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建筑之旅:北京皇宮王府
- 余劍峰 周國寶
- 594字
- 2020-09-25 19:11:06
城中設城,中軸對稱
城中城之制,起源很早,在春秋時期筑城已廣泛采用“內之為城,外之為郭”的方式,形成了“筑城以衛君,造郭以守民”的城防體系。只是大多數城市依山形地貌而筑并非方城?!吨芏Y·考工記》所記的王城之制,也只是一種體現儒家理想的王城觀。真正依王城之制建起來的國都,最為典型的就是明、清北京城,其有四道城墻(第四道只建成半圈),一方套一方,堅固雄偉,方正嚴整,是其他方形城中城所不及的。
中軸對稱之制,是中國古代宮城建筑布局的特點,其內容包括宮廷中軸線與次要建筑對稱布局兩個問題,與堪輿學中講求陰陽和合、協調平衡實為一理。它是用于調整重要建筑群與次要建筑群的布局關系,即重要建筑群要位于中軸線上,次要建筑群要建于重要建筑的兩側。歷史上的宮城大多位于都城的南北中軸線上,作為城市的主體強調它的尊貴地位。例如,北京故宮的外朝三大殿建筑群與文華殿、武英殿建筑群,在布局上形成左輔右弼之勢,后庭三宮與東西六宮的布局,也符合中軸對稱之制。

《考工記圖》戴震(清)
清代考據學家戴震通過訓釋,為《周禮·考工記》中的名物繪以相應的示意圖,其中的周王城圖將城市每面的三座門之間用干道連通,并在城墻內側設置了一條順城街。但城內只有縱橫六條干道,只形成了“四經四緯”的格局。居中是一塊方形宮殿的占地位置,包括宗廟與社稷在內??v向按三朝、六寢與六宮布置。卻沒有朝與市的分別,似乎是將后世的“皇城”與宮城混為一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