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壓瘡
李某,女,82歲。
初診:2017年1月19日。
主訴:背及尾骶部皮膚潰爛1年。
現病史:患者于2014年11月因突發腦梗死致右側肢體偏癱,2015年7月再次突發腦梗死后長期臥床,2個月前出現背部及尾骶部皮膚2處潰爛,以骶尾部為嚴重。
既往史:有高血壓病史10余年,長期服用降壓藥(具體不詳),病情尚穩定,否認有其他疾病史。
過敏史:否認有藥物或食物過敏史。
刻下:背部、尾骶部見2處皮膚潰爛,疼痛,四周皮膚稍腫,略紅。無畏寒發熱,無胸悶頭疼等,飲食尚可,二便如常。
查體:形體消瘦,面色?白,背部正中近脊椎處見一塊紅斑,表皮破損,約2cm×3cm,有少量滲液;尾骶部潰爛瘡口5cm×8cm,四周紅腫明顯,瘡面中間有腐肉覆蓋,中間呈灰黑色,四周白色,按之綿軟,有空腔,重按有膿液,味臭。
舌脈:舌質淡,苔薄白,脈細數。
中醫診斷:褥瘡,氣血兩虛證。
西醫診斷:壓瘡。
治法:排毒祛腐,益氣養血。
內治
方藥:八珍湯加減。
當歸10g 炒白芍10g 川芎6g 熟地黃10g 黨參10g 炒白術10g 茯苓10g 炙甘草6g 生黃芪10g 枳殼6g 白芷6g
14劑,每日1劑,水煎分服。
外治
(1)背部破損皮膚,用生理鹽水清潔皮膚,外敷生肌散,無需紗布包扎,每日可4~5次。
(2)尾部潰口用剪刀將覆蓋在瘡面上的腐肉清除,排盡腔內膿液,瘡面暴露,部分可見新鮮肌肉,尚有大部分瘡面被腐肉覆蓋。將生肌散撒在可見新鮮肌肉的瘡面上,將桃花散撒在腐肉的瘡面上,再將復方長皮膏均勻涂在棉紙上,外敷蓋住整個瘡面,厚紗布覆蓋包扎,每日1次;若滲液較多,上述外治法可早晚各行1次。
(3)2處瘡口四周皮膚每日用溫水擦洗干凈,外撲芷柏撲粉,使皮膚干燥,防止褥瘡再次發生。
醫囑:睡氣墊床,勤擦身,勤翻身,適當增加營養。
二診:2017年2月2日。
藥后癥情好轉,背部破損的皮膚已干燥結痂,尾底部潰口腐肉脫落較多,新肉鮮紅,納食改善。
查體:形體較瘦,面色紅潤,尾骶部潰爛瘡口4cm×5cm,四周稍紅腫,瘡面肉芽新鮮,色紅,中間僅見少許腐肉,色淡黃,滲液較多。
舌脈:舌質淡,苔薄白,脈細數。
中醫診斷:褥瘡,氣血兩虛證。
西醫診斷:壓瘡。
治法:排毒祛腐,益氣養血。
內治
方藥:八珍湯加減。
當歸10g 炒白芍10g 川芎6g 熟地10g 黨參10g 炒白術10g 茯苓10g 炙甘草6g 生黃芪30g 枳殼6g 白芷6g 皂角刺15g 丹參10g
14劑,每日2次,水煎分服。
外治
(1)背部皮膚,外撲芷柏撲粉,使皮膚干燥,防止褥瘡再次發生。
(2)尾部潰口用生肌散撒瘡面上,復方長皮膏外敷整個瘡面,每日1次。
經治療3個月而愈。
按語:本病患者多因長期臥床,局部皮膚受壓導致氣血運行受阻,日久氣血瘀滯,化熱化腐。久病體虛,氣血耗損,根據病情給予補氣養血治療。外治要及時清除覆蓋瘡面上的腐肉,使腐肉下面的膿液排放通暢,對腐肉未脫的瘡面,予以桃花散祛腐拔毒,使腐肉早日脫落;若瘡面新肉已現或僅有表皮損傷的瘡面,用生肌散生肌斂瘡;復方長皮膏具有提膿祛腐、煨膿長肉的作用,外用覆蓋整個瘡面,有利于瘡面的腐肉脫離,新肉生長。中醫外治法以消、潰、斂為三大法則,根據瘡面的不同分別予以桃花散(潰法)、生肌散(斂法)、復方長皮膏(潰法+斂法);再結合以八珍湯為主的中藥湯劑內服調理,療效事半功倍。
值得注意的是,預防及治療壓瘡,護理是關鍵,所謂“三分治療,七分護理”,特別是外傷截癱、長期臥床的患者,要注意經常擦洗身體,勤翻身,控制好大小便,避免糞、尿污染瘡面等。細致周到的護理將有利于瘡面早日痊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口市| 将乐县| 衡水市| 西贡区| 石门县| 个旧市| 屏边| 苍山县| 轮台县| 浙江省| 北流市| 张家川| 黎城县| 崇明县| 全椒县| 宜城市| 神木县| 苍南县| 防城港市| 连山| 南投县| 永城市| 项城市| 平原县| 长乐市| 贡山| 湘阴县| 凤阳县| 曲麻莱县| 玉田县| 阿勒泰市| 洛川县| 平武县| 江西省| 南宫市| 民县| 渝北区| 寿阳县| 周口市| 迭部县| 洞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