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靜妤應下臘八的事后又孝莊聊了會天,就抱著厚厚的卷宗回到坤寧宮,然后一直待在書房里埋頭苦讀,蘇靜妤說自己看書快也不是吹噓的,到用晚膳的時候蘇靜妤已經看完了。
用完晚膳蘇靜蘇靜妤又回到書房,提筆用了一個多小時就將名單擬好了。
蘇靜妤軟軟酸酸的脖子,看著密密麻麻的名單,這要賞賜臘八粥的人上至親王貝勒,下直文武大臣,人數還真是驚人。
這宮里的臘八粥也是不能少的,主子喝奴才也是要賞賜的,當然了臘八粥也是等級分明的,奴才們喝肯定和主子們喝是不一樣的種類。
聽著外面北風呼呼的咆哮,蘇靜妤有些無語,大冷的冬天,送著臘八粥的人剛出宮門,臘八粥恐怕都要冷了吧。
這古人就是新歡搞這種皇恩浩蕩東西,自己忙得不行,別人吃得也不開心的也不舒服。
吐槽歸吐槽,蘇靜妤還是照樣得干活。
第二天一大早蘇靜妤就去慈寧宮摳門,將擬定好的名單給孝莊過目,孝莊又在上面刪減增加一翻,不是蘇靜妤疏忽,而且因為每年都是有這么幾個凡事的或者是上進的。
確定好名單的事,孝莊就將她打發走了,畢竟她現在時間寶貴,蘇靜妤匆匆從慈寧宮出來,就讓人去通知董鄂庶妃過來,告知她協助蘇靜妤一起操持過年的事宜,讓董鄂庶妃受寵若驚了一翻,她小小庶妃竟然得太后和皇后另眼相待,這可和協理六宮之權是一樣。
董鄂庶妃雖然是震驚的,不過很快就收斂好情緒,堅定的道:臣妾一定竭盡全力幫助娘娘。
蘇靜妤要的就是她這份沉穩。
當天蘇靜妤就留下董鄂庶妃用膳,然后開始策劃臘八粥和掃塵的事宜,蘇靜妤也虛心請教了楊嬤嬤這個宮里的老人。
臘八這一天,董鄂庶妃監督熬制和送臘八粥的人,等宮人們都確定分配好,用宮中四個侍衛們分別互送送到了各府里,然后安全回來復命,才算是真正的完事了。
掃塵雖然不用蘇靜妤監督親自動手,但是這重要的宮殿她還是要去走上一遍,以勉這些奴才不盡心。
乾清宮蘇靜妤肯定是親自走一趟的,從乾清宮出來就碰到了早朝回來的順治。
蘇靜妤這段時間是又病又忙的,也有好長一段時間沒去乾清宮了,順治來見她還想換著住進去給他泡杯茶,許久不喝他還挺惦記著她的手藝的,結果蘇靜妤淡淡給他行了禮就帶著皇后的依仗匆匆離開。
全程和順治就是來個插肩而過,都沒睜眼看過人家一眼。
順治見她簇擁著人離開,很郁悶有這么忙?
