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就是一起成長:麻省理工金融小子養育手記
- 陳采霞
- 1350字
- 2020-09-25 10:42:43
每天都得“√”
爸爸平時陪兒子的時間雖然不多,但他為孩子的成長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那就是表格化管理。
在爸爸的提議下,我們為兒子制定了一個表格,豎欄是日期,橫欄是每天要做的事——起床、刷牙、吃早飯、學習、吃午飯、午睡、運動、吃晚飯、彈鋼琴、睡覺,表現好就打“√”,表現不好就打“×”。我們準備了一張很大的紙,和兒子一起把表格畫好,然后貼在門上。
兒子很喜歡這張表。為了每一項都得“√”,他真的會嚴格要求自己,剛開始的時候他幾乎每天都能得全優。看到那么多“√”,一個“×”都沒有,兒子覺得很有成就感,我們也覺得兒子真的很棒。我心里暗暗稱贊老公,這個辦法真不錯!
時間一長,兒子的新鮮勁過去了,似乎忘了表格的事,對自己的要求也就放松起來。比如說吃飯,兒子有時候很挑食,我得費很大勁才能讓他吃進去一點東西。再比如說彈琴,有時得做半天思想工作他才能坐到鋼琴凳上,彈的時候還心不在焉。在表格上打分的時候,我們都為難了:兒子表現不好,我們肯定不能打“√”,但也不能輕易打“×”,因為不能挫傷兒子的積極性;兒子不能要求我們打“√”,因為他的確表現得不夠好。在和兒子“商量”之后我們采取了一個折中辦法,那就是這次原諒,下次改正,最后還是打了“√”。
兒子是個自尊心很強的人,對于勉強得來的“√”其實是很介意的,所以每次我們高抬手之后他又能好好表現幾天。這樣循環下來,表格上從未真正出現過“×”。等到一個月過去,打滿“√”的表格看上去十分壯觀,兒子看著既有得意也有壓力。
因為沒有打一個“×”,畫第二張表格的時候,兒子還是興致勃勃。因為有表格的約束和隨時提醒,兒子慢慢養成了很多好習慣,比如說按時睡覺、按時起床,自覺看書、寫字,一般情況下不需要我們太費口舌,他就能表現得乖乖的。最重要的是,通過這個表格,兒子知道我們一直在關心他、幫助他,一直在培養他成為一個好孩子。
表格化管理大概持續了兩年,等到兒子上小學,我們就不再使用這個辦法了。在這兩年時間里,我們肯定送了不少“√”,但絕大部分“√”還是兒子自己贏得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兒子越來越大,也越來越懂事的時候,我們慢慢不再給他送分,實在不能打“√”的時候我們也不打“×”,而是空在那兒。這些留著的空實際上是我們使用的最厲害的一招,看到它們兒子肯定馬上就能明白自己表現得還不夠好,而爸爸媽媽還給他留著改進的機會。如果空太多,兒子會想辦法及時調整自己,我們也會提醒他、鼓勵他,慢慢地表格上的空又會少起來。因為這張表格,我們大大降低了帶孩子的難度,兒子也大大減少了犯錯誤的次數。
通過表格化管理,兒子清楚地意識到,我們對他要求很嚴格,同時又十分寬容。這種既嚴格又寬容的教育方式,對他的成長起著決定性作用。兒子從小知道他要盡可能地好好表現,我們也盡可能地把他往好的方向引;一旦出現不好的情況,兒子也不會有太大壓力,他知道我們會有足夠的耐心和寬容,我們會理解和幫助他,絕不會對他進行打罵,因為我們平時對他連呵斥都很少有。
有一次我們請朋友來家聚會,有個正準備做媽媽的朋友對我們使用表格管理孩子的方式大為贊賞,當時就認定我們家的孩子一定不會差,認定我們是懂得培養孩子的家長,并說以后也會學我們的辦法,還說要經常向我們請教。聽到朋友的表揚和肯定,我們一方面感到欣慰,一方面更加感到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