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用造血干細胞移植(第2版)
- 黃曉軍
- 946字
- 2020-09-24 15:53:23
第四節 全骨髓照射
提高TBI劑量是有效清除微小殘留病,減少復發的手段,但TBI的副作用,導致受照劑量難以提高。在調強TBI的基礎上,進一步衍生出了靶向全身骨髓的全骨髓照射(TMI)和靶向全身骨髓及淋巴結區的全骨髓全淋巴結照射(TMLI)。目前研究較為廣泛的是TMI,以全身骨髓為靶器官,通過螺旋斷層放療或容積旋轉調強放療技術或3D打印技術,可提高靶器官(骨髓)受照劑量,降低危及器官(OAR)的早、晚期毒性,既可以有效降低微小殘留病又可減低移植術后并發癥,是一種有前景的治療方式。目前TMI主要的調強實現形式為螺旋斷層放療(HT)。采用HT-TMI方式平均計算的肺劑量為5.6Gy,平均測量劑量為(5.7±2.4)Gy。最大和最小測量劑量分別為11.3Gy(胸壁)和2.8Gy(中央肺)。測算的肺部劑量遠低于傳統線性加速器照射的TBI劑量。Wong JYC等首先進行了以Mel+TMI為預處理的MM患者接受auto-HSCT的1期臨床試驗,13名患者中位年齡為54歲(42~66歲)。中位器官劑量為總體靶向體積劑量的15%~65%。主要觀察到1~2級急性毒性,6例報告無嘔吐,9例無黏膜炎,6例無疲勞,8例無腹瀉。隨后該研究組又進行了難治復發白血病allo-HSCT中應用高強度化療聯合TMI的2項1期臨床試驗。一項試驗的預處理方案為VP16Cy+TMI,VP16(60mg/kg)-3d,Cy(100mg/kg)-5天,TMI劑量為12Gy( n=3)、13.5Gy( n=3)和15Gy( n=6),1.5Gy 2次/日-10~-6天。另一項試驗給予BuVP16+TMI預處理,-12~-8天的Bu,-3天給予VP16(30mg/kg),TMI劑量為12Gy( n=18)和13.5Gy( n=2),1.5Gy 2次/日-7~-4天。第一項試驗中的11名患者在第30天達CR,中位隨訪14.75月,5名患者在隨訪期內CR(隨訪時間:13.5~37.7個月)。第二項試驗中幾乎所有的患者均在隨訪期中復發(18/19),口腔炎是最常見的毒性,在13.5Gy組觀察到4級毒性,表現為口腔炎和肝毒性。由此,作者認為VP16Bu+TMI方案,因毒性過大無法提高TMI劑量導致治療失敗,而VP16Cy+TMI,療效確切,毒性可耐受,有較好的前景。軍事科學院附屬醫院與空軍總醫院放療科聯合開展的小樣本研究,納入了2014—2015年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了Cy+TMI預處理(Cy 60mg/kg×2天,TMI 12Gy×3天)的allo-HSCT。采取HT-TMI方式進行照射,精確覆蓋全部骨骼區域,OAR受量較全身照射降低13%~60%。急性期毒性主要為惡心、嘔吐、疼痛、腸炎及腹瀉,均為1~2級,并全部成功植入。目前國內外在HSCT中應用TMI的研究樣本量較小,隨訪時間偏短,故TMI適應證、調強方式,以及長期生存率和晚期并發癥等,尚待進一步研究明確。
(胡亮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