賞賜給宮人們的臘八粥,都是由各宮的主子們,看著賞賜給下人的,蘇靜妤自由是全宮一個不漏都要賞賜的,在她看來不過是她一句話的意識,但是對于這些奴才卻是寒冷冬天里不可多得的溫暖,一想到這些奴才不容易,晚上的時候蘇靜妤干脆一下一子就大手掌一揮,宮人們人手賞一份臘八粥,獎勵他們辛苦了一年的勞碌,也圖個吉利。
過年啊!最忙竟然是蘇靜妤和孝莊紫禁城里兩個尊貴的女人。
臘八不過是個開始,她是真正的始忙里忙外,先是籌備這參見宮宴的名單,要提前十天左右公布傳送到各府,讓他們做好準備。
然后又催促著內務府趕制宮眷新冬服。
初十的時候,就要做糕點,用以供佛及祖先者,規定由太后親自“先制之”。太后皇宮眷還有命婦等就齊集一室,太監拿來米粉糖酵等物,合而揉之,以成方塊,置蒸籠中以熟之。糕會像面包那樣隆起,大家會覺得隆起的愈高,“則神悅愈甚,而制者必獲吉祥”。太后做好后,然后太后就命其他人每人做一塊。她們做的糕點必定比太后的要遜色,奧秘在于大家要討太后開心。不過是討好寓意,太后做得好,福氣大,她好了就大家好了。
臘月二十三祀灶。拿一些玻璃盤,盛些糧食、糖,預備祀灶。
臘月二十四日,安設天燈、萬壽燈。
臘月二十六日開始在各處楹柱和門戶上張貼春聯、門神、宮訓等。
還有椒屏和歲軸,都是主要是烘托節日氣氛的環境布置。椒屏是絹素制作的,先于臘月初由內廷詞臣擬四字吉祥語為標題呈交御覽,再擬定與四字吉祥語音義類同的景物交內府畫上。歲軸就是條幅,也是先由內廷詞臣擬成五言吉祥聯語,于臘月初一呈給皇帝御覽,然后交畫苑“以彩絹設色”,畫上祥花、寶穗、鼎、卣等物,上面再寫上之前擬好的吉語,畫好張掛。
總之就忙些事無巨細都要經過皇后來操辦詢問,處處落實了,提前做好準備,等到那天來臨的時候,一切按照設定的章程來,人數不會遺漏,確保東西萬無一失。
終于在臘月二十五這天,蘇靜妤基本籌備好了萬事俱備。
蘇靜妤都還沒能喘口氣又要去當孝順的兒媳,還要去幫孝莊寫福字。
不是她有多想分擔,而是孝莊看上了她字的,那天她交上名單,孝莊第一反應就是對她的字夸了一翻。
想想這十幾天,她之前沒出的門,算是都補回來了。
還有這宮里大小的掌事宮女和總管太監們她也認全部,內務府和御膳房,她也走了好次,吳良鋪都來和她了幾次打交道了,董鄂庶妃也是挺能干多虧有她分擔了一些,這人事分配上基本都她來,蘇靜妤沒猜錯她在家中學過管理中饋。
這宮里有規定,臘月二十八當天,宮里要送字和送臘八粥差不多一個意思,不過比前者更重視一點,太監預備黃色、紅色、湖色斗方大紙,磨墨以待。太后乃握筆醮墨,寫“福”、“壽”大字。太后書寫的累了,就讓后宮位份或者輩分高的女眷代寫,或者讓書法好的翰林院官吏書寫。
臘月二十五一早,蘇靜妤盛裝打扮來了慈寧宮,和平日里的肅靜相比今日異常的熱鬧,蘇靜妤來到的時候,就看見正殿里,放著一排排的整齊桌子,孝莊坐在中間,蘇麻喇姑正在一邊伺候筆墨,其他人簇擁著孝莊而坐。
博果爾十格格和十四格格三個在旁邊聊天,她們都是隨自家的母妃來的。
見到蘇靜妤來了,除了孝莊在外都齊齊起身,蘇靜妤先是給孝莊請安,然后太妃們互相見禮。
博果爾帶頭給蘇靜妤行禮問好,應該是長輩們都在,收起平日嬉皮笑臉一本正經的給蘇靜妤見禮。
也只是看著乖巧而已,趁著抬頭起身,在旁人看不見的地方對蘇靜妤俏皮的眨眨眼睛,蘇靜妤無奈笑笑,還真是個小調皮!見到蘇靜妤來博果爾是打心里開心的。
