耦園的設計相輔相成,相對相望,處處讓人聯想到沈秉成和嚴永華伉儷枕波雙隱的佳話。

處理手段

為了師法自然,園主們仿自然山水的格局,引入小園天地;為了含蓄表達園主們的情感和思想,園主們仿山水畫的意境規劃園林,取好名,用好詩,建好樓,植花木;為了使園林鮮活靈動起來,生氣縱橫,園主們還要在規劃園林時用上各種構景的手段,好比疊山理水,在哪里放哪塊石頭,放怎樣的石頭,石勢為何,單放群疊,都各有來處。

取名

園林的名字由來,更能恰好地驗證數千年的文人風骨,其名,不外乎以下三種:言志、解嘲和自省。

言志:多體現孤高傲世的文人風骨和士大夫情調,如留園的“五峰仙館”和“安閑處”,拙政園的“待霜亭”和“蘭雪堂”;或者徹底隱居者的那些糾葛心態,如滄浪亭中“面水軒”、“觀魚處”、“明道堂”等便是好例,是園主心藏東山再起的明 證。

解嘲:多自我解嘲官場失意。“拙政園”的名字,便起意于遠離政事一心理好小宅便萬事大吉;“網師園”的名字,表示園主只適合做江湖中漁翁,其中亦含自嘲意味;退思園,也表示退而思過,借以自嘲。

自省:多是園主對過往歷事的反思之心。留園的“靜中觀”便是一例,劉禹錫詩寫道:“眾音徒起滅,心在靜中觀。”拙政園“雪香云蔚亭”,也有禪家理論,用以聲顯靜的手法表達佛教的虛空美和寂靜美,從而點出更為深遠的意境。

山水畫

大部分的蘇州園林,都受到唐宋文人寫意山水畫的影響,形成了寫意的山水藝術思想。如善做構園布局,以求取法自然;善處理虛實關系,曲直、疏密、開合、明暗上有清晰的脈絡;善依仿詩意,寓景抒情......

無論哪一種,都離不開四個字——創造意境。

留園:留園“遠翠閣”樓下是“安閑處”,題名取意陸游“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安閑花”的詩意,再如緊靠濠濮亭的曲溪樓,題名語出王羲之“流觴曲水”的典故。

拙政園:拙政園“與誰同坐軒”為一弧形扇亭,取意蘇軾《點絳唇·閑倚胡床》詞:“閑倚胡床,庾公樓外絳千朵。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如拙政園中部的“待霜亭”,題字取唐韋應物“書后欲題三百顆,洞庭須待滿林霜”詩句 意。

獅子林:獅子林“輯峰指柏軒”取意于高啟詩“人來問不應,笑指庭前柏”;如“幽香疏影樓”,取意宋林逋《山園小梅》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幽香浮動月黃昏”;如“問梅閣”取意于唐王維《雜詩》“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昨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構景手段

園林的自然景觀非渾然天成者,要從生境轉至畫境,使得園林有移步換景之趣,有小中見大之意,便需要構景手段。傳統的構景手段有如下幾點。

障景:也叫抑景,取“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意。中國人歷來講究含蓄,所以最佳的景致必定不是放在大門口令人一眼即知,那般的園林布置太過粗糙,好似暴發戶炫財一般無趣。山石、樓閣、曲廊等物都可拿來做障景。最典型的如滄浪亭,入園先用一座假山遮擋精彩園景,再如拙政園的枇杷園。

添景:單有遠景,沒有近景相稱,有時也很無趣。為免景物過于單薄,好似林黛玉一般嬌弱無力,造園者總會采取添景的方式增加近景或過渡景觀。取花木,取喬木,都是一種添景的方式。此法幾乎在所有園林中都會使用。

夾景:若風景在遠方,如山,如塔,如橋,造園者就需注意觀景處的視線兩側是否會單調。他們常常用小亭小軒或花木屏障添補視線兩側的位置,使得遠方的風景線更富有詩情畫意。如在頤和園后山的蘇州河中劃船,遠方的蘇州橋主景,為兩岸起伏的土山和美麗的林帶所夾峙,構成了明媚動人的景色。

對景:園林中,登上樓閣的感覺,與轉身上亭榭再觀前度樓閣的感覺,大有不同。這無非是說從甲到乙,與從乙到甲的游覽感覺,將大為不同。亭、臺、樓、閣、榭,與堂、山、橋、樹木乃至花卉,都可為對景。互為對景的具體實例,在各園林的經典建筑中多有涉及。

框景:用門窗洞或喬木樹枝合抱而成的取景框,取遠處的山水美景或人文美景在內。就好似相機的取景框,這些園林的景框框住的,是遠方景致的春夏秋冬四季勝境。

漏景:常常與游廊上的漏窗相關聯。園林的圍墻或游廊的墻上,常常設漏窗,雕刻出各種幾何圖形或是常見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漏窗間有窗隙,“漏出”園外、墻外的各種美景,即漏景。環秀山莊復廊上的漏窗漏景大大有名。

借景:計成在《園冶》中指出,“園林巧于因借”。借景有遠借、鄰借、仰借、俯借、應時而借之分。借景的存在,是因園林的空間有限。大如皇家園林,小至私家園林,大到動輒百頃之地,小到數畝之園,它們的土地空間都是有限的。借景的妙處,在于從橫向或縱向的景色布置上打主意,讓游人能擴展視野和聯想,以期達到以小見大的效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独山县| 拜城县| 静海县| 永泰县| 泾阳县| 翁源县| 遂昌县| 新竹县| 安化县| 招远市| 阳江市| 方山县| 雅江县| 红桥区| 永兴县| 庆阳市| 高碑店市| 长岛县| 连云港市| 靖宇县| 北安市| 栖霞市| 孝义市| 南木林县| 横峰县| 蛟河市| 交城县| 洛川县| 景洪市| 民勤县| 阜新市| 马关县| 石渠县| 德庆县| 益阳市| 上高县| 阿城市| 建德市| 左云县| 泰州市| 湖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