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大明第一餐
- 大明十六爺
- 空信封
- 3241字
- 2020-10-09 15:14:31
“十六弟,你可好些了?”說話的男子正是太子朱標。
朱栴(zhan)緩緩睜眼看著面前的大哥,見朱標氣質儒雅、面色和善,頭戴太子冠,身著太子袍,他俯身看著自己。太子,這就是太子哥,對了,洪武二十四年他就要因為頭疾殞命了,這位薄命的哥哥啊。
想著還有兩年太子哥就要離開大家,朱栴不覺著悲從中來,眼淚嘩嘩的流了下來,強撐著身子坐在床榻上,便握著朱標的手哭泣:“太子殿下,臣弟怎敢勞哥哥前來看望,都是臣弟不好,讓大家擔心了。”說話間,朱栴不知哪里來的悲傷和勇氣,居然抱著太子朱標悲切不已,還用了“臣弟”這個自稱。
“十六弟,沒事便好,沒事便好,哥哥為你高興啊。”朱標拍著朱栴的肩頭,摟抱著他的頭在自己的懷里,不覺間也是落淚再三,本性善良的朱標對每位皇弟都是這般關照,聽說朱栴因為取書,從梯子上跌落,便趕來探望。
“哥哥,臣弟跌落昏睡間,還夢著哥哥帶眾兄弟們在東宮太學就讀,我的好哥哥。”朱栴抱著朱標怎么也不肯放開,越哭越傷心,直看得母親余貴人淚眼婆娑、悲悲切切,進而不忍看哥倆哭泣,轉過臉去。
“好十六弟,快快好起來,哥哥還帶大家去一起就讀。對了,父皇已著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三司明日帶李善長進宮,為父皇侍講并要你我旁聽,十六弟可要好生休息,明日莫讓父皇失望。”朱標拍著朱栴的后背緩緩道。
“大哥,父皇為何非要我陪大哥去聽李善長先生日講?”朱栴有些疑惑的問,其實這都是刻意為之,他知道這李善長因為胡惟庸窩案而受牽連,被押在刑部大牢,還有一年的壽命。更知道父皇朱元璋是個愛學習的帝王。
“父皇見十六弟受驚嚇,便作了這樣的安排,也算是為十六弟壓驚吧。”朱標依舊安慰著朱栴。能和父皇、太子殿下一同聽臣工們日講,可是莫大的恩賜和賞識,可知道父皇二十六位兒子,除幾位先封為王藩鎮各地外,在京的眾多兄弟中,誰還有這樣的面子?
問了太子哥哥幾句,朱栴忽地認識到自己才是個十二歲的孩子,便瞬間爆發出了孩子氣:“太子殿下,大哥,弟弟不要去聽講,弟弟害怕那李善長,他和那胡惟庸是一伙的,那胡惟庸害死了劉伯溫先生,哇哇哇,嗚嗚嗚”
朱標安慰著朱栴,就尋思著自己這弟弟是摔得不輕啊,這不是哭就是鬧,連胡惟庸和劉伯溫都喊出來了,這孩子怕不是摔糊涂了吧?便接著安慰道:“十六弟乖,有大哥在,沒事的,沒事的。”
“真沒事?有太子殿下在真沒事?那弟弟我就放心了。”朱栴忽地止住哭聲,從朱標懷里脫身道:“大哥,弟弟不知怎么了,直覺著迷糊、害怕,渾身忽冷忽熱。”
看著朱標疑惑的眼神,林宇自己,不,不,朱栴自己也覺著有點凌亂,這一會太子殿下,一會大哥的,保不齊將自己都叫糊涂呢,往后這二十多位兄弟呢,該怎么叫啊?管他呢,既來之則安之,就按照長幼順序叫好了。
這十六弟今日這是怎么了?像是換了個人似得,說起話來像個大人,可哭鬧起來又像是個十多歲的孩子,還是自己想多了?朱標暗自拽思
“十六弟,太醫都說了沒事,好生歇息調養便是,勿要過于激動。”朱標說完,拍了拍朱栴的肩頭,轉頭對在門外候著的太醫喊話:“李太醫,明日可著一位太醫院醫士隨同十六弟一起聽課,以方便隨時為十六弟診治。”
門外候著的李太醫隨即拱手彎腰,道:“謹遵太子殿下命。”
“太子殿下,您是世上最好的大哥了。”朱栴破涕為笑,用力搖晃著朱標的肩膀,這位三十二歲的哥哥對兄弟們個個仁慈關愛,從無嫡庶之嫌,他怎么就英年早逝了?