自從上次南苑喝醉后,他被自家母妃鎖了一個月不許出門,然后整日盯著他讀書寫字,他都沒機會跑去坤寧宮找蘇靜妤玩了。
兩個格格年紀比博果爾大上一兩歲,因為生母出身低除了必要的場合所以很少出現蘇靜妤對她們比較陌生,兩人在蘇靜妤面前很規矩,嬌嫩的臉上還帶著矜持的羞澀,怯怯的朝蘇靜妤屈身,“臣妹見過皇嫂。”
蘇靜妤一臉柔和,微笑認她們起身,“兩位皇妹請起。”
“謝皇嫂。”
看出了她們緊張蘇靜妤還親昵揉揉她們腦袋,朝她們友好笑笑。
未曾料到蘇靜妤的親近,兩人都不好意思的臉紅。
孝莊還沒發話呢,她身邊一個穿著華貴容貌姣好的婦人,就搶著出言道:“聽聞皇后娘娘寫得一手好字,讓妹妹贊不絕口,臣妾倒是迫不及待的想見識見識了。”語氣隨意,卻透露著些傲慢,“太后可說了皇后的字瞧著比翰林院那些讀了寫了幾十年,書生好多了這不翰林院的人太后妹妹,都沒宣呢?就等著皇后這位來自蒙古貴族格格一展風采。”
她此話一出,孝莊瞬間擰著眉頭,眾人覺得和諧氛圍突然變冷了,一個個表情尷尬,神情維持微笑。
她這話是在說蘇靜妤是蒙古人,會寫漢語就不錯了,字能好到哪里去,在她看來就是孝莊吹噓自己兒媳婦。
蘇靜妤見來者不善拿出皇后,端莊大方的氣度,語氣不咸不淡道:“太貴妃說笑了,本宮不過芳齡,自小習字也比不過旁人苦練幾十年,俗話說術業有專攻,算起來還是小輩,還應該是本宮來見識見識太貴妃的字,好好鑒賞學習才是。”
言外之意就是我又不是專業的,寫不好有什么好奇怪啊!你一個長輩上來就咄咄逼人,豈不是失了身份和氣度。
這太貴妃就博果爾的親娘娜木鐘唯一一個敢和孝莊稱姐道妹的,一個美貌與智慧于一身的女人,歲月厚待了她了,四十多歲卻保養得像三十多歲的人,不虧是皇太極的寵妃之一,當年皇后之下最尊貴的女人。
孝莊和她可是死對頭,兩人掙了一輩子,現在她輸了,但是人活著就是為了一口氣,偶爾能落落著孝莊的面子逞一時威風也開心,囂張多年氣焰很是這么旺,都忘了現在后宮是誰的天下!
上來就敢挑釁太后皇后兩個主人!
娜木鐘被蘇靜妤最后的話說得一梗,誰不知道她的字和“好”相差十萬八千里,孝莊叫她過來不就是走過場,娜木鐘語氣涼涼道:“臣妾的字粗鄙,可擔不起娘娘的鑒賞,娘娘得太后贊譽才是不俗。”
“對啊!皇嫂我母妃字可不好看,你要看她的,不如看我的。”博果爾這傻孩子,還特點跑出來坑娘,認真朝蘇靜妤解釋道。
在場的人,差點沒笑笑出聲來,竟然被自家兒子插刀了。
娜木鐘臉一沉狠狠瞪了,傻傻兒子一眼。
博果爾不明所以摸摸腦袋。
“皇額娘到底是偏愛臣妾的,在皇額娘眼里臣妾自然是好。”蘇靜妤憋著笑,不咸不淡道,又笑意盈盈朝孝莊道:“臣妾今日為了皇額娘就算是寫不好,也要寫好的。”
孝莊見蘇靜妤堵得娜木鐘說不出話,又這樣護短,滿臉是笑回應她,“那靜兒可別人哀家失望了。”笑意抵達眼底,她方才不說過有兩個原因,一來是看蘇靜妤如何處理著突發情況,蘇靜妤從容淡定處變不驚她很滿意,二來蘇靜妤字她完全不需要擔心,所以懶得和娜木鐘浪費口舌,等著看她被打臉好了。
落入旁人眼中就是婆媳和睦相處友愛。
“那就請皇后娘娘賜筆吧。”娜木鐘淡漠道,口舌有什么好掙的,筆下見真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