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大工程環境公民行為的驅動因素、管理績效影響機制及領導策略研究
- 王歌 何清華
- 2367字
- 2020-10-23 11:03:05
前言
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催生南水北調、西氣東輸、京滬高鐵、港珠澳大橋等一大批重大工程。重大工程的大規模建設在帶動經濟發展、提升社會服務水平的同時,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威脅。對于項目范圍廣、時間跨度大的重大工程而言,如果僅在合同規定的范圍內進行監督管理,則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會帶來環境污染的風險。對于合同未能明確界定的工作范圍,重大工程需要項目成員積極主動地配合與執行,如獻言獻策,及時提出改善工作環境、防止環境事故發生的建議等。上述積極主動的行為屬于組織行為領域的環境公民行為(Environmental Citizenship Behaviors,ECB),即項目成員工作職責外的、旨在改善項目環境管理績效的、利他或利項目的自覺自愿行為。盡管ECB對于重大工程環境管理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價值,但其不屬于傳統項目管理的內容范疇,背后的行為動機亦存疑問,對于環境管理績效的影響并未得到驗證和認可,究竟何種領導風格能夠有效激發項目成員的ECB也未可知。基于舊制度主義(關注于組織內部的實踐、管理機制)和新制度主義(關注于組織在外部制度壓力下的內化、反饋)的啟示,本書通過對23位專家的半結構化訪談,150條ECB的事例收集,以及198份問卷的調研,主要開展了以下研究工作。
(1)ECB的內部驅動因素。本書基于舊制度主義的視角,結合社會認同理論,構建ECB的內驅力模型,采用偏微分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對模型路徑進行檢驗,探討針對4類利益相關者的重大工程環境責任實踐(Megaproject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Practices,MERP)對項目成員ECB的影響機制。結果表明,針對項目內部利益相關者(業主、非業主方參建單位)的MERP能夠對項目成員的ECB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和“溢出效應”,項目成員的環境承諾在上述影響過程中具有顯著的中介作用。但針對項目外部利益相關者(項目周邊社區及其他社會公眾)的MERP并不能有效驅動項目成員ECB的涌現。受到政府“雙重”角色(項目業主和外部監管方)的影響,ECB針對業主MERP的驅動力要明顯弱于針對非業主方參建單位的MERP。
(2)ECB的外部驅動因素。本書基于新制度主義的視角,結合社會交換理論,構建ECB的外驅力模型,采用PLS建模方法,定量刻畫3類制度壓力(強制壓力、模仿壓力和規范壓力)對項目成員ECB的影響機制。結果表明,模仿壓力和規范壓力均對ECB具有顯著的驅動作用,組織支持在上述驅動過程中具有顯著的中介作用;較之規范壓力,模仿壓力對ECB的驅動效應更為明顯。但強制壓力并不能有效驅動ECB的涌現,甚至可能導致“漂綠”(Green-washing)行為的出現。
(3)ECB的管理績效影響機制。本書基于新制度主義的視角,構建“制度-行為-績效”的影響機制模型,采用PLS建模方法,分析3類制度壓力對重大工程環境管理績效兩大維度(管理策略和實踐)的影響機制。結果表明,以上3類壓力均對環境管理策略的形成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而項目管理層的ECB在模仿壓力和規范壓力影響環境管理策略的過程中具有顯著的中介作用。模仿壓力和規范壓力均對環境管理的實踐效果產生顯著的推動作用;較之規范壓力,模仿壓力的推動作用更為明顯,而項目管理層的ECB在上述兩類壓力和環境管理實踐之間具有顯著的中介作用。但強制壓力對環境管理實踐的推動作用并不顯著,一方面表明制度壓力的影響是復雜的,另一方面間接證實環境管理策略和實踐之間存在巨大的“鴻溝”。
(4)ECB的領導策略。本書基于舊制度主義的視角,結合領導風格理論,并融入中國情景下最為突出的兩類文化情景因素,即權力距離取向和集體主義傾向,構建ECB的領導策略模型,運用層次回歸模型(Hierarchical Regression Modeling,HRM),分析交易型和變革型兩類經典領導風格對ECB的影響機制。結果表明,交易型和變革型領導均對項目成員的ECB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項目成員的環境承諾在上述影響過程中具有顯著的中介作用;較之交易型領導,變革型領導的積極影響更為明顯。項目成員的權力距離取向越高,即項目成員越能接受上下級之間的不平等,變革型領導對ECB的影響越弱;項目成員的集體主義傾向越低,即項目成員更加渴望自我表現,變革型領導對ECB的影響反而越強。而在交易型領導影響ECB的過程中,權力距離取向并不會對上述影響帶來顯著波動。項目成員的集體主義傾向越高,即項目成員更傾向于將團隊的規則內化,交易型領導對ECB的影響越強。
本書將組織行為學應用于研究重大工程中的積極環境行為現象,首先,依據舊制度主義,關注項目內部的環保實踐及其對ECB的驅動作用;其次,基于新制度主義,納入項目外部的情景因素,分析制度壓力對ECB的驅動作用;再次,同樣基于新制度主義,進一步探討制度情景對環境管理策略和實踐的影響機制,以及項目管理層的ECB所起的中介傳導作用;最后,回歸到舊制度主義視角,比較不同類型的領導風格對ECB的影響機制,進而為重大工程內部環境管理體系的完善提供啟示。上述層層遞進、螺旋上升的系統研究,有助于厘清重大工程ECB的表現形式及其內外部邏輯關系;在揭示ECB對于環境管理體系有效運轉的作用機理的同時,亦發現領導風格有效性的權變機制和邊界條件為ECB的培育提供了新視角。
本書由華中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王歌博士和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的何清華教授擔任著者,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基礎設施工程的組織行為與模式創新研究”(項目批準號71390523)及面上項目“重大工程組織公民行為形成動因、效能涌現及培育研究”(項目批準號71571137)和中央高等院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基金“復雜性視角下工程項目‘漂綠行為’的機理、演化及防范策略”(項目批準號2662018QD006)的研究成果,并得到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和華中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學科建設經費的資助。衷心感謝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和華中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領導的大力支持與指導,感謝北京大學出版社編校老師高質量的編輯和校對工作,感謝家人對我默默的付出與犧牲!
本書編寫過程中,作者受到諸多相關文獻的啟發,雖在引用時力求注明,但難免有所遺漏,敬請見諒!同時,由于自身能力和水平有限,書中分析難免存在不足之處,望讀者不吝賜教!
著者
201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