“十六弟乖。”朱標笑著又拍了拍朱栴的肩頭,這才緩緩離開了余貴人宮,朝奉天殿而去。
早已跳下床,站在門口看著太子背影的朱栴,也不覺著心頭難過,自己在后世的時候可是個獨生子,上無兄長姐姐下無弟弟妹妹,如今來到這洪武朝,不但有二十多位兄弟,居然還得到了太子爺的這般關愛,想來也真是唏噓不已。尤其太子殿下,不,該叫太子大哥,尤其太子大哥臨走前的那句“十六弟乖”讓人真是受用,舒服極了。
正思緒萬千間,李太醫說話了:“十六爺,殿下,該上床榻歇息了,萬不可被風吹著了。”
朱栴這才注意起和自己說話的李太醫,從昨日自己摔落到今日,這李太醫一直在一旁為自己診治,卻也是辛苦不堪。這父皇朱元璋可是個不好惹的主,當年馬皇后病逝,他差點殺了為馬皇后醫治的所有太醫,若不是馬皇后子在咽氣前讓女官將太醫們帶出宮門逃命,不知道要殺多少醫學人才。
李太醫這般用心醫治自己,恐除了是自己的職責所在外,怕也是對父皇朱元璋忌憚十分吧,伴君如伴虎,這大明朝的太醫可真是提著腦袋在干啊。
想著,朱栴便學著古人的樣子,抱拳對著李太醫道:“這兩日來,辛苦李太醫了。”
李太醫早驚恐的跪地抱拳,還禮道:“十六爺您可是折殺下官了,為十六爺診治是下官的職責所在,更是下官的福分。”說完話,李太醫早出了一頭冷汗,我的天爺,這十六爺這話是什么意思?是真心說自己辛苦了,還是在有意為難自己呢?這進太醫院數年間,除了太子朱標和楚王朱楨還沒見到哪位皇子對自己這般客氣過呢。
“李太醫起來說話,這兩日若非您的悉心診治,本殿下還不知道怎么樣呢。”朱栴抱拳施禮說話的時候,彎腰雙手攙起了李太醫。
憑著后世的經驗和知識,朱栴知道自己兩年后就要被封為王,還要藩鎮慶陽衛,乃至大明九邊重鎮的寧夏鎮、固原鎮、延綏鎮,那是免不了要和犯邊的瓦剌、韃靼人有兵火之災,這打仗也是需要軍醫的,全國的醫士里醫術最高明的也莫過于這太醫院的醫士了。李太醫會成為自己為戍邊藩鎮時儲備的醫士人才嗎?(注:因為朱元璋的忌諱,洪武朝太醫院的太醫們都不叫醫生,統統叫醫士。)
“殿下、十六爺,您仁慈啊!下官給您叩頭了。”李太醫早被感動的稀里嘩啦了,還又磕起了頭。
“李太醫,快快請起,快快請起,使不得,使不得啊。”朱栴又去攙扶李太醫,李太醫還是在扣頭。
“李太醫,栴兒讓您起來您就起來吧,畢竟您年長于他,就休要這般拘禮了。”正和貼身侍女端著粥碗點心而來的余貴人,看著面前的二人,發話道:“栴兒雖是皇子,可先生乃朝廷重臣,往后莫要這般拘于禮節了。”
李太醫更是感動,隨即又對著余貴人扣頭:“謝娘娘恩。”隨后,還是朱栴攙扶起了他。
“母親,這兩日來讓您受驚嚇了。”朱栴也抱拳彎腰向余貴人施禮。
“栴兒,怎么這摔了一次,就變得像個大人一樣了?快來吃了這些粥和點心,為娘專門讓尚食局的姑娘們為你準備的。”余貴人看著自己的兒子,一臉的疼愛。
朱栴有些不好意思了,母親余貴人顯然感覺到了自己不像是個十二歲的少年了,不行,不可以讓大家看出了端倪,還是適應當下的好。
“母親,兒子不想吃嘛,除非,除非”
“除非什么?栴兒。”
“除非母親和兒子一起吃,這樣才香。”
“好,好,為娘就陪我的栴兒吃。”
余貴人說著,便拿起了一塊點心送到了朱栴手上,之后自己又拿了一塊在自己手上,道:“栴兒,快就著這粥,吃了這點心吧,我兒快兩天沒吃東西了。”
朱栴也感受到了母親余貴人言語間的疼愛,便看著母親的眼睛,嘿嘿笑了一聲,端起了粥碗喝了幾口。自己也真是餓了,自從來到這大明朝為了掩飾摔傷的自己,可是什么都沒吃呢,現在終于不用掩飾,可以放開了填飽肚子了。
“嗯,香,這宮里的飯就是香。”朱栴連喝了幾口粥,吃了幾口點心,不由得贊賞起了吃食。這大明朝時期的食物,該是不用擔心地溝油和轉基因了,盡管吃便是,可話又說回來,這吃食也就是粥和幾塊江南點心而已,父皇朱元璋是個節儉的人,對宮里和官員的伙食都有規定,不許鋪張浪費,要和后世比起來,大明朝算是很會過日子了。
“我兒不是一直吃宮里的飯嗎?怎么今日說香了?定是餓了,慢慢吃,慢慢吃。”余貴人還是心疼著朱栴。
“母親說的是,兒子是餓了,就亂說了,宮里的飯一直都好吃,好吃,嘿嘿。”
“小冤家!”
余貴人看著兒子能吃飯了,這才長長的舒了一口氣,眉宇間的愁容終是散了,竟不覺間又落淚了。
吃得正香的朱栴抬頭看到了母親又在落淚,便停止了吃飯,伸手為母親擦拭眼角的淚水,邊擦拭邊道:“母親,兒子都好了,可以吃食了,你卻還要傷心,母親乖,不哭。”又是一陣少年撒嬌樣。
“好,為娘不哭,為娘是高興,來,為娘陪栴兒一起吃。”
來到大明朝的第一餐,朱栴吃的是酣暢淋漓,總算是吃到了六百多年的天然食品了。不過,明天陪父皇和太子哥哥的日講將會是什么樣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