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六
穆子儒丐,負不羈清才,生當末季,悲憫有志,問世無心。不得已寄卓識于稗官,抒偉議于說部,所撰之小說多矣,悉關于世道人心之作。《北京》一書,其尤著者也。是中之主要人物,如伯雍以高尚學者,坎坷不遇;秀卿以淑慧女子,溷落以終;白牡丹以純潔藝人,而醉心勢力;朱從權以俠義男兒,而甘蹈猥賤。雖或為環境所役,或為生計所迫,要之皆不良之社會,有以驅使之也。余所述官場之齬齟、教育之窳敗、娼窯之污濁、民生之困蹙,凡社會污點,風俗惡化,無不描寫盡致。均于鋪敘之中,隱寓諷刺之意。言者無傷,而聞者知警,有益于世道人心,豈淺鮮哉!今之世,社會小說,汗牛充棟。非嫉世憤俗,激憤謾罵,即西抹東涂,記述瑣屑。觸人忌諱,厭人聽聞。于世無補,且遺害焉。較諸是書,直有大小巫之分也。余希讀《北京》者,目為惡社會之寫照可矣,目為惡社會之針砭亦可矣,奚必以小說名之耶。
中華民國十二年十二月
東萊薌福序于沈陽旅次