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凡例

1. 本譜所選標準,為宋人較多作品者,凡僅見十首以下者,一般均不錄入。但合乎大律,足以表現詞調之本來面目,或可引導填者認識規則者,則無論作品多寡,均于譜中標識,并錄入“變例”備參。又如《喝火令》等,雖為孤詞,因今人填者較多,也予收入。凡唐詞而不為宋人所填者,一概視為該詞調已然為時代淘汰,則今人亦無步趨之必要。他譜雖多有羅列亦不收入。如《酒泉子》《欽定詞譜》收廿二體,宋人惟有一體,則其余皆不提及、錄入。

2. 本譜立足發展之角度選詞,所建立者,乃一新填詞標準,故本譜選擇以宋人該調填寫最多一式者為每調正體,以達讀一詞而知其正之要。每調一般皆以一體紹介,是為標準,填者但依“詞譜圖例”填寫即可。但有韻腳平仄變異,則列為第二體、第三體,所謂“變例”,以便讀者窺其調之全豹,知“體式”變化之依據而已。個別體式不同,但亦為宋人較多填寫者,慎重采入,以“備注”形式標示。極個別例外之詞,因其與主流格律不同,體式寡合,缺乏標準之要素,今人不必仿填,故不予采入變例,如《河傳》之“春水千里”“年年桃李”“大官無悶”等。即便為創調之詞,亦不例外。如《倦尋芳》首見之王雱“露晞向曉”,雖遠早于吳文英之“暮帆掛雨”,然其前段第六句作三字兩句,后段第六句押韻,宋詞無如此填者,故亦不取入。

3. 所選例詞,不囿于首創之詞,亦不囿于詞作之先后,唯以能代表該體典型格律且優秀者。如《極相思》一調,不取創調者太尉夫人詞,蓋其調前后段第三、第四兩拍雖可對可不對,但終究以對仗為佳,為譜當以引導填者,而太尉夫人詞則并未對仗故也。

4. 譜中所有可平可仄均依詞譜例詞實際標示,但若平聲處惟間有入聲字者,則均按以入代平處理,不作可仄。極個別例外者,亦不予參校,如《塞翁吟》后段之第四字,例作平聲,惟陳坦之詞作“掩”,則視為例外而不予標出,譜仍作平。蓋此等例外,本或作者填誤,或后人抄誤、刻誤,不足為范,而明清詞譜每每不問其他,見異而校入,誤人尤甚。

5. 句式平仄之擬定,則以拍論拍,雖各首或有其余之不同,但某句之斟酌,一則不論其余均拍之變化,二則以其主流為大律取之。如《看花回》之前段第三拍,除趙彥端外,其余各首雖韻腳、字數或句式各有不同,惟本拍均為●●●○●●,則以之為標準。然趙詞一首作“美人衣蘭佩玉”,第二第三字皆平;一首作“檻外青青翠竹”,第三字平,則因第二字為音步節奏點所在,又屬孤例非主流,輒不取為標準。而第三字非音步節奏點所在,故錄于譜中,該句詞譜最終定為●●◎○●●。

6. 字句之增減者,若前后段同位互校亦引為重要依據,故若某句多/少一字,雖該調僅此一例,然校之于前后段同位句,仍予標示。如《錦堂春慢》前段第五句,例作五字一句,雖宋人惟無名氏作“時向長亭登眺”,為六字一句,然校之后段,同均同位亦為六字一句,則給予標示可添符號“□”。偶有例外則一般均不予參校,如《錦堂春慢》之前斷第六拍,例作六字一句,惟柳永作“認得這疏狂意下”,襯入一“這”字;前段第七拍例作六字,惟無名氏作“滿階前、霜葉聲干”,襯入一“滿”字,輒均無視之,仍不作參校。

7. 韻腳之增減者,原則同第五條。

8. 為便于使用,快捷檢索,詞譜以音序排列,另附詞調字數索引,按字數排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安市| 凤山市| 商洛市| 和顺县| 修武县| 合阳县| 正蓝旗| 乐山市| 台湾省| 老河口市| 平遥县| 南溪县| 桐梓县| 台北市| 屏东市| 射洪县| 万州区| 汝城县| 万安县| 四川省| 韶山市| 图木舒克市| 广德县| 漳平市| 隆回县| 绥中县| 彩票| 开江县| 姚安县| 建阳市| 汕尾市| 镇平县| 宣武区| 西林县| 成武县| 乐都县| 锡林郭勒盟| 荃湾区| 泰宁县| 江油市| 张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